過去的教科書由國立編譯館主導,延攬各學科的教授編撰,成書後,再交由底下的實驗中小學試用一年,針對教材修正,將錯誤發生機率降到最低,才交付印刷,原則上國編本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這種模式優點為教科書品質有保證,而且價錢便宜。
曾幾何時,這種模式被主張教改的人士反對,歸納其三項反對理由:
一、箝制思想。
二、內容僵化。(偏向學科知識,沒有生活化)
三、國外採開放版本,引入民間力量,提升競爭力,讓師生受惠。
但是教改十年下來,國中使用民編本已經四年,筆者發現有以下光怪陸離現象,是國編本所沒有的,一綱多本的確有檢討的必要。
1書籍費用高:以前國中一學期課本費用不過三百多元,現在要價九百多元。以前由國立編譯館主導,延請教授編課本、老師試教、反覆修改,全由政府編列經費支應,由於沒有版權問題,學生可以用接近印刷成本的低價取得課本。現在民間廠商,請教授編課本、畫家畫插圖,編輯定稿,乃至於全省業務的薪水,全都是錢,以OO為例,全公司上下就有八百名員工,全國有三百位業務代表,試問國編本時代,需要養三百位業務嗎?因此,商人將本求利乃是必然現象,編書、印書、推銷書的一切開支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受害最大的便是收入不豐的家庭。筆者三年前曾去書店購買高中國文課本,翻閱之下,印刷清楚,圖案豐富,至於課文、解釋大同小異,唯有課後多了賞析及應用練習,拿在手上份量沈重,比起往日國編本的輕薄短小大為不同,但是去櫃臺結帳時才發現一本課本要三百元,比筆者讀高中的國編本貴了十倍,難以想像買齊高中三年的課本要花家長多少錢(高中10科乘以6冊)?
2各校版本不一,轉學困難:各校各科版本不同,若轉學發現版本不一致,可能大多需要重新購買,平添困擾,學校各科每年選的版本不一定一樣,即使是兄弟姊妹三人,同一科都有可能有三種版本。課本不通用,額外購買的參考書也不通用,這其中的酸苦,只有家中有國中生才能體會。
3教科書常改版:即使同一家出版社的產品,每年都改版,刪除不合適宜的課文無可厚非,可是每年都改版就有點詐財的嫌疑。為何每年都有不適合的教材要刪除?因為民編本只需送審,沒有一年的試教驗證。直接拿全國學生當白老鼠,如此荒謬的決策,孰令為之?孰令致之?就算原有課文沒有增刪,也會來個乾坤大挪移,前後課文對調,每年新版永遠跟舊版不一樣,即使同一家庭內兄姊的課本也無法傳承給弟妹,更何況是不同學區的親戚子女。台南市的議會頗具有愛心,推行教科書回收,讓轄區內買不起教科書的學生可以利用此資源,但他們不知道,在書商頻於改版的情況,他們的愛心可能只落得一場空。
4教科書錯誤偏多:九年一貫的基本精神令人推崇,但施行缺乏遠見,操之太急,反而適得其反,前教育部長楊朝祥也說:「九年一貫推太快了,九年教材應分九年實施,卻硬要四年完成。」箇中原因不脫書商急著將投下去的資金賺回來,透過立委施壓教育部。書商自己的編輯趕得人仰馬翻,沒有經過反覆試教、除錯,就直接送審,教科書審查委員會越來越像橡皮圖章,開會吃便當,幾天會議就決定未來一學期全國學生該學的教材。印行後教材被老師、學生越捉錯誤越多,逼得教育部出面,令書商必須將錯誤公布在網路上,並知會老師在課堂修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小白老鼠被當實驗就算了,這教材還有錯誤,豈不誤人子弟。大家口耳相傳,錯最少的是抄國編本抄最多的版本,那我們還需要民編本幹嘛?改革後發現原來的東西才是好的。現況是一綱多本為搬石頭砸學生的腳,大家還罵學生程度低落。
5頁數灌水,充實售價:教科書的價錢為聯合議價,標準為一頁多少錢,各縣市的委員用心良苦,把每頁的價錢一砍再砍,目的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但商人在商言商,你砍價格,我就增加頁數,加入精美的插畫、超過學生能力的練習題,不知所云的各單元介紹頁等,名義上課本豐富多彩活潑,實際上是灌水彌補價差。各科還編有習作,老師怕不用習作,學生能力落後他校,用了又增加學生負擔,十科十本習作,學生直喊饒了我吧!。
6不公義的差別待遇:一綱多本剛推行不久,各級學校都在觀望,以明星學校採用的版本為指標,只要明星學校採用某版本,對其他學校產生骨牌效應,其他學校的心態是跟著明星學校走,如果家長問起,就跟家長說:「我們跟明星學校採用同一版本,沒問題的!」據說在北部,業務為了攻佔明星高中的灘頭堡,削價競爭,拿下後,再對其他高中恢復原價,如此不公義的行為,令人錯愕。
7放長線釣大魚:教科書進入戰國時期,明眼人都知道搶市場的重要,因為後面接踵而來參考書、考卷、總複習的大餅。尤其家長不解一綱多本,教育部說讀一本就夠了,家長就是不相信,一定要買多本才安心,尤其到了國三病急亂投醫,坊間賣得最好的往往是標榜綜合版,而且售價都不便宜,都超過三百塊,全部科目買齊也是一大負擔,可憐的家長,一頭牛被剝好幾層皮。教改前已是如此,教改後更變本加厲。
8影響基測命題:基測前四年還是使用國編本,大家都在同一個基礎競爭,但是民國94年基測是採用九年一貫版本的第一屆,教育部為了安撫民心,宣示基測考試的方向有二,一是各家版本都「有」教到的內容。二是各家版本都「沒有」教到的內容。書商聞之欣喜,加印各版本經典選文參考書,再賺一筆。結果基測完畢,學生反應考得很簡單,這才是災難的開始,以國文為例,94年第二次基測是歷來扣分最重的,錯一題扣六分,錯兩題扣十分,錯三題扣十二分,當天笑嘻嘻走出考場的學生,拿到成績單後再也笑不出來。中山女高有位國文老師分析試題,指出四十八題裡面只有兩題半跟課本有關。兩題半!學生讀了三年的課本只考兩題半!基測的出現是要減輕學生壓力,但基測本身的計分方式就是壓力來源,因為出題幾乎是課外,認真讀課本的學生反而受害最深,無怪乎有國三生投書報社,他們只希望有讀書能有收穫,不要讓認真讀書的學生被近乎懲罰式的計分徹底打垮。這種計分方式也造福了補習班,補習班打出「各科錯一題,上不了第一志願;錯三題,上不了市立高中」的口號招生,而立案補習班數量也在教改十年激增五倍。
9資源浪費:各家書商為了搶市場,紛紛推出各種配套的教具箱,以迎合老師需求,尤其各家深怕自己教具箱不夠充實,老師不選他,教具越來越樣多,箱子也越換越大,累得業務搬教具箱搬到直不起腰,每年丟棄的教具箱不知凡幾。下個年度來臨,又見滿坑滿谷的教具箱堆在那兒了。
10版權問題,壟斷市場:以前國編本時代沒有版權問題,各家參考書百家爭鳴,學生可以買到低廉的課本,若覺得不足,可以自行購買參考書補充,買一本評價最好的也不過三百塊,和現在動輒超過三百塊的參考書,一本不夠,還要再買另外一本綜合版,不可同日而語。以前小型出版社還有生存的餘地,現在實施民編本後,書商握有課文版權,其他出版社想要出版參考書還要繳納權利金,否則便是侵權,所以書商把持版權後,參考書的價錢更不可能降下來。
綜合以上所述,一綱多本造成的亂象,已經像烽火燎原般散開,只有教育部不知道,底下的家長、學生早已被一綱多本整得死去活來,家境好的多買幾本增添信心,信心不足的,排隊到補習班報到,相信補習班會統合各家版本,解決一切問題。
回歸到國編本的缺點,問題真的那麼嚴重嗎?
箝制思想?
有,真的有!但僅限於國文、社會而已,英文、數學、理化這些學科可沒有意識型態,何來箝制思想之有?國文在二十幾年前就逐漸納入台灣文學,中華文化不可分割,文字更是代代相傳,怎麼可以斷然截斷?龍應臺女士說:「沒有文言文這把鑰匙,你就是對這個世界目盲,而且傲慢地守在自以為是的狹隘現代裡。」歷史、地理可以多參酌各家說法,多講一點台灣史地,這些社會大眾都能接受。可惜的是教育部沒有對症下藥,驟然全面開放,反而造成傷害,像民編本數學雖然按照九年一貫綱要編寫,卻造成亂象,高中數學老師分析,國編本國中數學涵蓋二十個大單元,而民編本只教了十三個單元,缺了七個單元沒教,未來高中教材也不會教,94年畢業這屆學生,剛考上高中,還來不及規劃暑假生活,一個個都得到高中參加補救教學,好好一個暑假卻得補數學,誰來賠償他們?高中數學老師的鐘點費,也不該全由學生家長負擔,應該由國家承擔。
內容僵化?
教育主政者的想法過於簡單,他們認為學生只會從課本學習,只要脫離課本,學生便不會主動學習,急著把想要教授的知識擠進課本,殊不知,課本只是媒介,老師才是關鍵,好的老師會運用教材,把生活帶進來,從〈留侯論〉的「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教導學生EQ的重要;從〈阿房宮賦〉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延伸水土保持的環保議題。如果學生國中畢業還學不會兩千個中文字,那學校得負責任,可是大學生畢業,連像樣的一千五百字的求職自傳都寫到天馬行空,那麼大學生自己是該負些責任了。
引入民間力量,提升競爭力?
外國有一位大學教授曾說:「因為和平太重要,所以我們不能把它交給軍人來決定;又因為正義太重要,所以我們不能把它交給律師來決定。」我們都認為教育很重要,但我們國家卻把教育交給商人來決定!商人的天職是賺錢,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書商敢投入上億資金佈局,絕對拍胸脯保證一定收得回來,現在是商人決定我們的學生該學什麼?教育沈淪至此,難道是教育部所樂見。當初的教改理想呼聲震天,許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期望有撥雲見日的一天,日子越久,有志之士發現教改唯一成功地方的是讓書商賺得飽飽,改到人家荷包去了。凡是有理想、有熱情的早就灰心,剩下那些還在為教改辯駁的袞袞之徒,發言豈是本於良心?
教改十二年,又繞回原點,民國94年數學、自然國編本教科書捲土重來,發行前先行試教一年,品質掛保證,一上市後頗受各界肯定,目前採用國編、民編本雙軌並行,其他學科也正在緊鑼密鼓籌畫中,未來有可能全面恢復國編本,難怪黃昆巖院長說:「台灣把教育當兒戲。」正值全國教師會等團體組成「教改總體檢論壇」,針對教改亂象檢討,留下此文作為紀錄。
95.1.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