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18 12:20:31| 人氣4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除夕必須團圓、初二一定要回娘家...荷蘭爸爸:台灣人過年好像在「盡義務」0.

除夕必須團圓、初二一定要回娘家...荷蘭爸爸:台灣人過年好像在「盡義務」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63810654

除夕前跟朋友吃飯,9天年假才剛開始,但是飯桌的氣氛卻有點冷淡,大家沒有特別開心,好像有一種「唉 ,又要過年了」的感覺。

我的朋友這樣跟我解釋,「過年回家時長輩都會無止盡碎碎念,問一大堆問題,還沒畢業的會被問「什麼時候畢業?」,那些終於畢業了的就會被問「有沒有找到好工作?」,有了工作的長輩更會追問「薪水多少?什麼時候升官?」,當了小主管卻會問「薪水增加多少?你下面有多少人?」,好不容易破了一關,親戚們又開始追問下一關。

另一個朋友說:「從有沒有女朋友,一路問到什麼時候生小孩,甚至到生第二個,年夜飯實在吃不下!」。

聽了朋友這樣吐苦水讓我有一點吃驚,新年難道不是可以回家吃飽睡好、跟親戚朋友聯絡感情的好日子嗎?為什麼年輕人不期待這個中華文化裡最重要的節日呢?

仔細想想,荷蘭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其實也有類似的現象,在荷蘭滿多年輕人也不期待跟家人過節。

12月25日和26日是聖誕節,荷蘭的公定假日,除了傳統的基督教教義之外,其實跟台灣過年慶祝的方式很類似,全家聚在一起,用豐盛的晚餐把自己吃胖。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只要兩天,但要是能多請一兩天假,把聖誕節跟除夕新年連在一起的話,幾乎是一個禮拜的吃飽睡、睡飽吃的豬公生活,穿插跟遠方來的親戚聊天等社交行程。

荷蘭親戚不太會問像台灣長輩那種「你什麼時候才加入人生勝利組」的問題,兩國文化差異也很大,但是為什麼兩個遙遠國家的年輕人都不太喜歡慶祝自己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呢?

也許長輩轟炸式的關心是一個解釋,但是進一步討論,發現我朋友最不期待的是一種非得參與過年系列活動的「義務感」。

朋友們抱怨,長輩要求他們「必須」在除夕當天幾點前回家吃年夜飯,初一「務必」跟家人一起吃飯,初二女生非得回娘家不可。如果不按照長輩的安排,總有些長輩會不開心,甚至會演變成家庭戰爭。更困難的是,長輩們往往不太有話直說,拐彎抹角的暗示半天,晚輩只能自己摸索,猜錯了又要惹得爸媽/公婆/岳父母生氣。

單身的人得承受成家立業的壓力,穩定交往的男女友或者剛結婚的夫妻,也因為這種家庭間的拉鋸戰而頭痛,過年期間,光是協調雙方長輩的期望跟各個家庭間的行程,就不知道造成多少年輕夫妻的壓力了,更不用說見了面的窮追猛打。

安排過年的行程雖然都是出於好意,但是因為隱藏太多的期望,無法讓所有的人都滿意。長輩不說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而是期盼晚輩可以「揣摩上意」,這種壓力讓台灣年輕人不喜歡過年,也令很多荷蘭年輕人不期待過聖誕節,好像回家就只是盡一份子女的義務一樣。

在我看來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內心的期待」改成「說出口的希望」,讓年輕人從「必須」回家過年變成「被歡迎」跟家人吃年夜飯。

首先,長輩要讓晚輩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相信一旦長輩能直接表達自己願望,晚輩也會了解背後的好意跟關係。除夕吃年夜飯、初二回娘家的背後不就是關心跟愛嗎?

除了把期望說出口,長輩們也請給子女一點彈性,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行程,傾聽他們這樣安排的理由,而不是把孩子的想法看作是「忤逆」、「不聽話」、「不負家庭責任」,長輩應該也更能感受到這份孝心。

這時候我真是慶幸我的原生家庭跟岳家都是開明的家庭,充分尊重年輕人的安排,在台灣,每逢過年我岳父母總是親切的問「初二中午,有沒有空回來跟家人一起吃頓飯、熱鬧熱鬧啊?」,以前我還在唸書的時候,偶爾也會得到女朋友(現在的太太)家人的紅包呢!我爸媽從未抱怨為什麼我們定居在台灣、每年只回荷蘭一次,相反地每次我們回歐洲過節,他們總是歡欣鼓舞的熱情歡迎招待我們,像撿到寶一樣。

這樣的年節,誰不愛過?這樣的家,誰不愛回呢?

 

作者簡介_韋岱思

韋岱思,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人生最大的成就。成為爸爸的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的育兒文化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開始思考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台長: 燕燕
人氣(4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