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7 10:00:24| 人氣1,3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春天找上了後母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老師月刊,2007年9月號 357期


春天後母面──母親群像之一         文.石依華


>這真是很有趣--世間有比一位稱職的母親更不自私的角色嗎?我戲稱她為好後母,令身為「正母」的我常常低頭省思,自己是否哪裡還沒認真過?


春天的北台灣氣候紛亂,乍暖還寒的變異程度似隨全球氣候的日趨不穩定而更為大增,讓多少人禁受不起。春天後母面,我的朋友這麼歎道。由於我正好是個喜歡陰雨寒冷遠勝於豔陽高照的怪人,春天後母面?這句「傳神」的、用精鍊文字鍛鑄而成的俚諺,倒頗讓我感到有趣。

問了三個孩子,「春天」讓他們直覺想到的是什麼?七歲的那一位說:想到小鳥、蝴蝶、花朵呀!十一歲那位說:我想到快樂的氣氛。十二歲的男孩則很有學問地回答:「想到鹽田豐收--大家都誤以為夏天才是鹽田豐收的季節,但其實三到五月、在梅雨季及夏天真正來臨以前,才是鹽田豐收的時間。」

最後這個回答讓我感到很佩服,也增長了我的知識。我自己想到春天,簡直只有興奮二字可言:又陰冷又潮濕、完全適合我身體的呼吸;有春花春草,讓我隨時可以蹲身或仰頭觀看及聞嗅的形形色色。完全就是一個生命嘩一聲紛紛探頭展演的形象。

但是像後母?我問七歲的孩子:春天後母面,是說春天像後母,還是後母像春天啊?!他倒是很清楚文字的邏輯,回答我:當然是春天像後母啊。

這麼美好、這麼有生命力、還跟豐收有關的春天,卻像後母?真是不公平,對吧。


也許對後母來說,也同樣不公平。


歷史上最著名的後母大概是白雪公主的那一位了。故事中的她,真是有夠典型:忌妒、小氣、迫害前妻的子女、肖想佔有老公的一切財產...,有時候若我停下來想想故事為何要這麼說,也不禁搖頭歎息文字的宿命:因為文字有限,只好無限濃縮、無限誇張(但我們總不會說這位後母是「無限春天」的)。

在現實生活裏就不至於這樣「緊緻」。當然「現實」裏也有所謂普遍統計、所謂極端個案;比如蔣宋美齡這位後母,因為小產而終生不孕,註定做不了「生母」。但網路上我們找得到一大堆她與繼子、繼媳、繼孫、繼曾孫們和樂融融的照片。想起這位中國近代史上了不起的女性,可以把時代秘密一生謹守、嚴密監督、一點兒口風也不漏地保存到百來歲的高齡才帶入黃土,在感念歷史力量的同時,我也幻想她身為熱愛小孩的女性、成年子女的後母,這個身份在她人生中重量幾何?!

我找到了一位擁有後母身份的女子,來跟她聊聊這個「現實與身份」。


CM三十出頭,卻已經帶養兩個不是她懷胎所生的「前妻的小孩」達五年之久。在二十六七歲的「黃金結婚年紀」,她不但沒有選擇正常的婚姻程序,還接受了離了婚、有兩個小孩的男友,並一肩挑下這兩個孩子的教養責任。

當年的她是位安親班老師,老家在南部,隻身在台北工作。2000年的時候,台灣已經有非常活躍且實用的網路圈,她與男友就是在網路上認識的;那時男友已離婚,兩個兒子分別是五歲與六歲,刻正由男友的父親主責「隔代教養」。

一個非教育系統出身的年輕女子、樂在其中地選擇了安親班老師的工作,而且是位有原則、有手段的好老師;我們可以想像,這位女子對兒童、對教育,是有想法,有熱情,也有執行能力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情找上了她。

CM說,從認識男友到決定進入這個家庭,期間其實有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她的原生家庭有眾多姑姨姐妹,觀念相當傳統且保守;當她決定接受男友的家庭時,著實費了一番功夫,遮遮掩掩地先行試探長輩及親戚們的意見,慢慢聽出鬆動的可能性後,才開始帶著男友之外的另兩個孩子、一起出現在親戚面前。

她說,最初只是懷著簡單的浪漫想像(我接口:嗯,的確,浪漫永遠是頭腦簡單的),以為只要把兩個孩子當成安親班的孩子一樣對待就好了,應該沒什麼難的。但是,決定介入之後,產生了千絲萬縷的「其他關係」,她才知道:後母可不是那麼好當的,絕非文字或想像那麼簡單。

終於踏進這個家庭時,老大讀小一,老二是大班。原本爺爺負責照顧,隔代教養頂多只能做到讓小孩不餓、能睡。但她接手後,發現老二有過動的問題;身為網民的她,一邊狐疑慶幸自己怎麼沒在安親班遇上過這樣的小孩、以至於還真是完全沒經驗;一邊紮實慶幸自己深得網路三味,很快就在網路上找到資源來理解過動症。

這是她第二度自網路尋得支援力量。CM帶著感恩的表情提起已經消失了的「小媽俱樂部」,她說這個網站給了她很多鼓勵、勇氣及信心,讓她勇敢決定成為一名後妻與後母。此時,當孩子進入她生命,她再次向網路搜詢求解;得到的除了硬梆梆的醫學知識,還有暖和和的一個個隱身網路之中的真實人們,為她提供經驗、心得、指引相關的醫療資源。

她帶孩子奔波於婦幼、馬偕等醫院,也讓孩子試著服藥。她也陪著升上小一的老二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例如每天中午去接孩子時,陪他一個字一個字抄寫聯絡簿...。有一天老二告訴她:吃了藥覺得自己變得笨笨的。她聽了心疼,遂更加努力研讀行為治療等資訊,覺得與一般的教養理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她自己執行的話應該不至於困難。於是給孩子停了藥,卻沒有停下她親自介入教養與陪伴的過程。

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歷程,CM平靜堅毅的臉沒有一點波瀾。家有頑皮好動小一生的我,心中暗自欽佩不已。CM說:我個性比較有主見,對於教養孩子的原則,我也很能堅持;這是我在實踐後母職份時最大的資產。有些人或許比較柔軟,孩子原本的家人(生母、生父、祖父母、伯姨姑舅等)人多嘴雜、意見一紛亂,就自己失了分寸,亂了腳步;如此孩子活在各種不同的教養標準下,最容易迷失成長方向。

如果這時候,後母因為找不到適切的介入點而感到沮喪,很可能會就卡在小孩教養問題上而打退堂鼓,退出這段關係或這個家庭。CM說,這是最不堪的情況,因為小孩子等於遭到了二度遺棄,此後一生心理的挫折與傷害恐將極難修補。

她慶幸她的主見與堅持。在生母因歉疚感而以物質補償小孩時,她會用email與生母懇切溝通;面對指責她教育小孩太過嚴厲的爺爺與姑姑們,她要求給她一年的時間,一年後再來檢驗小孩的情況是變好還是變壞?如果變壞,她就不再堅持自己的一套理念。結果,她勝出了,再也沒有人敢隨便質疑她的教養標準。

我說,妳應該為自己這樣的個性感到驕傲吧!她淡淡一笑,不願這麼承認;畢竟驕傲永遠可能是我們的絆腳石。她只說:老生常談啦--個性造就命運,不是嗎?


有趣的是,CM即便已是如此成功的一位母親,她卻還缺一只結婚戒指。我問她何以如此?走進婚姻禮堂,到底比做母親要更難在哪裏?她倒是初次露出羞赧,承認自己是因為「既想享受單身的自由,又想享受家庭的滋味」這種自私,才一直沒答應從第一天起就不斷堅持求婚的男友。

這真是很有趣--世間有比一位稱職的母親更不自私的角色嗎?我戲稱她為好後母,令身為「正母」的我常常低頭省思自己是否哪裏還沒認真過;但她卻承認她敗給「單身的自由」(一種幻想的自由,其實),還一敗五年呢!我只好搖搖頭,接受這種自私與不自私、自由與更自由的人間現實。「不過,妳放心好了,豬年結束前妳準備接我的紅色炸彈吧」,CM突然出現一抹促狹,這麼對我宣示了她好不容易積攢夠了的決心。


感謝突然出現的記性,最後我不忘問她一句:春天讓妳直覺想到什麼?

她歪著頭戴上安全帽,一邊對我說:繽紛啊。

是啊,繽紛,不是嗎?

到底有沒有人一想到春天就想到後母啊?後母自己當然不會是這樣的人囉。不過,後母倒是很可以被他人因而聯想到「繽紛」,不是嗎?

順便再加上幾位小孩的聯想:快樂的,生命活潑的,豐收的。

台長: stone
人氣(1,39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發表過的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黃世鈞與蘇菲旋轉舞
此分類上一篇:醫病關係的現實交響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