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genki desu ka?" (お元気ですか?) 是一句日文的問候語,相當於英文的“How are you?” 或中文的「你好嗎?」
一般的回答:“Watashi wa genki desu.”(私は元気です) (I'm fine.) 或只簡單的 “genki desu."
在本拿比的日本文化中心隔鄰,有一間日本老人院,他們的餐廳名為 “嗨‧元氣” (Hi Genki),有開放對外營業。十幾年前第一次去吃,送餐上桌,看得我直傻眼,盤裡白飯只有一球冰淇淋大小的份量。那時還算年輕,實在吃不飽,吃完餐,還在半飢餓狀態。
鯖魚飯 (Saba Shio)
隨著年齡增長,飯量逐漸萎縮,也就習慣了。連著好幾年,我們經常去吃,和老闆娘彼此看得眼熟。不過礙於語言問題,她說日文,我講國語,沒有交談過。有一年聖誕節,承她挑上,和她玩剪刀石頭布猜拳遊戲,我贏了,得賞聖誕禮物:兩盒以聖誕禮品紙包裝好的日本煎茶茶包。
那時候,加拿大剛推行信用卡密碼制度,帳單不簽字,改在機器上輸入密碼,付款程序就搞定了。當時的麻煩是,密碼是由銀行寄來的,每張卡的密碼不一樣,上了年紀,極難一一記憶清楚。
辣雞飯
連著幾週去“嗨‧元氣”,吃完飯到櫃台刷卡,密碼不過!換張卡,噠噠噠噠,還是不過!再換另一張,仍然密碼不對。在北美,身上不習慣帶多少現金,有時真的「一文錢逼倒英雄漢」。把每個口袋全都掏過兩遍,連銅板算上,錢還湊不夠 (除了飯錢,還要加稅金和小費)。害得我面紅耳赤,幸好還有一種卡叫「銀行現金卡」,直接從銀行帳戶扣錢,平常用的次數比較多,密碼比較記得住。
那幾次付款,老闆娘隔著櫃台,兩眼睛盯著看,我這張卡刷不過、那張卡也不行、...,不知道她心裡有沒有什麼OS:「又碰到一個白吃客!?」亦或是:「這個人用的都是假卡!!!」(我一位朋友在城裡開書店,就碰過以假卡付帳的騙徒,受了損失。)
後來有些年沒有再去,前兩天突然想起,再去嗨‧元氣吃吃看。
他們中午11:30開始營業,往年至少要提前15分鐘以上到,排在一長排的等待入店隊伍裡,才有可能第一批入座。晚到一點的話,就必須等上一個多小時,等第一批客人吃完,才得以入座。
這一次我們在11:30稍前一點到達,停好車走到店門口,差不多正好11點半。我們是第三桌,坐定後,放眼全餐廳,一共只坐了五桌,顯然這次疫情的影響確實不小!
後面三三兩兩陸續有客人進門,到12點之後,總算全部客滿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