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拾得
續解~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
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
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
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我想這應是中國人寫的..因為有孔明 韓信..而且應在漢朝之後才出現的詩,因為當時人沒敢在老虎頭上拔毛...怕被漢朝皇族抄家
韓信救劉邦時準予稱王,並立下誓約 它日韓信必不死於
1. 漢朝的土地 兵器.. 2.太陽光所照之地 3.劉氏之手
不然劉備不得好死,天地不容..
後來 約韓信至宮廷後 欲殺他奪取權力..怕功高震主
1.吊在半空中 2.用大鐘罩住不見天日 3.呂后用竹竿插之至死..
幾年後 劉邦於宮廷一小陋室腐爛而死..無人知..不下葬
應.其天地不容 不得好死)...題外話
三足乳頂壺
【寒山】
唐代隱士。族姓、鄉貫皆不詳,因居於天台始豐縣(浙江省台州府天台縣治)西七十里的寒巖幽窟中,故稱寒山(子)。其生存年代亦有異說,有謂為唐玄宗先天( 712)中人,有謂為太宗貞觀(627~649)中人,一說為憲宗元和(806~820)中人。與天台山國清寺豐干、拾得為知交。
寒山面貌枯瘁,布襦零落,戴樺皮冠,
穿木屐,常至國清寺,與拾得收拾眾僧之殘飯
菜滓,置於巨竹筒內,二人負之相攜而入寒巖。
有時於廊下徐行,或叫噪凌人,或望空漫罵。
寺僧不耐,乃以杖逼逐。然寒山則翻身撫掌,
呵呵大笑而徐退。
其時,台州刺史閭丘胤曾苦於頭痛之症,
蒙天台山國清寺僧豐干治療,並自豐干處聽聞
「天台山有寒山文殊、拾得普賢賢者」,
乃親自登山至國清寺,參訪寒山。
然寒山見太守來,並不與之多作談論,
且即歸寒巖,而消失跡。
閭丘胤乃命僧人道翹尋其遺物,
獲得書寫於林間樹葉、村家屋壁上之詩頌三百餘首,遂編錄成書,題曰《寒山詩》。
*宋高僧傳十九(豐干傳)曰:「寒山子,
世謂為貧子,風狂士也,幽止天台始豐縣西七十里寒巖中。時國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使知事食堂。
恆拾眾僧殘食菜滓,斷巨竹為筒,投藏於內,
若寒山子來,即負去。或經行廊下,或時叫喚凌人,或望空漫罵。寺僧不耐,以杖逼逐,
則翻身撫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
面貌枯瘁,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
初臺州守閭丘,入寺問寒山,見之而拜。
寺僧驚曰:大官何禮風狂夫?二人連臂笑傲出寺。閭丘復往寒巖訪問:送衣裳藥物。高聲唱曰:賊我,賊退,便身縮入巖穴中,其穴自合。寒山有詩,題於山林間,集之成卷,云寒山詩集,行於世。」稽古略三曰:「閭丘曰:天台國清有賢達否。豐干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賢,宜就見之。閭丘入寺,拜二大士。二士走曰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案閭丘者,閭丘胤也。
寒山子《此篇節錄自:佛祖歷代通載》
時寒山子者。不知其氏族鄉里。隱於台州唐興縣寒巖。故父老以寒山子稱之。為人臞野。好冠樺皮冠著木屐。裘衲襤褸狀若風狂。笑歌自若。其所居近天台國清寺。寺僧豐干者。亦非常人也。每自薪水力於杵臼。以給眾用。與寒山子為方外友。
先是豐干行赤城道中。聞兒啼草菜間。視之見孩童十餘歲。問其出處初無言對。心異之。引歸寺令掃除。以其得之於野。因名拾得。
既長頭陀苦行精敏絕倫。甚為豐干寒山所器。與之偕遊。三人者相得歡甚。寺僧皆訝之。然中心疑而莫之省也。拾得日常滌器冀有殘[月*肅]。著以筒留餌寒山。二子皆能詩。或時戲村保。寓事感懷輒有詩以見意。或書石壁。或樹葉間。或酒肆中。語皆超邁絕塵。雖古名流未能彷彿也。自述雲元非隱逸士。自號山林人。在魯蒙白幘。旦愛裹疏巾。道有巢許操。恥為堯舜臣。獼猴罩帽子。非學辟風塵。又曰。欲得安居處。寒山可長保。微風吹幽松。近聽聲愈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誦黃老。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又曰。有身與無身。是我復非我。如此審思量。遷延倚巖坐。足間青草生。頂上紅塵墮。以見世間人。靈床施酒果。又曰。玉堂掛珠簾。中有嬋娟子。顏貌勝神仙。容華若桃李。東家春霧合。西捨秋風起。更足三十年。還如甘蔗滓。其句語若此者甚夥。拾得嘗掌供獻。至食時對佛而食。又於憍陳如像前訶斥之曰。小根敗種何為者耶。寺僧深怪之。不使直供。又伽藍神粥飯多為烏鳶所殘。拾得杖擊神而嫚罵曰。汝食猶不能護。焉能護伽藍乎。神遍夢寺僧曰。拾得鞭我。至旦互以語及。一一皆同。志是眾駭之。
豐幹出雲遊。貞元末閭丘胤出守台州。欲之官我病頭風。名醫莫差。豐干偶至其家。自謂善療此疾。閭丘聞而見之。干命水噀濡之。須臾所苦頓除。因是大喜甚加敬焉。問所從來。曰天台國清。曰彼有賢達者不。曰有之。然不可以世故求也。寒山拾得師利普賢示跡。二子混干國清。公若之官當就見。不宜後也。閭丘南來上事未久。入寺訪豐干遺跡。但見茆宇蕭條虎伏捨側。復入寺謁二大士。寺僧引至後廚。閭丘拜謁二大士。起走曰。饒舌彌陀汝不識。禮我何為。遽返寒巖。次日閭丘令遺贈。寒山見使至罵曰。賊賊。遂隱入岩石。拾得亦潛去。
後不知終。
石瓢壺~
【拾得】
唐朝天台山僧,為國清寺之散聖之一,與寒山並稱於世。相傳天台山之豐干曾於山中赤城道側,忽聞小兒啼哭,尋得一年約數歲的孩童,故為取名拾得,此即為師之來歷。豐干將其帶回國清寺撫養,託付典座僧。後沙門靈熠攝受之,令掌理食堂、香燈事宜。一日,師忽登座,與佛像對盤而食。又呼憍陳如為「小果聲聞」,傍若無人,執大笑。眾僧遂驅逐之。時,靈熠諮詢尊宿而免其堂任,改令任廚內洗濯滌器之事。事畢,拾得即澄濾食滓,以筒盛之。寒山來,則取去。
其時,僧廚下食,每為烏鳥取食而狼籍不堪,師乃以杖責打護法伽藍神像二三下,訶斥云︰「你未能護食,又怎能護伽藍。」當晚,伽藍神託夢告知全寺僧眾,明日諸僧說夢皆相符。一寺驚異,方知師非常人。
師又於寺莊牧牛,歌詠呼天。一日,寺僧布薩,拾得驅牛至眾僧所集堂前,倚門撫掌大笑云︰「悠悠者聚頭。」當時持律首座斥責云︰「瘋人為何喧擾妨礙說戒。」師謂︰「我不放牛,這群牛多是職掌此寺僧事之人。」師便呼喚各亡僧法號,牛各應聲而過,眾人為之愕然。其行事率皆如此。今傳《寒山詩集》中,附有拾得偈語若干首。
附︰豐干、寒山與拾得(摘錄自《佛菩薩聖德大觀》下冊)
唐代有三位奇僧,都曾駐錫天台山國清寺,因此,被稱為「天台三聖」或「三隱」。這三位奇僧即豐干、寒山與拾得。習俗相傳,豐干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寒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為普賢菩薩的化身。
相傳豐干禪師住在天台山國清寺,平日為該寺舂米,而行為奇兀,頗具禪機,常乘坐老虎出入各地,因此為當時寺僧視為異僧。貞觀年間,台州刺史閭丘胤將赴任時忽然罹患頭痛症,為豐干以淨水治癒。其時豐干告訴閭丘胤︰在國清寺附近寒巖,住有寒山、拾得二人,常到寺內幫忙打雜。他們雖然狀似瘋狂,貌不驚人,但卻是文殊、普賢二菩薩的化身。閭丘胤到任之後,乃親往國清寺拜謁。他在寺內廚房中,向寒山、拾得行禮,然而他們卻只是「自相把手,呵呵大笑,
云︰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
然後急歸寒巖。
當閭丘胤命人到寒巖尋訪時,已經不見兩人跡。
只找回遺留在他們住處的詩偈數百首。
後世有寒山拾得的詩集流傳,便是由此而來。
寒山、拾得的詩(尤其是寒山),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於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措懷。不唯具有徜徉於大自然的坦蕩胸懷,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闢之句,因此甚為後人所推重。近世的日本學者,研究寒山詩的人即相當多。二十世紀美國有一群追求自然、鄙棄物質文明的年輕一代,甚至於還奉寒山為他們效法的偶像,而群起效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