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世界》,丹尼爾.凱曼著,闕旭玲譯,商周出版
德國作家丹尼爾.凱曼(Daniel Kehlmann,1975-)透過兩位18世紀末的人物寫成長篇小說:一位是被譽為「哥倫布第二」的洪堡,他翻山越嶺,要求準確,以身體丈量世界;一位是數學天才高斯,他久居家鄉,仰望星體,為了謀生,將曠世的數學長才用以計算天文,以思考丈量世界。兩個同時期的傑出人才,在多年後來到凱曼的筆下重逢,給予他們血肉,重建童年、成長、愛欲、成功、失敗、孤獨,幾乎是不下任何評判地,僅以流暢的敘述帶出時代性。全書讀來既像歷史小說又帶著一點冒險氣味,甚至沒有忽略成功人物旁邊常被掩暗的「助手」,並歎看人生遲暮之時,忽而襲來的悲哀。不管世界能否被丈量,兩位人物典型以狂熱的堅持燦爛活過,多年之後,翻頁之間,我們可也能透過閱讀丈量偉大心靈?
《囍事台灣》,陳柔縉著,東觀出版
繼《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後,陳柔縉再發揮蒐集、整合資料的功力,完成續篇作品《囍事台灣》,從新娘禮服、新郎禮服、婚宴、麵包、寵物、電風扇……談到海水浴場、洋傘,幾乎是對西方文明所能體檢的上游,都詳細蒐羅,再以她一貫親切明白的文筆,將之整理還原。書的編排亦見用心,一幀幀老照片那樣確切地回沖了已逝的年代,照片裡的人都青春美好,正歷經著西化的風潮,感受新知,面對「現代化」的啟蒙;或間雜刊排的報刊廣告,再現了舊時生活樣貌,似乎也可從書頁間追溯過往同樣生活在這塊島嶼上的人們,在日治時期,面對新事項所發生的反應或喜悅。誠然陳柔縉是深情的,想要「喜氣洋洋」而非「血淚斑斑」地談台灣歷史,正是溫柔的觀點,才不厭繁瑣地,貼近了先民的心。
《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著,九歌出版
總在散文裡面明快幽默地轉述生活點滴的廖玉蕙,在最新散文結集《大食人間煙火》裡不改本色。書分四輯,既寫一雙兒女所帶領開來的深遠心事,為人父母者所不可避的諸般牽掛,也寫為人子女,看待年邁母親,在舊時代的捆綁之中,如何成為一專制的廚房君王,又如何企圖將傳統思想灌注到下一代,但霸氣、溫柔卻都是愛。時而恢諧、時而沉思的語調裡,有她為人師、為人母、為人妻的種種角色切換。後兩輯則側重己身思考,看耿直性子如何在社會刀槍中穿梭,摘生活細瑣觀察社會百態,最後一輯更以直率深情的筆法,描寫幾位深愛的文學前輩或友人。人間煙火,煎煮炒炸,既是桌上食肴,也是人生享味,缺一不可。因此大食人間煙火,其實,是嚼嚥人際情感的苦澀糾結與甜蜜繫絆吧。
《幻色江戶曆》,宮部美幸著,茂呂美耶譯,獨步文化出版
歷經現代化之後的日本,有一些舊物仍被保留,有一些人情卻是永遠地消失了。在以十二個月的風物為前提的設定之下,宮部美幸的《幻色江戶曆》,好似一部時光機,帶領讀者回到1867年之前,回去那個有武士、農民、手工業者與商人的階級社會,從一物出發:簪珠、座燈、夜著、迷路石……一事一物所串起的短篇小說,既隨著時令推移,又像一微型的縮影,反映出江戶時期的生活況味。有別於她的推理小說,《幻色江戶曆》讀來更似中國古典志怪或志人小說,在靈異風格之外,總牽引著溫婉的人情。各式的情傷、離愁、死別,像一條細細的縫線,串起了主述軸。仍然是好讀的故事,卻又更加濃郁懷舊,就像一幀浮世物語,在多年之後,說出了當年謹守的秘密。
photo:kafka.myweb.hinet.net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