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推介我看一部名叫<PAY IT FORWARD>的外國電影,我起初不感興趣,因為那中譯名是何等的老土──把愛傳出去。我免為其難地接過那隻DVD,心裡其實不大願意花上124分鐘在一套電影上,你也許也不感興趣...且慢!先讓我告訴你這個故事。
其實PAY IT FORWARD顧名思意就是以傳它(愛)開去以作還債,還甚麼債?那是人情債吧,我想起那消極的法律(我之所以說它是消極的法律是因為它只教別人不要做甚麼而很少教別人應該做甚麼,這也是法律規範與道德規範的不同),澳門<民法典>有這樣的規定,一般而言,當你欠債而拖了十五年之久未償還,則十五年以後債權人再沒權依法律追索,因而此債變成 “自然債”......人情債可不可以這樣計?人情債一向難以還清,因為難以衡量等價性,這套電影的主角(那個叫 “崔弗”的豆丁)要求還債,卻將債權轉移至他人身上,他要那些接受過他幫助的人去幫助別的人。
故事講述一個男孩(崔弗)剛升上初一,他那位一臉疤痕的社會科學老師在第一堂課上安排了一道題作為作業,這道題的題目是: “想出一個改變世界的方法。”那一堂課老師說的最令人感動的一句話大概是: “雖然你們只有十一歲,而這個世界不會對十一歲的孩子有期望,甚至對你們諸多限制:強迫你們上學,規定你們的上課作息時間...但你們有一天會長大,那時候你們要為自己作主...你們或有能力改變這世界...”
有的同學想開設網站讓全世界的人在約定的時間跳動,目的是改變地球的軌道...主角崔弗的構想卻與眾不同:首先他會幫三個人的大忙,然後要求這三個人又分別幫三個人的大忙,三三得九,連數口不精的人都會知道,這樣得益的人會愈來愈多,從而改變這個世界,或許,改變世上的人的自私。班上同學聽罷都議論紛紛,有人直言不諱說這構想很愚蠢,有人說這太理想化...無論如何,主角開始為他的構想走出第一步:他收留了一個流浪漢;然後開始撮合他那位在娛樂場所工作的媽媽(艾妮)和那位社會科學老師(席幕奈)一起(因為崔弗的爸爸常醉酒打罵他因而他們分開居住);讓他的外婆跟他的媽媽和好如初...
崔弗這個構想似乎進行得並不順利,那位流浪漢又回到賊窩裡去吸毒,而似乎兩情相悅的艾妮和席慕奈又因某種原因而再沒相見,但他這個構想竟然不知不覺地傳得很遠,甚至是美國的其他小鎮和大城市,當記者採訪他時,他的說話令人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令在埸的席幕奈先生無地自容,那根本不是一個十一歲男孩所說的話: “我有這個構想,是因為我想改變世界,讓人知道其實這世界並不那麼爛,可惜這構想不能實現,沒有成功,也許...太理想化...有些人沒有勇氣去改變本來的生活規律,更不願意只為了幫助另一個人的大忙而改變自己,如果我們因此而放棄,不願意因幫忙別人而吃虧,那麼其他人都會因此而輸掉,整個世界都因此而輸掉...”
原來席慕奈拒絕艾妮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接受不了生命中忽然多了一個人分享他的生活,或者說,佔據他生活的一部分,打亂了他的生活節奏,他說他只會做某些事,他不會做別的事了;原來席慕奈老師小時候在一個破碎的家庭中長大,他那酗酒的父親虐待他和他的母親,他更被澆以漒水引致毀容,所以他並不相信 “愛”,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都同樣令他感沮喪,他寧可不要家庭;有人曾說愛是人類的本能,但有時它卻與自私對抗,是的,我們都得承認,大多數人都害怕改變,因為改變可能意味著要花更大的努力去適應,改變意味著失去既有的安樂,換來可能比現況更糟的生活;愛一個人也意味著從此以後不單只為自己而活,如果愛一個人不勝過愛自己,那麼肯定不能夠為他/她改變生活。
在那個採訪結束以後,席慕奈鼓起勇氣跟艾妮表白心蹟;鏡頭轉至學校的操場上,崔弗的同學正被一群校內的童黨欺侮,崔弗早已為著之前幾次不能申張正義,不能幫助他的同學而耿耿於懷,於是他決定實踐自己的構想 “pay it forward”,在保護這位同學免被傷害之時,被童黨用刀刺死。就在那一晚,來自美國各洲各市各鎮的人都聚集在崔弗家門外,燭光滿佈,沒有盡頭,一些記念這位小小的偉人,是的,我稱他為偉人...
孩子的心思最簡單,這種單純在待人處事上有時候是很可愛的,但若在壞事上把事情想得 “簡單”就成了無知和愚昧;成年人通常在任何事上都想得很複雜,有時候這表現為一種智慧,有時候卻變成一種 “精刮”,當我們害怕被人傷害,害怕吃虧,我們就把自己封閉,不去愛人就不會受傷,不幫助人就不會吃虧了,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了...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詭詐的世界裡,或者你跟我都曾經因為怕被欺騙而不願意伸出援手,最終我們保得住錢財,卻保不住同情心。
幫助別人,似乎吃了虧,但其後我們才發覺,受益更大者是自己;席慕奈先生學習愛,撥開了童年時破碎家庭的陰影;艾妮與外婆和好,重新得到母愛;崔弗用自己的性命,讓更多人知道 “把愛傳出去”的意義。
2005/4/2
2005/6/2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