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
四月份起,實習教師辦公室有點不太一樣,大家很忙,辦公室很冷清。
實習將告尾聲,四月份是教學觀摩的旺季,經常有各大學的指導教授,前來參加,打分數,滿重要的一個分數。
教學觀摩後,實習學校的成績通常已經送回各校的教育學程中心,許多實習老師徵得指導老師的同意,停止教學、旁聽的活動,專心準備甄試,有的人甚至好幾天看不到人,這樣說有點失準,因為我也不是都在辦公室,有時上課聽課,對於有上課來,上完就走的些實習老師,實在是很難得可以碰得上面。
校長好心的給了一份高中高職報退的資料,不巧台南縣市都沒有化學老師報退,也就是說,很可能台南縣市公利高中職,今年都沒有化學的名額。我寄了幾所私立學校,兩個禮拜,也沒有什麼消息,就等等吧,反正也沒有什麼更積極的作為。
這學期,跟學生更熟更好,更多的彼此瞭解,雖然實習即將結束。
許多實習老師在衝刺,放下教學,放下一個老師的角色,全力當一個準備甄試的考生。
我也在衝刺,最壞的打算,當成我的教學生涯只剩下最後兩個月,抓住每一個跟學生說話、分享、示範或是陪伴的機會,每個禮拜有四天中午有固定與學生的約會,認輔學生,高三、高二各佔一天,吉他班一天,化學課業輔導一天,剩下一天留著彈性,機動約臨時想約的學生。
給導師班的學生,每人一份我的履歷,教他們如何寫自傳,寫一個個人檔案的大綱,讓他們學習建檔歸檔,一則了解自己,一則高三時推甄也會用到,請班長安排順序,每次班會排四位同上台做三分鐘的自我介紹,揣摩一下面談的情境,以及表達的要領。班上一位學生在學校有需要處理的特殊狀況,聯絡了家長,約好在全中運的假期中,前往家庭訪問。
這是去年七月以來,我跟學生之間最好的狀況,我們說話唱歌,我們聊天分享,學生更多知道我能做什麼,所以問我問題,關於功課,關於選擇,關於人際關係,還有其他。
兩個禮拜前,收到去年submit的論文的reviewers' comments,兩天前,把修改的版本寄出,一兩個禮拜都沒有睡好,身體是疲憊的,心情卻是亢奮。
國中時,讀於光中的『江湖上』,詩中許多關於極限的問題。
我想著,將來如果找到教職,授課的班極可能會是實習階段的三倍,即便課程會越來越熟,教學技巧會更好,但是分給每個學生的時間將會更少,所以許多現在能做的事,將來也許沒有能力作。
所以我衝刺,彷彿沒有明天。
我堅持的全人主義:即便同時具有學生與教師的角色,我是全然的學生,與全然的教師,而不會是一半一半。我帶我的班,直到實習結束,甚至還可以有後續的聯繫,我的甄試,應該好好準備,但不該影響我的教師的角色。
有人說實習的前半以教學為主,後半以準備甄試為主。分成一半,其界線總是模糊,莫衷一是。
我沒有這樣的問題,心中的順位,是安排行程的順序,教師、學生、家長、配偶,都是全然,不是局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