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03 17:23:00| 人氣3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龍樹菩薩

 

 

因上文提到彌勒菩薩因緣,就不能不提

 

龍樹菩薩  無著菩薩  世親菩薩  此三人

 

龍樹菩薩的著作十分豐富,有「千部論主」之稱。

其主要著作有:《中論頌》、《十二門論》、

《七十空性論》(藏譯)、《迥諍論》、

《六十頌如理論》、《大智度論》、

《十住毗婆沙論》、《大乘二十頌論》、

《因緣心論頌》、《菩提資糧論頌》、

《寶行王正論》、《龍樹菩薩勸誡王頌》等。

 

取其幾論與大家分享:

 

既然來了寒舍~勸請..讀了一遍再走或帶走更佳  感恩

 

《親友書: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造頌者:龍樹菩薩  教授者:夏巴曲傑仁波切 翻譯者:見悲青增格西

 

聽說有此頌有三種版本(翻譯的長者不同),先上一種....有點長慢慢~品

 

1. 為求佛語所生福 堪受引導具德士 於此聖音我略述 汝者諦聽為應理

2. 隨何木等雕佛像 形制若何智者供 如是我詩縱非巧 依正法說勿當輕

 3. 大師聖言極雅妙 王雖於此作先解 猶如粉壁月光映 愈益鮮麗何不聞

4. 佛法僧及以佈施 尸羅於天六隨念 彼等一一功德聚 勝者垂教常隨念

5. 當於十善業諸道 身語意三常親依 此復應遠離酒等 於清淨命欣悅行

6. 知財非固且無義 如法施予諸比丘 梵志貧人及師友 他世勝親無逾施

7. 戒是一切德依處 如動不動依於地 爾應令戒離衰損 下劣雜混及染汙

8. 施戒忍辱精進定 智等無量度彼岸 應當勤習令增長 度脫有海成佛王

9. 若人供養父與母 當具梵行與師長 於彼供養得美譽 後亦能成增上生

 

10. 殺盜淫欲及妄語 耽著於酒非時食 歌舞倡伎喜高床 香花彩鬘咸斷除

11. 羅漢律儀之隨順 八種支分悉能具 長淨能感欲天身 丈夫婦女當精勤

 12. 當於慳諂誑與貪 懈怠偽慢婬欲瞋 氏族容色多聞壯 勢大而憍視如仇

13. 尊說勤如甘露處 放逸則為死亡徑 是故爾為增善法 恆時敬慎毋放逸

14. 先時放逸後勤修 如月除翳極皎潔 猶如指鬘與難陀 亦如差摩賢聖等

15. 苦行無與忍辱比 瞋恚之際皆不隨 佛說由能斷瞋恚 是則證得不還位

16. 他人捶打罵詈我 欺凌掠奪我資財 懷恨則招諸怨諍 捨恨則令眠安樂

17. 如於水土石繪畫 人心可作如是解 煩惱如初極脆弱 愛法善心似後者

18. 佛說眾生三種語 入意真實虛妄言 猶如蜜花糞三者 捨棄後者修初二

19. 或由今明後亦明 抑或今暗後還暗 而或今明後為暗 或復今暗而後明

 

20. 猶若芒果具四類 或熟似生生似熟 或生似生熟似熟 人中亦爾諦分別

21. 不應睹於他妻室 設觀則當隨其年 作如母女姊妹想 若復起貪思不淨

22. 防持躁動如護聞 愛子寶藏自身命 如於蛇毒刀怨火 厭離欲樂亦如是

23. 欲望能生諸衰損 如木鱉子故須斷 由彼鐵鎖而繫縛 生死堅牢之世間

24. 諸凡六根於諸境 恆常不定而輕躁 調伏眾多怨敵中 智者許初為勇猛

25. 臭氣九門眾穢室 行軀難滿薄皮纏 請看少女除妝彩 析別形骸惡叵言

26. 癩者為蟲所侵惱 求安樂故就火邊 無由令彼得止息 耽欲亦然當了知

27. 為能觀審勝義理 修習如理觀眾事 別於無有一他法 具足殊勝功德利

28. 雖有色族及多聞 無智離戒何足敬 是故具足此二者 縱無餘德亦禮供

29. 大王既了世八法 利與不利苦與樂 稱與不稱讚與譏 非己心境故等視

 

 

 


30. 沙門梵志天與客 父母妻子及眷屬 爾莫為彼故造罪 獄果獨受他不分

31. 若行罪業任於誰 故非立即如刀斫 然至臨欲命終際 惡業果報全彰顯

32. 信意戒律與施供 多聞慚愧及正慧 七無垢財能仁說 應了餘財不具義

33. 博弈樂觀喧雜境 懶惰親附於惡友 飲酒夜遊墮惡趣 劫奪芳名爾應棄

34. 知足第一勝諸財 人天導師如是說 若能知足行少欲 即使無財亦大富

35. 財業豐厚增諸苦 能少欲者非若是 龍王有首何許多 還遭苦惱亦如斯

36. 稟性抱怨如殺者 欺輕夫主如皇后 片物必行偷賊婦 茲三實宜可棄之

37. 隨順相如如姊妹 入意愛樂如摯友 助益如母從如婢 四者當侍如天人

38. 受餐當觀如服藥 知量去除貪瞋意 不為豐姿而衿驕 但欲住持於此身

39. 大王汝當勤修業 度於白晝初後夜 中夜亦不令無果 具足正念於中眠

 

40. 慈悲喜以及正捨 恆常時中正修習 雖未能得其上品 能獲梵世之安樂

41. 欲行歡喜苦與樂 斷離此等修四禪 大梵光音及遍淨 廣果天生與彼同

42. 恆與深執無對治 具德福田所生業 造作善惡有五大 故應精勤行大善

43. 微鹽能鹹少水味 豈能改變恆河水 微細惡遇廣善根 宜應了知亦如是

44. 掉舉惡作及瞋恚 昏睡欲貪以及疑 如斯五種蓋障賊 當知是奪善利賊

45. 有五種最殊勝法 信意精進念定慧 於此應勤作修習 根力與頂能招感

46. 病老死及愛別離 業不踰越自所為 如是數數常尋思 由對治門勿驕恣

47. 若悕天以及解脫 當勤修習於正見 眾生邪見雖行善 皆具粗惡之異熟

48. 當知人實無安樂 無常無我且不淨 若不念住而執持 四顛倒見成禍根

49. 說色非我乃指我 不具色蘊不住色 於我更無色蘊住 亦應知餘四蘊空

 

50. 蘊非任欲亦非時 非自然亦非本性 非由自在非無因 乃由無明業愛生

51. 戒禁曲以及疑結 於自身起顛倒見 應知此三種結縛 能障解脫大城門

52. 解脫終觀待於己 不由他伴能成辦 當具聞戒定三者 精勤修習四諦義

53. 增上戒及增上心 增上慧三恆修習 百五十餘諸學處 於此三中正攝集

54. 大王佛親作宣說 於身威儀具正念 是為共道善守護 失念則致諸法亡

55. 壽命多災無恆定 尤甚風吹水上泡 出息入息眠睡間 有暇醒覺實希奇

56. 卒歸灰燼焦燥爛 終究不淨不具義 當觀身軀必毀壞 臭爛即即而分離

57. 大地須彌及大海 七日皆猛焰燃燒 廓然灰燼亦無餘 況復此危脆身軀

58. 如是無常亦無我 無歸無救無自在 誠若芭蕉體無實 國王當須厭生死

59. 從旁生出得人身 較龜處海遇木孔 更為希有難得故 當行正法令有果

 

 

60. 若以眾寶飾金器 而用除棄嘔穢等 若生人中造罪惡 此極愚蒙過於彼

61. 生中國及依善友 發薪而起正善願 先身為諸福德業 爾已具足四寶輪

62. 佛言依止善知識 則能圓滿諸梵行 是故依止眾善士 依佛多能證寂滅

63. 邪執見及生三惡 不聞佛陀之教言 邊地以及蔑戾車 生便癡騃喑啞性

64. 及長壽天任一中 受生為八無暇過 既離彼等名閒暇 為除生死務精勤

65. 欲乏死病及老等 眾苦之源乃輪迴 大王於此生厭離 宣說少過應諦聽

66. 父轉為子母為妻 怨仇眾生轉為親 及其返此而死歿 故於生死全無定

67. 一一曾飲母乳汁 斯量過於四海水 今後轉受異生身 尚須多飲過於彼

68. 一一身體諸骨聚 超過幾多須彌峰 雖將地丸如柏子 數母邊際未能盡

69. 既成帝釋世應供 業增上故復墮地 既為轉輪聖王已 復於生死為奴婢

 

70. 天趣天女乳腰柔 長受安樂妙觸已 後墮地獄鐵輪中 當受粗磨割裂觸

71. 長時安住須彌頂 安足陷下受安樂 後遊煻煨屍泥中 當念眾苦極難忍

72. 天女隨逐受歡喜 遊戲端妙歡園中 後當止住劍葉林 遭割耳鼻截手足

73. 天女殊妙如金蓮 共同游泳徐流池 後墮地獄當趣入 難忍灰水無極河

74. 雖得天界大欲樂 及諸梵天離欲樂 後墮無間為火薪 忍受眾苦無間絕

75. 得為日月自身光 照耀一切諸世間 後往極黑陰闇處 自手伸舒亦莫睹

76. 若能暸知如是過 願取三福燈光明 獨自當趣於黑暗 日月難破無邊中

77. 等活黑繩炎熱中 眾合號叫及無間 斯等地獄諸纏苦 恆燒行惡有情眾

78. 或如碾搾胡芝麻 或如搗粉細如末 如以鐵鋸慘割裂 極粗暴苦鋭釜斬

79. 猛火煎溶炙烊銅 迫令飲啖諸熱湯 或以熾熱之鐵叉 逼軀直上鋒劍刃

 

 

80. 鐵牙猛狗悽切噉 戕殺高揭手於天 禽鳥喙嘴趾爪利 自心無主任彼啄

81. 或有虻蠅及黑蜂 凡此諸蟲數十千 噬囓觸咬起爛瘡 極痛翻滾聲慘切

82. 熾熱灰炭猛火中 恆時燒烤令掀口 倒栽擲入鐵鼎鑊 由如飯丸作漂浮

83. 若人造作眾惡業 命短僅只喘息頃 聞諸地獄無量苦 無畏宛如金剛性

84. 見盡地獄及聽聞 憶念讀誦造形相 如是知時已難忍 況復親受斯異熟

85. 如是一切安樂中 永盡諸愛為樂主 如是一切眾苦中 無間眾苦極粗猛

86. 此間日以三百矛 極猛貫刺所生苦 此於地獄輕微苦 非喻非能及少分

87. 如是諸苦極粗暴 雖受經百俱胝年 乃至不善未盡出 爾時與命終不離

88. 是諸不善諸種子 即由身語諸惡行 爾應精勤隨力護 縱令輕塵亦莫侵

89. 其諸生往傍生趣 殺害繫縛或鞭撻 遠離寂滅善淨者 粗暴殘戾相食噉

 

90. 為取珍珠及毛骨 其由皮肉皮身死 無主鞭鉤及棒槌 足手踐搥任他使

91. 餓鬼因欲極困頓 無間相續苦常臨 饑饉乾渴寒炎熱 劬勞眾怖暴苦侵

92. 口細宛如針微孔 肚腹龐大等山丘 饑纏縱使不淨物 尚不具足尋求力

93. 裸形僅存餘皮骨 乾枯猶如多羅樹 或夜口中燃熾盛 領受食噉口中燼

94. 卑類於諸膿糞血 縱使不淨獲無從 面相毆捶共擊搏 還餐頸癭食熟膿

95. 夏季月夜致熱感 嚴冬酷日身顫寒 抬望累果唯空樹 瞻視川流水涸乾

96. 常無間息受眾苦 經歷萬五千年載 由其惡行堅業索 緊繫纏縛命不絕

97. 如是眾多饑鬼類 罹受如斯一味苦 貪婪顧惜極慳吝 世尊宣說為此因

98. 轉生天趣雖大樂 死歿苦楚尤過彼 理應善思諸智者 慎勿貪求有盡樂

99. 妙身光澤漸轉衰 厭座華鬘聖冠委 塵染垢穢沾著衣 腋窩涔出新汙汁

 

100.徵報死亡五衰損 起於居天諸神眾 譬如地居凡人者 猝起死歿諸先兆

101.若從天處直墮落 眾善罄盡存無餘 任墮傍生餓鬼地 以及泥犁隨一居

102.諸非天中意苦重 尤其性瞋天德故 此等由其趣性障 具慧亦不見真諦

103.生死如是故當知 生於天人及地獄 旁生鬼處皆非妙 生是眾多苦害器

104.後頭或衣忽燃火 尚應棄捨唯屏除 為斷後有勤精進 無有餘事勝於此

105.應以戒慧靜慮證 寂調無垢涅槃位 不老不死無窮盡 離地水火風日月

106.正念擇法與精進 喜悅禪定捨輕安 是謂七支菩提分 招致涅槃妙善聚

107.無慧禪定亦非有 若無靜慮智亦無 倘此二者俱時具 三有瀚海如牛跡

108.凡其十四不記法 日親言教所宣說 當於此理勿疑思 不能令心趨於寂

109.自此無明生起業 此業後復生心識 識起名色生六處 六處生起其諸觸

 

110.從觸發起其諸受 凡此諸受為愛因 由愛是故招致取 其取生有有起生

111.從生感致衰老死 發起憂悲諸怖惱 凡此無量眾苦聚 生盡其餘咸皆滅

112.如來最勝言教藏 深邃微妙緣起門 如能正見了達此 即觀無上最勝尊

113.正見正命及正念 正定正勤業語思 此謂八支聖者道 為求寂靜可修治

114.此生名為真諦苦 貪愛汲求則是集 滅除此等名解脫 臻至彼地八聖道

115.為見此諸四聖諦 常時專務奮精勤 雖居華屋捨嚴飾 智慧越渡煩惱流

116.非從虛空忽遽墮 不似地生諸穀梁 現證教理諸先人 宿昔皆凡具煩惱

117.於是何需多繁述 利樂法要即為此 佛云心是法本源 爾應勵力淨自心

118.如上所陳一切法 即為苾芻難總行 竭力隨能修一事 依德此生勿虛行

119.眾善我皆至隨喜 自修三種殊妙行 凡此迴向為正覺 而後以是善福聚

 

120.常生天趣人道中 世間瑜伽眾德具 聖者觀音妙方便 設度孱弱諸有情

121.生老病死三毒除 佛國託生為世父 壽命長時量叵知 同彼大覺彌陀王

122.施戒慧起無垢名 遍彰天地虛空中 大地居人及天眾 令息少女貪愛求

123.煩惱羈纏有情眾 斷畏生死登正覺 離世唯名寂不懼 得此無老不謬處

 

 

台長: 陳達子收藏閣
人氣(3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宗教經典 |
此分類下一篇:龍樹菩薩 七十空性論
此分類上一篇:寒山 拾得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