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20 12:58:37| 人氣4,261| 回應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經》解讀

推薦 3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宋代木雕觀自在菩薩

[註:這是柯老師講解時,我抄下來的筆記,特別貼上來與大家分享。由於書寫速度趕不上,中間或有些字句遺漏掉,幸好整體的意思還是有的。]

   這可說是觀音老師自己修為的一種表達,學心經一是了解老師的體驗,二是老師的這些經驗可以指導我們去禪定,希望能做到老師的那種境界。

   六字真言與心經是相配合的,心經也是在講埋我度眾這個道理,學心經有利於練六字真言。

   心經是從大般若經中選出來,提綱挈領很重要的一小段。心經相當於解脫大智慧的心要。

   佛陀說一個人如果能放得下,超越色聲香味觸法的引誘,就是般若解脫的大智慧。

   斷離超越心中的種種罣礙,就是解脫,就叫埋我、無我。埋我就是解脫的大智慧。

   解脫,表面上看有方法,但不領會的人,對他來說等於沒有方法,又或只是做在表面上而已。

   很多人修定但修不到解脫,也是與不領會真正的要領有關。

   心經講埋我的大智慧、埋我覺悟解脫的要領。

   第一句話描述觀自在覺悟者(菩薩的意思就是覺悟者),「行」是運行、修行、行為,處在很深的般若波羅蜜多禪定狀態裡面,用般若波羅蜜多去指導自己的思想行為、體驗般若波羅蜜多(斷、離、超越)

   也可以說修定達到很深的禪定境界,定中有慧,慧中有定。

   佛陀說過如有人通通記得、也能背誦他所說的經典,但自己不去修,就像幫人放牛,雖然天天數牛的數目,但都不是自己的牛。

   心境的轉化不是因為什麼方法而轉化,而是自己心裏放下了、超越了,自然就不會去看它。以智慧去打消掉自己心中的欲求,管好自己的六根六識,讓自己處在定的境界,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做禪定。

   和旁人一樣生活、一樣在動,但心裏一直都在定。

   先別看、先別想,那就是戒律。等達到恆定的境界以後,自然不去看、不去想,一直在定中,不必特別去守戒了。

   心有所屬、有牽絆、有執著,就會跟著起起伏伏,定不下來。

   定是最主要的,修的就是這個「定」。對那些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不喜歡、不在意了,不會被它們牽引了,這就是「定」、就是「道」、就是「涅槃」、就是「解脫」;這就是佛說的三十七道品。

   六度(六波羅蜜),雖說「六」,但整個就是一樣波羅蜜,就一個解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就是行深六般若波羅蜜多。

   根本在大道,生活只是大道指導下的一部份,智慧來源於大道。

   五蘊指身心、外在環境、指整個世界。五蘊皆空,在覺悟者看來,五蘊的本質是空的、不存在的、沒有的、沒有分別的。沒有外部環境給內心刺激的那種狀態,沒有身體、沒有世界的念相,沒有那個分別。

   認為五蘊皆實,則一切苦都來了。照見五蘊皆空,心境已經不是原來的心境了。我是空的,苦是空的,解脫了一切苦厄。

   原本覺得非這樣不可的事物,本質都是空的、無我的。原來的認識為我們帶來了苦惱,現在改變了想法,就不再苦惱了。

   佛在金剛經上說:我沒有我、物質非物質、世界非世界、眾生非眾生。如來所說我,即非我。只是借用世間熟悉的語言表達,只是個代名詞,在他的心中是沒有這個實在的個體的。

   凡夫說我,嘴上有我,心中也有個我,實實在在有個我。

   佛則是非我、無我。

   真正的「空」是對它本質上的認知,不是說它的現象。現象是有的,但本質是空的。認識它、探索它,就能體驗到它。

   生滅、垢凈、增減,是站在諸法皆實的角度才有的。

   想法、做法、說法,一切過了就放下了,所以諸法都是空的。諸法空相,沒有實性。

   沒有五蘊、沒有空,實與空都放下,融入大道,融入本源,我體元真無分別,這就是無分別智。

   一切都是空,修為也是空。世間法是空,出世間也是空,本質都是空的、無分別的。

   所有都是世間的名稱而已,都要放掉。

   擁抱大道,無所謂得與失,得失都無分別。

   咒即是口訣、祝願詞,是在說埋我度眾,自己嚮往大道,對眾生有悲憫心,希望眾生也能徹悟解脫。


心經拓本
 

台長: 其石山人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261) | 回應(11)| 推薦 (38)|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埋我度眾 |
此分類下一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此分類上一篇:河東獅子吼

Samatha
感恩山人無私分享
/真正的「空」是對它本質上的認知,不是說它的現象。現象是有的,但本質是空的。認識它、探索它,就能體驗到它。/
這段真棒 !
2016-01-20 13:58:58
版主回應
空性是可以用靜坐入定去體悟和體證的,證知空性就不會被六根六塵所矇騙,現象一樣處理,心中清涼自在。
2016-01-20 14:33:04
WitchVera
Share: 法鼓山
20 Jan 2016
心不隨境,是禪定的工夫;心不離境,是智慧的作用。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When the mind is undisturbed by circumstances, that is the result of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When the mind is not separate from circumstances, that is the function of wisdom.
2016-01-20 20:22:30
版主回應
是的,就是在講這個情形。

悟知空性,所以能心不隨境。(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雖證空,但世間相(現象)仍要去處理,不過心境已經不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2016-01-21 07:16:52
白頭翁
山人. 午安.

白頭翁.(白目鳥.^_^)

其實. 無我 也該無祂.
往往. 抱祂 權充導師.(三不像. 難自知.)

感嘆.(多言幾句.)

感恩分享.心經.(禪釋.)
受益良多.(^_^)
2016-01-22 15:32:53
版主回應
實相裡無我、無他、也無人,渾然無分別。

是五蘊、六根、六塵把我捫騙得以為是有我、有你、有他、有別人的分別相。

讓我們都能借假修真,早悟實相!
2016-01-23 11:52:49
聊聊天
白頭翁你好啊,好難得見到你呢。
心經的題目太大了,能見的久未見到的人就值回票價了...
2016-01-22 20:50:23
版主回應
是啊,白頭翁好友經常神隱,害我幾次前往探訪,卻不得其門而入呢。
2016-01-23 11:55:06
藍色幻想
謝謝分享
讓我懂了不少
2016-01-23 03:16:46
版主回應
只是從文字上去推敲,確實不容易弄明白。不過如果靜坐禪定,自己就能親身體驗心經所說的那些境況。

入定時真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2016-01-23 12:02:13
原光
大德!大大的頑空了。
2016-02-03 03:57:25
版主回應
感謝指點!

悟知空性(悟空、開悟),那個“空性”不是空無,佛雖以空名之,但你我都知道那不是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的空。所以佛說:空、非空、非非空。

埋我,埋除私我;度眾,度化眾生;埋我度眾就是在修行。你說的對,不修當然不行。其實光一個埋我就很難修,再怎麼修,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許潛藏著的我在,不容易啊!
2016-02-03 12:37:09
原光
『實相空性』與『頑空境界』截然不同,請勿先入為主把我拉進去跟您們的『空』一樣,絕對完全不同!『實相空性』是有實際『經歷過程』而將『心得』運用自己文字組合詮釋出來;『頑空境界』是說不出所以然的空,反正一切就是空無,而沒有『實際經歷過程』,說不出所以然所以只會搬出自己老師的課堂講稿;有實際經歷過程者是有搭上『法舟船』遲早會到『彼岸』;『頑空者』不實修而跳過實際經歷過程只會背背人家講過的法〈不實修空談理論〉,而『未證言證』直接來到『如來』境界而說『諸法空相』,歷代祖師爺到如今都還再說法ㄋㄟ!只是您聽不到而已,怎會『諸法空相』ㄋㄟ!若有實修過程者!絕對聽懂原光所說的運用『六根五蘊』與『如來佛性』之間的『搭配』與『降伏』而相形相上,何謂『借假修真』?何謂『借色入空』,玄機盡在其中!有『實相般若』者一定懂。
2016-02-04 05:49:08
版主回應
開悟何其難,我確實沒有開悟,這一點不用否認。聞思修證,現在還在修的階段,尚未證悟。

我所了解的實相是,宇宙萬物其實都是一體無分,只因為五蘊的作用,使得人們以為有個和其他一切分別開來的自我。其實這個「自我」只是一種感覺的假相。這也是我自己的體驗,算不算是開悟的一種(淺悟),我不知道。

「空」指大宇元真。宇宙萬物,包括看得見的物體與能量、以及看不見、甚至現代科學儀器查不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全部都是宇宙能量的不同展示現象。「相」(表面現象)雖有不同,但實質是完全一樣且彼此互通的宇宙基本能量。

宇宙基本能量在沒有展示不同現象之前,屬於一種寂滅狀態,看不到、摸不著、測不出,讓人的感覺整個就是一個「空」,但這空裡卻蘊含所有的有。

或者這個宇宙元真(大宇宙統一能量場)就是楞伽經裡說的「識藏」,我對唯識學一無所知,不敢妄議,還請善知大德有以教我。
2016-02-04 06:17:35
聊聊天
辯論很好啊,繼續辯,因為最後要[能證],楞伽經好像在說人的種姓,通篇在說分別,但是卻是要你不分別。釋迦牟尼佛最後說的法華經最淺顯易懂,尤其最有名的[法華七喻]就是用假藉的比喻來說法,但用指比月非說指。其實萬法歸宗,因為人的種性太多,所以才會有各種流派讓許多人來安頓身心,但是最後還是要透過辯論來論證自己的[修行]是否[能證]。
在不分別的情形下說分別,大家一開口,就會暴露自己在修行路上的公里數.....哈哈哈。
2016-02-04 08:00:12
版主回應
我沒法參加辯證,因為我都不懂,不知如何去辯。我知道無分別,但還沒有修到真的一體無分無別,若修到那樣境界,彼此拈花相對一笑,也沒有辯不辯的問題了。

你們車開得快的請好心等等我,不要把我落下太大的距離,害我趕得好辛苦。
2016-02-04 08:29:18
原光
行、住、坐、臥有四個禪天,也就是有四種三摩地,四種都融為於一盧是為『大三摩地』,請問您一天能有多久入三摩地,多久???入實質三摩地者才能引渡眾生,所謂入三摩地跟您認為的一切埋我無我的『空』差~很~大!勿以為其心不起一念而無我是為入三摩地,還早得很!『實相般若』是為實際經驗談非在文字上,但是!所得『經驗心得』是可以運用自己文字組合詮釋出來;『文字般若』是頑空境界而空談理論沒有自己實際經歷只琢磨表面文字上;『實相般若』是為『先天智慧』從古至今至將來都是同一智慧;『文字般若』是為『後天學問』沒有實際經歷只跟著前人的『文字屁股後面』而走〈包括佛經在內〉,『智慧與學問』差別就在於此處!

總之!萬法是因應所有一切眾生而生,看看自己適用於何法都好,只要不害人就好,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要件要注意!能寫書說法者!要有實際經歷再下筆,否則!將是未證而言證,能騙天下眾生,但是!千千萬萬勿欺騙『自心佛性』,否則將永難成就,這非原光定律而是『宇宙光明法性定律』。合十祝福~~~
2016-02-04 23:54:25
版主回應
不要說三摩地,我連頑空的境界都還沒達到,遑論打破頑空、虛空粉碎。

如果原光大德是在說這篇〈《心經》解讀〉,那不是我寫的,只是我抄自柯老師講解時的筆記,湊巧有網上好友要求,所以貼上來與之分享。

我自己的修為連深井淺水之蛙都還不到,歡迎公開批評指點鞭策。
2016-02-05 04:07:53
原光
嗯嗯!了解,所以以上所講,我就是在講柯老師啊!
2016-02-05 04:49:48
版主回應
柯老師從高中畢業就貼身追隨先師學習,深得先師認可。他這篇解讀是應機而說。當天聽課者中,有幾位新學友,有的對佛學基本上沒有什麼了解,講深了會聽不懂。不要說三摩地,連多講幾個禪字,他們可能都矇了。
2016-02-05 05:59:23
原光
埋我難修嗎?不難修!『實質』上挖個坑把自己埋起就是真無我,難嗎?只是自己做與不做而已!
2016-02-05 10:56:23
版主回應
埋屍靠人心自埋,埋我是指埋除私我之心。

說句玩笑的話,真要自己動手挖個坑把自己埋起來,憑自己一人,恐怕也很難做得到。

事不關己的時候,埋我、無我說起來都不難。

境遇來時,很多時候就做不到了。壓抑自己、損己利人,有幾人做得到。再怎麼心胸寬大,碰到與自己利害有關的人事物,要完全無我,不起心動念,不是那麼容易。
2016-02-05 13:33: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