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夜夜夜麻》劇本研析──無止盡的退化過程
二、撰稿: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96級 鄭莉蓁
三、基本資料
1.書名:《夜夜夜麻》
2.原著:紀蔚然
3.出版:元尊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4.頁數:一七三頁
四、前言
在時代的推移裡,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當社會的現實面逼得一群中堅份子不得不拋開自己的理想,去沒入這看似日漸進步實際上卻是沉淪的社會時,內心的不甘和不自覺地自我遺棄,讓他們只能在那小小的屋子裡,用最汙腐的方式、最被人瞧不起的語言模式,去向這個世界發出不平的吶喊。只是……他們真的期待被聽見嗎?
五、摘要
本劇主要描述四個四十多歲中年男子身處於九○年代的窘境。全劇以四位大學同窗相約打牌為主軸,並藉著一些突發事件,引發每個角色對過去及現在的感想。雖經過二十年的歲月,大學同學已分別歸屬不同的生活領域,但每隔一陣子都相約打上一整天的麻將,彷彿是一種深具反諷意味的懷舊儀式。這一次,四人又再度碰面,照例進行除了牌桌之外沒有其他交集的聚會;但是經過一整天的折騰,他們除了麻將之外,還有更多情感與現實的試煉一一登場……年輕時代的虛無,彷彿鬼影般的延續到了九○年代後期的今天;於是戰鬥的繼續戰鬥﹝牌桌上﹞而逃避的也就繼續逃避(現實中﹞。本劇有意呈現一種「精神破產」的狀態,探討這些出身於五○年代的中年人,為何從充滿理想的大學生,轉變為對自己及人生充滿幻滅感的一代,以各自的方式,過著麻痺自我的日子。
六、正文
1.四個不同際遇的人,導向一致的退化,又企圖從中獲得解脫
A.Peter
四個男人中最有錢也最有地位的角色,在他的身邊總不乏女人,紙醉金迷的生活對他而言是理所當然。這樣一個在社會上因地位和財富而被人所「敬重」的人,在充滿理想的大學時代,他儘情地揮灑他的活力,雖然他不算是個會唸書的人,但他起碼選擇了另一個方式來豐富他的大學生活。然而出了社會,當位階越往上爬;當權利和誘惑充斥在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他選擇向這個世界臣服。但風花雪月的日子過久了,他也許開始感到自己的悲哀?所以他一次次地參與這樣無聊的聚會,為的說不定是一點曾經有過的記憶?表面上,他說大學生活只是一大筆不堪回首的流水帳,但實際上,他也許……藉由這樣的細數,企圖找回一些什麼,那些自己在這向上攀爬的旅途中所不小心或刻意遺落的。
B.山豬
對比Peter,山豬在劇中的角色地位是較低的。生意失敗、婚姻破裂,搞到必須以開計程車為生。在大學裡,他也從不是主角,但他有他的堅持,對於這樣一個自認為自己很平凡的人來說,一點點創舉都值得他去執行,所以他才堅持要讓戲演出,也許他沒有足夠的能力,但起碼他有那樣的動力。但是,經過了社會這一番殘忍的歷鍊,他對自己的自信越來越薄弱,他懷念大學那段有夢的日子,但現實逼得他不得不更加壓低自己,屈辱地往前走;不得不拋開一切的文學,活在只有髒話才是適合的語言的國度裡。到最後,他已經失去自己,必須藉由不斷地情緒發洩,甚至去執行自以為的正義,想用對這個失序的世界造成一點點改變,藉此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嫉世憤俗的反面,也許是許許多多的壓迫和自我的不認同所以堆砌起來的。
C.馬克
他象微的是一個社會上的知識份子,但在劇中,這樣的一個「博士」,是極度嘲諷的,但他讓我們明白也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大學時代的他,立志寫劇本、走上文學這樣條路,而他也的確達到了。但在追逐的過程中,他背負著大學時代那沉重的謊言而一步步前進著,當他的學位越來越高,他的愧疚和羞恥也會越來越深,所以大學成為他不堪回首的「屁」,其實是他害怕去面對。對於感情,他對Rose看似堅定,實質上是她口中的「懦弱」,寧願傷害別人,也不願意自己流血。出來教書後,他又不得不去承認自己處在一個無法不同流合污的環境裡,所有的崇高都在掙札間漸漸地被消磨。所以文學對現在的他而言,只是一個生存的工具,就像他說的:「如果我有道德勇氣的話,我會馬上辭掉教書的工作,去開補習班。」英文成為一種學術語言,而髒話才是他的生活用語。他曾努力地去嚐試培育好的下一代主人翁,但最後還是無力地放棄了,又或者……是社會選擇淘汰這樣的人,所以讓他自己把自己驅逐?
D.詩人
詩人可以說是四個男人中最有才華的,也是最早發現這個世界已不是他所要的那個樣子,所以提早選擇了放手。大學時代的他,對一切事物表面上看似無所謂,但是心裡面卻又放不掉,就以那部沒演成的戲來說,身為劇本改編的他,怎麼可能不重視結果,但他一貫的面對方式卻讓人家以為他不在乎。也就因為這樣的個性,讓他即使在放棄了這個社會後,還是不斷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上階級和下階級的不平等、這可恥的金錢至上社會……他內心的情緒是極端的:教書的挫敗,他看不到未來主人翁的前景、開店的經歷,讓他無言,即使他很想彌補在他們這一代手上開始敗壞的社會,但他卻已經融不進這個世界的脈動,所以只好選擇逃避。那隻躺在路中間,病奄奄的黑狗,不只是象微他自己,而是所有不甘於腐敗但卻只能接受這樣事實的人們,想自我了斷,卻又沒有那樣的勇氣。不是因為怕死,而是他們仍抱有一絲期待和眷戀,所以他才會覺得,那部戲如果演了,一定會改變一些什麼,因為他是如此地渴望在放棄的生命裡找到一點可能性。
對於這四個在大學時都有著美好理想的社會中堅份子,當離開了學校,隨著時代的腳歩不斷地前移,生活越來越便利,但心卻越來越沉淪。過去那樣有意義的生活也跟著時間的歩伐,消失在只可遠觀的彼端,剩下的是無止盡的退化過程,和一群渴望讓一切中止而從中得到解脫的人們。
2.當四個人變成同一個體,和外來事物之間偏差的交互作用
A.麻痺的一群人,對於生命的價值也失去了感覺
「等一下,先不要走。事有先後緩急,既然打牌在先,然後半路跑出來個自殺的臨時動議,那麼我建議大家投票表決。」(註一)
當Peter的新歡企圖以自殺來鉗制住他時,其他人的反應竟是不屑一顧,甚至覺得打牌比一個生命更重要。是怎樣腐敗而沒有能量的社會,才能讓這群曾經有著理想的青年,在一步步的前行中,不自覺得走向對週遭事物的冷漠,一切以頹喪為真正價值;以退化為最高目標?自私是人的本性,它強化了人的決心,但是當一個人自私到連這個世界的呼吸都不顧時,那他在忽略和放棄別人的過程中,也無形地如此對待自己,別人看你也不可能感覺得到你的存在。久而久之,連自己都會忘記,自己的心靈的模樣,因為沒有人會去注意到一個連自己都無法認同的生命。
B.最親近的情感,被冠冕堂皇的利用,只為證明自己小小的本質
「現在只要我不爽,兩眼一瞪,他就像躲毐蛇一樣,趕快閃一邊。」(註二)
從小時候被父母親控制的不甘,到現在自己對於控制父母親而感到自豪,
在人的生命中,這樣的相反關係不停地交疊並產生了各個階段不同的意義和結果。但是,「控制」這個元素是不能放在天平上企圖去平衡的,因為它有著強烈的個體意念做後盾,更參雜了慾望,如果一定要去衡量,那得到的將是一個看似和諧的不和諧,和一個悲哀的循環。就像劇中的人們一樣,對於雙親的控制,突顯了一種反動與無力。因為曾被壓迫,所以當自己失去了信服自己的本能時,便需要藉由控制別人的方式,來達到強化自己存在意義的消極信念;因為無力,所以當遇到負荷不了的現實世界時,在無意識間已經選擇了像小時候一樣,躲回父母親的疪護下,因為對那樣自我放逐的人來說,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不覺得愧疚,而理所當然地面對這樣的改變。
C.控制與被控制,突顯的不只是過程,更是結果
「年輕的時候我們被別人控制得乖乖的,現在我們被自己控制得乖乖的。」(註三)
除了父母親那一方面以外,從小時候不得已的被控制,到現在自己把自己控制地乖乖的,這樣的一群人,已經不能、不想、不會去嘗試什麼了。因為這個社會融不下他們這樣的人,那種無法融合是源自於自我的沉淪,而他們即便無奈,但無奈而無意義的社會規則,讓現在的他們已經「不能」夢想在這個區域裡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當緩慢的事物一件件從眼前晃過,生理和心理都沉浸在這樣一成不變的節奏裡時,便只能被它擺布了,久而久之,當過去開始一點一點地逝去,所有的回憶都變成哀歌,弔唁在這過程中消失的決心。所以自以為理性地去拋棄它的重要性,漸漸地也就「不想」了,又或者是……想不起來。因為不能、不想,所以自己清楚地明白到這個事實:不會再去嘗試什麼了。那些別人眼中的理想追求,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引不起他們興趣的遊戲,但彼此都了解,沒有人會為這個遊戲起頭,包括外人也都懂,他們是真的「不會」去嘗試,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樣的行為是荒繆的。
D.真假之間的美感,虛實交映,誰還記得自己是否活著?
「因為我他媽不能確定那個老頭到底是雕像還是真人。就在那時候,一切的美感全部不見了。」(註四)
人因生命力而變得精彩,也因為活生生的在這個空間裡呼吸遊走,和身邊的人事物不斷地交流互動,突顯了生的價值與可愛之處。但當一個人,喜愛雕像的精緻,卻對真正的人感到驚訝和恐懼時,他是否還算是活著?在虛擬和真實交錯的同時,對於社會甚至對自我的冷漠,刻意模糊了最原始的本質。也許看不清的不是眼前的世界,而是自己的心,可悲的是,是自己把最原初的單純放置在那樣一個早已失焦的視線裡,經過社會元素地不斷轉化,成為一場夢,只能在自己的許可下,才被准許出現在腦子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