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評選會第二天,登場的是極短篇、古典詩和現代詩組,其中我這次所參賽的極短篇和現代詩組,可說是嘔心瀝血,尤其是一邊準備研究所考試、一邊參加大生盃,再一邊把文學獎作品完成,耗盡了我畢生功力,所以我多麼希望能夠得到評審的肯定!
回想起大一首次參加西灣文學獎,投稿的作品恰巧也一樣是散文、極短篇和現代詩,但唯獨就是極短篇,當初並未獲得入圍的肯定。那時投稿的作品「100元的真心」(可點連結),是一篇主題極為隱澀的小說,並實際發生在我同學身上的事,算是改編自真實事件。
這篇作品最大的爆點在於,事實上這位買巧克力的男孩,喜歡的是那位在全家打工的男店員,所以結帳時男孩遞出摺成心型的百元鈔,可說是一種非常隱喻的告白。此外,男孩將巧克力交給店員,最後再從店員那收回巧克力而開心地離去,將情人節交換巧克力這件事所象徵的愛意,在此被巧妙地反轉成另一種意涵。
通篇小說乍看之下不痛不癢,然而那是因為從店員的角度來看的,如果用心去以男孩所意欲表露的情感來重新剖析,在那平凡外顯的浪漫中,裡頭潛藏的其實是極為苦澀的愛情,這是其中最諷刺的也是深沉的內涵,那是店員所看不到的,心思不夠敏感的讀者也察覺不到的東西。
老實說,我還滿喜歡這篇創作,但卻沒有入圍,或許我真的是將故事的真相寫得太過幽微了吧?
可是我實在很喜歡寫這種只看一次會看不懂的作品,於是這次投稿西灣文學獎的作品,我又再次發揮了異於常人的敏銳,同樣以真人真事改編的手法,將去年系上學弟燒炭自殺的遺憾事件,以角色反轉的方式重新省視,試圖想像並描寫逝者在那當下內心的絕望。當初參與完系上所辦的悼念會後,我內心便掀起了創作的構想,想嘗試用木炭擬人化的視角去映照出逝者的內心世界,我發覺這並存並亡的兩者終究是十分相似的,許許多多彼此呼應的隱喻不斷從我的思緒中激盪而出,我知道透過這些元素可以熔鑄出深刻且具深度的作品,但我並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辦法被放置在那樣一個絕望的空間,藉此揣摩出那些來自生命盡頭的絕望。
甚至我原本是想要以現代詩的體裁來呈現的,畢竟這裡頭有太多詩意的本質。我難以預料若是以極短篇的劇情流動來處理,甚少接觸小說創作的自己到底能否掌握說故事的節奏。
我只能試圖挑戰極短篇所擁有的另一種可能,運用大量的敘述及隱喻,魔幻寫實的非生物視角,設計出一場十分鐘的電影鏡頭,去描寫裡頭可能發生的死亡與絕望。我追求的並不是所謂劇情上的轉折,而是一種光影可見的精緻,以及不可見的弦外之音,在這宛如密室般有限空間的極短篇體裁中,我挑戰自己所能極力壓縮注入的一切,想讓這場短暫上演的死亡不只是死亡。
書寫這篇「炭熄」確實花掉我太多的時間,一再的文思釀造與細微雕刻,以至於讓我捨棄了敘述故事的基本節奏。為了趨近於詩,我幾乎差點掌握不住小說的本體,每寫完一百多個字就得休息良久,將自己從那裡頭拿出來冷卻,再趁著自己尚未離開太久之前回到那裡頭,彷彿鑄造利鐵似的反覆鍛鍊。
寫作過程中最讓人感到痛苦的是,我總是無止境地感受到自己所無法突破的絕境,也愈加瞭解自己並不是說故事的天才,只能看著字裡行間不完美的一切,咬牙繼續迤邐寫下去。專注於將自己心中想要傳達的事物書寫下來,化身為木炭的內在,幻想他人與自我的死亡,即使自己只能逼近,無法在當下觸及死欲的核心。
又暫且撇開感性的因素,在技巧上我也加入了許多細緻的考量,像是運用了「黑、紅、灰」三種色調構築整體畫面,並引申出三者隱喻的「黑暗、痛苦、絕望」;「本體、鮮血與靈魂」,這真得感謝陳雋弘老師網誌上所提到的電影色彩學。而作品名稱「炭熄」,更是符合我對諧音字的諧趣,讓從開始到結尾的每一處都成為隱喻,最終我已無從再挑剔出任何一句的去留。
然而,我卻必須承認,雖然這篇作品是從悼念學弟而發展出來,但也只能算是自我內心的架空之作,儘管選取了燒炭自殺的題材,卻並不因此讓這篇作品成為了關於他的紀錄片。畢竟我永遠都無法明白自己究竟精確地描述了多少的真實,也無從準確得知所有燒炭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這終究只是想像。對於絕望和死亡的想像。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死亡就只是意謂著死亡,沒有任何隱喻,也絕非精心設計的電影情節。
該是時候來談談這回評選會所邀請的評審,除了前一場評選會曾出現的吳鈞堯老師之外,對於另外兩位評審─任教於中山女高的張輝誠老師,以及據說以「最短篇」聞名的晶晶老師─我根本可說是毫無基本的認識。為此我還特地上網查找,企圖從網路上近百個「晶晶」中,找到傳说中的晶晶老師,結果最後也只尋獲一個疑似晶晶老師開的部落格,是有沒有那麼神秘的評審啊?
直到評選會時,才真正揭開這些評審老師們的真面目。令人意外的是,晶晶老師竟然是個嬌小可愛的大姐姐,而張輝誠老師則是個看起來跟吳鈞堯老師一樣年輕的輕熟男,兩位輕熟男都帶著家裡可愛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到評選會,想必是評選會結束後,打算全家一起前往西子灣享受陽光和海水吧~
評選會一開始,老師們針對極短篇的評選作了簡單提要。張輝誠老師表示,這次參賽作品體裁的選擇由小到大,從自我到社會皆有,取材非常多元而豐富。而晶晶老師也補充到,極短篇的體裁其實沒有什麼限制,關鍵在於必須掌握住結尾峰迴路轉令人驚異的逆轉。吳鈞堯老師則是提醒,必須注意極短篇終究屬於微型的「小說」,不可跟散文小品混為一談。
的確,我也發現到這次極短篇的參賽作品中,非常少見到出人意料之外的逆轉結尾;少部分作品文學性太弱,而不少文學性較強的作品卻不知所云,沒有抓好說故事的節奏,欠缺極短篇強調的節制的功夫,而決定極短篇高下的關鍵,還是在於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和敘事能力呀!評審也說到,極短篇的寫作有時要顧及讀者意識,不是自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必須考慮到怎麼讓讀者想要去看,並且要將故事變得不只是抒發自己心情的故事,應該給予讀者更多的感受。
由於決選會方式是採每位評審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前五名,最後再就所有提出來的作品來做分數加總;結果有趣的是,三位評審心目中前五名的作品竟然都一樣,這下子可省事多了,評審們直接挑這五篇作品出來講評。對於我的作品「炭熄」,吳鈞堯老師表示寫作手法非常精緻,結構完整,而且與社會新聞有關聯性,稱得上是參賽作品裡的中上之作。
晶晶老師很可愛,而且一直被吳鈞堯老師虧,像是晶晶老師分享了艱辛的投稿歷程,說她曾經把整個月寫下的近百則最短篇(100字以內的小說),一口氣寄給報章主編,最後也只入選了幾篇而已,勉勵大家投稿要不怕挫折。後來吳鈞堯老師就趕緊滅火:「大家絕對不要學晶晶老師,你們都不知道當主編選稿選得很辛苦嗎?」並提醒晶晶老師,以後投稿一定要自己先選出最滿意的作品,不然主編看到你寄的信會被嚇到手軟喔!
針對「炭熄」這篇作品,晶晶老師坦誠她第一次是很睏的時候粗略看過的,那時並沒有看懂,直到後來再看了幾次之後,終於在看第三次的時候才瞭解到這篇作品在說什麼,並掀起了深深的感觸。晶晶老師對於作品中所傳達出的自殺者的絕望,她表示很久以前她認為:「既然有自殺的勇氣,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去。」但後來她才體會到:有時候活著不一定比較容易,這並不是可以輕易比較的東西。死亡有時可能是相對簡單的,晶晶老師回憶起年輕時自己曾說過:「我可以為了所愛的人去死。」可是在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她才瞭解到,為所愛的人死去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為了所愛的人,去負擔一輩子難以承受的痛苦。
晶晶老師形容「炭熄」是篇很有深度和社會關懷的作品,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也非常聰明,然而她所感到疑問的是:為何會有最後一段的出現?以極短篇來看,故事在倒數第二段時就應該結束了,但最後一段的出現看似多餘,但作者卻又彷彿仍想表達些什麼,晶晶老師猜想這或許是結尾的反轉,意謂著那位燒炭自殺的人並沒有死去。
我很意外晶晶老師的說法,因為我確實已在作品中將死亡帶進去了,我未曾打算讓自殺者在最後一刻翻開魔法卡死者甦醒。與其說那段是為了描述死者的生或死,不如說我想將讀者從木炭或自殺者的死之眼中帶離,就算這只是一場惡夢,不論是閉上眼或睜開眼,迎接我們的可能都是黑暗。然而,我們仍然可以選擇清醒地去注視那黑暗,用一場公路電影的結束去召喚另一個可能的開始,我也僅能猜測,或許那便是類似村上春樹所說的:死亡之中所包含的生的意志。
另一個評審張輝誠老師又更妙了,說話一下子妙趣橫生,一下子又感人肺腑,我超喜歡他的講評呀!他提到自己創作時的取材來源經常都是生活的小事情,特別是親情的部分,像是有一次他開心地想將要把年邁的媽媽攔腰抱起來,結果這看似充滿天倫之樂的行為,卻意外造成媽媽的肋骨骨折,他覺得像這樣的反差就很有故事性和娛樂性,不過乖孩子們可千萬不要學習喔!
除此之外,輝誠老師也分享了自己在寫作中所遭遇到的人生經歷,他說自己年輕時的寫作常沉溺於哀傷,後來才發覺這並不是件好事,容易將自己帶入憂鬱的情緒之中。而當年面臨父親過世時,他更因為過度悲痛而罹患嚴重的憂鬱症,甚至沒辦法好好寫作和生活;而他之所以能夠慢慢走出傷痛,靠的是他將與爸爸曾一起擁有過的快樂和溫馨回憶書寫下來,輝誠老師說他經常邊寫邊哭,在他所出版的書中對於父親的思念,是那樣一點一滴用淚水換來的,卻也讓他從寫作之中獲得了治癒。
在張輝誠老師的講評中,他特別指明想要好好地來說一下這篇「炭熄」,並讚美說這篇作品讓他眼睛一亮。張輝誠老師指出,「炭熄」所挑的題材具有時事性和社會性,而一般情況來說,寫作過程如果沒拿捏好,很容易會隱隱地指責自殺者的不是;然而,在這篇作品中卻轉以體諒的態度去抒發,柔軟呈現出對於逝者的憐憫,而非造成再次的傷害。
張輝誠老師更盛讚了在「炭熄」這篇作品中,作者所展現出非凡的寫作功力,通篇皆是極其精巧且富涵寓意的描寫,而且寫作手法充滿著創意,將木炭作為第一人稱,巧妙地將自殺者的內心世界映照出來。輝誠老師甚至興奮地朗誦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每天的生活,對你而言就像是永無止盡的燒灼。憂鬱燃燒在你心中,現實烙熱著我們早衰的面容。任由這個無情的世界,繼續毫無保留地傷害著我們,直到我們終於焦黑不堪了,卻只能獨自一人承受生命所有的黑暗,最終等待一場末日的焚燒,將自己消滅成名副其實的槁木死灰。」他形容自己彷彿看到一粒金石,在「炭熄」這篇作品中閃閃發光著,自嘆道可能連他自己都寫不出這麼好的文句。
聽完張輝誠老師的講評之後,我簡直就像被灌飽的氣球一樣,一時之間還不敢相信他竟然給了我的作品那麼高的評價,真是讓人一面心花怒放,一面又閉月羞花個沒完沒了。然而我不得不說,這場極短篇的評選會,絕對是這次西灣文學獎中最棒的一場評選會,有笑有淚,有溫馨有攻訐,讓我對這幾位素未謀面的評審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決選會最後,評審們開始進入名次大亂鬥,然而正如我前一篇文學獎心得所述,坐在離評審最近的觀眾席,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聽見評審們明明偷偷地講,但還是很大聲的最終決定名次,結果我就聽到自己獲得極短篇的文學獎首獎了!啊啊啊是首獎啊!沒想到我生平第一個文學獎首獎竟然是極短篇!一整個始料未及,救命啊,媽~我拿到首獎了~
就在我內心仍沉溺在得獎的喜悅,頒獎典禮司儀叫到我的名字和就讀科系時,會場又發出了一陣小小的驚呼聲,沒錯我是生科系的同學,雅慧姐你看!我得首獎了喔~於是我開心地像小鹿一樣,奔向前方和三位評審們合照,心中還是很意外自己竟然可以拿到首獎,並擔心如果待會兒的現代詩決選會再得獎的話,那可真是聽牌湊三張大自摸啦!
原來這就是拿首獎的滋味啊~
然而,我卻想到另一件事。
其實我一直不曉得如果系上的同學或學弟妹,看到「炭熄」這篇作品會有什麼感覺?畢竟這篇作品背後的故事,確實深深地根著於那樣一件我們所共同經歷的不幸之中,或許這篇作品會因此帶來預料之外的觸動或傷害,也可能一切都只是我想得太多。
可是我仍然想將自己意欲表達的東西寫出來,不是為了特定的誰而寫的,如同我在炭熄中所寫:「關於絕望的本質,我猜想你也是一樣的。」我想到的不只是那位學弟,還有令人遺憾的歌手黎礎寧,還有太多太多我們來不及看見的絕望,就那樣吞噬了那些人們對於生的意志。
因此最後我想將這篇作品獻給所有還活著的人,就算我們的人生宛如木炭,但在邁向自毀的可能之前,別忘了,我們其實也擁有著帶來光熱溫暖的能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