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我很開心,媽媽也說再也不跟我分開了。」
孩子一邊跟我談著原本早已對媽媽死心,認定自己就是個沒有媽媽疼的小孩,現在媽媽出現,而且在法定程序上的手續又如此的迅速跟順利,孩子有著難掩的興奮感。
我一邊引導他如何在短短時間內,與住在這三年多來的生活種種,如何地一點一滴地收進心裡,一邊聽著他敘述找到媽媽的這段過程及心情轉折,我有著許多感動在裡頭,也有對孩子心疼地方。
這裡的孩子,在我的認識裡,都仿若大人,談話過程常會讓我感覺到好像是個大人靈魂錯置在小小孩的形體上,有著成熟想法,對自己生命故事的理解又總叫我充滿不捨,是如此堅毅及勇敢。孩子在錯綜複雜的環境裡成長,自然也養成一種想法是,我要乖,不然沒人愛我;我千萬不能在他面前表現出我脾氣暴躁一面,如果大人生氣了,我可能也就被討厭或者擔心再度被遺棄。孩子在不經意的說出背後渴望愛,但又不能真實表達自己情緒時,我聽得出來,孩子好希望有個人能無私地愛著自己,但卻自我安慰告訴我說:哪個父母會愛愛發脾氣的小孩阿。
我想每個人都討厭愛亂發脾氣的人,但媽媽愛你,也會試著接納這部分的你,但你還是可以感受到這份愛的安全後,在去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我只是想告訴你,愛是可以包容你所說的。
一來一往跟孩子談了許多,看起來孩子是準備好要回到媽媽身邊了,甚至迫不及待。在其他不能回家的孩子看來,真的是好生羨慕。有個孩子還因此聽到此消息時,急哭了,說著他怎麼那麼好,有媽媽要來帶她回去,自己的媽媽卻不行;也有孩子聽到時,也跟同伴說,我想回家。
當時的我不在現場,聽著老師轉述這些孩子聽到時的反應,我更知道,每個孩子都想要擁有像一般有爸爸媽媽組成的家,而不是像這樣的家,是阿,即使我們努力營造一個家的樣子,充滿溫馨、關懷,甚至取名一個家,都不及於孩子想要擁有屬於自己一個家的渴望。
書寫至此,也回憶起陪伴一些年紀更小的孩子們,邀請他們畫出一個家,家的樣子就透露出他們所感受到的家的樣子,有時就像軟榻榻的紙屋,甚至沒有遮風避雨的屋頂。或者認知家的成員組成,就只有自己了。
這女孩,忘了我們分享到什麼,女孩突然跟我說,覺得自己好幸福,老天爺送了一個禮物給他跟媽媽,我告訴了他,他絕對值得擁有這份大禮物,因為他值得好好被疼愛,老天爺一定也感受到媽媽12多年來的無限思念,所以給了一個這樣的禮物,我替他跟媽媽感到開心。
真好,有個女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屬於自己的幸福。
親愛的孩子,我愛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