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25 11:39:29|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罣礙是無得失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想學習智慧,
讓心持有平靜,
就可以保護他人,同時也愛護自己。

佛是音譯,
意思是有智慧的人。
喜歡佛,是因為佛法讓我看見了「愛人愛己」的原則,
讓我在迷惘時,知道接下來的方向,
該怎麼做。

感恩~

-----------------

把心放在佛道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外在自己喜歡的人、事、物,
有,感恩,
無,也無妨,
重要的是,
我對自己,
問心無愧了嗎?

問心無愧,
是寂靜。

*放得下對外在人事物的得失,
不只是因為人生空一場,
而是知因有苦果,
所以放下因,
這就是「預防甚於治療」。

有句話:
「菩薩畏因(想到惡因緣,就知道可怕,要改變遠離),
眾生畏果(嘗到惡果,才知道可怕,要改變遠離)。」
或者
「菩薩解因(了解惡因緣的可怕,會改變遠離),
眾生畏果。」


不管是畏因或解因,
重點是,
找到會嘗到苦果的「因」,
不製造這樣的因,
就可以離苦。

最初的因
在於對外在的人事物
有得失心。


◎生活運用:

教導學生、子女,
以「將心中的感受,告訴他們」的方法(善因),
取代強制規定,
因為明白強制規定(惡因),
他們會有更多的反抗(惡果);
發覺這樣做之後,
師生、親子容易溝通、達成共識(善果)。

那是因為
放下了是否「學生、子女會立刻改變」,
是否「學生、子女可以照著我的方法做」的得失心。
放下了「我的方法、規定才是最好」的心念。

在沒有否定對方情況下,
可以讓雙方冷靜,
於是溝通良好,
了解對方的感受、想法,
對問題的起因,更清楚、明白;
和對方商量,
也會有更多自己未曾想到的
解決方法可以選擇。

教導是個過程,
而不是結果(當下就要達到某個目標),
把自己的責任放在過程上,
放下「非如何不可」的得失心,
心就能平靜。



--------------

心靈佛法

1.心經:「心無罣礙,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體會:

目標是涅槃(佛道):心的寂靜(離苦)
罣礙:得失
顛倒夢想:往錯誤的方向離苦

面對人事物,
心要沒有得失(放得下),
因為沒有得失,
就能
看見並遠離「錯誤的方向」,
走向對的方向,
達到離苦寂靜的心。


2「信、解、行、證」

信:相信,堅信。
信佛法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依佛法做的定力不足,
是因為「有我」(得失心)。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行深:做了才能深入佛法,明白五蘊皆空。

空:
(1)人生空一場。

(2)依「五蘊,色受想行識」來解決事情,
是無法解決,白白浪費心思,「空」一場的。

色:只看到表面看不到真相。
受:憑感受會看不到真相。
想:憑表面、感受判斷的想法,會有錯誤。
識:過去的經驗不代表可以解決現在的問題。
行:依「色受想識」做出的行為,會有錯誤,無法解決問題。


「放下五蘊」,
讓心「沒有得失」(沒有急著要解決問題),
讓心靜下,好好了解情況再思考處理,
就是「無我」,
就是「依佛法做」,
也才有機會明白,過去的做法真的需要調整。

戒律越守越定,
佛法越行越明。

覺察五蘊,放下五蘊,
以「戒」為先,
有「定」力在實踐佛法上,
體會出更多的智「慧」,遠離苦厄。


3.四觀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觀察出六根(眼、耳、鼻、舌、身、心)想要的太多,心被想要外在人事物牽動,無法清淨。

◎觀受是苦:觀察出六根想要的滿足了,會害怕失去;無法滿足,心情又會不好;不管得到或沒有得到,都有負面情緒的苦。

◎觀心無常:觀察出六根想要的,常常一直在變化,想要的人事物在變,情緒也跟著變的情況。

◎觀法無我:觀看要用什麼佛法解決問題時,要先去除得失的心,定住心,讓心平靜,那麼才能體會佛法的「無我」,將問題處理得好。

台長: 懷寬
人氣(14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走進心經 |
此分類下一篇:感受是自己給的_心經體會_妙琪
此分類上一篇:明白我心,決定命運3_學習提問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