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9 13:18:55| 人氣1,7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嚴選好文:時間和空間資源的兩極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推薦一篇上星期看到的好文章,
我們生活中的時間及空間,看似理所當然,其實卻內藏壓迫.
這篇文章從權力的角度談時間及空間,是很好的入門文章.

明報
P04,P05 | 周日話題 | By 許寶強 2007-09-23

時間和空間資源的兩極化

表面看來,美國減息、港股新高、內地經濟高溫帶來的通脹、紮鐵工潮和天星╱皇后抗爭只是最近幾件互不相關的新聞,但倘若我們遵從近年教改倡議的「跨學科視野」,或中央領導所強調的「深層次矛盾」這些角度,也許可以看出一些連繫這些時事的脈絡。

文:許寶強

三個關鍵詞:時間、空間、兩極化

紮鐵工人罷工三十六天,儘管未能爭取到原先希望得到的加薪幅度,卻成功迫使資方確立八小時工作的承諾。這是有關時間資源再分配的政治。

天星╱皇后抗爭,儘管最終只能目送兩個碼頭的逝去,卻成功把傳媒和公眾的視點,集中在有關空間資源再分配的政治之上。

紮鐵工潮反映的時間政治,以及皇后╱天星彰顯的空間抗爭,並非歷史的偶然相遇,而是香港「深層次矛盾」的多方浮現。「深層次矛盾」就是社會的兩極分化,也就是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如果工潮和抗爭是社會兩極化必然導致的後果,那麼減息、炒股和通脹,則可以被理解為進一步加劇兩極分化的成因。

對於收入和資產豐厚的人士,減息與通脹將誘使(或迫使)他們把手上的銀行存款,投放於成本正在降低、回報不斷提高、風險逐漸增大的金融地產市場。在股市樓市走運的少數,自然富上加富,但更多的失敗者,則會逐漸往下流動,成為日益增多的低收入階層「後備軍」。結果是,社會財富進一步往少數人手上結集。

與此同時,沒有多餘資產的低收入社群,在低息和高通脹的夾擊下,除了看覑每月的收入或有限的存款日漸貶值,生活質素不斷下降以外,恐怕也無法遵從專家的建議,入市樓股。於是,貧富差距繼續擴大,社會進一步兩極分化。

社會兩極化所產生的主要問題,並不在於貧窮戶的實質收入是否降低,而是在於佔人口大多數的低收入人士,愈來愈難以分享到能讓他們生活質素不致變壞的資源。在當代香港這樣的大都市社會脈絡下,兩種愈來愈稀缺的資源,正是時間和空間。

時間,站在誰的一邊?

時間,本來並不是一種「資源」。它只會流逝,不會被耗費(spent)。自十九世紀以降,隨覑工業化的急速發展和鐘表的普及, 「時間」逐漸變得「有價」,成為稀缺的「資源」。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時間就是金錢」(That time is money),道盡了箇中轉變。時間成為資源以後,人們就得要「善用」,不能「浪費」。於是「充實」地工作和享樂,就不能容忍空閒下來無事可做,成為新的道德律令,主宰現代社會的行為和觀念。

上世紀八十年代,列根和戴卓爾式的挫貧扶富政策大行其道,世界不少地方,包括香港,出現了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趨勢。作為「資源」的時間,明顯站在富裕階層或有權有勢者的一邊。

例如,學校編排的時間表,從來都不會以學生喜好為優先,近年的趨勢,教師的時間偏好,也逐漸讓位給行政管理階層。上班族的時間安排,自然也不會由勞資雙方集體商議。此外,滲透於市民日常生活中有關時間分配的政治,儘管不受大眾傳媒關注,但並非微不足道。

隨覑資源愈來愈集中在少數富裕人士手上,要獲取或享用各種社會服務,低收入社群要花費的時間也就不斷增加。當公立醫療系統有經驗的人手大量流向私立醫療系統,公立醫療的優質服務供應自然減少;當不少中產人士由於投資(機)失利而往下層流動,對公立醫療的需求便會不斷增加。結果,輪候公立醫療服務的時間很可能相應提高。另一方面,私立醫療系統在費用大幅增加的情下,仍然能夠不斷擴充,吸納╱吸引公營部門流失的醫護人員,反映出財富集中在其手上的少數人口,已能夠購買支付大量有經驗專業人士的服務,支撐覑擴展中的私立醫療市場。銀行服務也一樣,近年低收入社區的銀行分行愈來愈少,銀行提供的服務則採取貧富分隔的方式。隨覑存款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口手中,銀行也日益增派人手、騰出空間,為富炉服務。結果是,低收入存炉要獲得銀行服務所花費的時間,恐怕只會愈來愈多。

然而,在高薪厚資的階層享受快速、有經驗和供應充足的醫療和銀行服務的同時,大量在社會兩極化過程中失利的社群,卭覑社會資源流向高收入社群,只得花上愈來愈多的時間,輪候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醫療和銀行等服務,而且獲得的服務質素,將隨覑有經驗人材流往高收入階層的市場,日漸降低。

空間分配的政治

空間(space)本來也不是資源。在原初狩獵社會,草原、森林、河流、山丘、湖泊、海洋等等,都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享的空間。然而,隨覑工業化的急促發展,這些空間變得「有價」,逐漸變成市場的原料。成為了「資源」以後,各類空間備受爭奪。以地產主導的香港社會,空間更是商家必爭之地,寸土不讓。社會兩極化的擴大,作為「資源」的空間,也逐漸流向佔人口少數的財富掌控者手中,令沒有能力決定空間資源應如何運用的低收入人士,生活素質變壞。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新建的商場。消費力愈來愈集中在少數高收入人士,商戶變得愈來愈單一和高檔(價),不再面向低收入的消費者,為他們提供服務。最近聽到不少朋友抱怨,指出以往經常光顧,稍具特色的餐廳商舖,儘管生意不俗,仍紛紛結業或遷離商場。取而代之的,是有能力支付昂貴租金眾口一面的連鎖店。從管理地產租務的朋友口中得知,在消費能力流向高收入階層的年代,商場大都想方設法轉換租戶,往高檔(價)市場發展。因此,租金飛升,小店結業,恐怕也與社會兩極化這深層次矛盾愈來愈嚴重有關。

與此同時,近年的土地發展,主要用於興建豪宅,為低收入人士而建造的公屋、居屋和私樓,則愈來愈少。

豪宅的配套設施,自然最好靠山面海,交通方便。但當愈來愈多能讓公眾欣賞好山好水的位置,勾出拍賣,變作私人領地;當林蔭兩旁的草地小道,化作方便豪宅業主住炉出入的汽車公路,低收入人士便愈來愈難以享受不用花錢的公共空間。更甚的是,當追求「無敵大海景」的豪宅以「屏風樓」的方式建成時,市民想在「屏風內」的私人和公共空間享受陽光、海風和新鮮空氣,也變得困難。
類似的空間再分配的例子還有許多:屋鸷醫生因加租而被迫遷離領匯管理下的公屋商場;西九棄平民公園的建議、採高檔(價)藝術的設計;自然,還得加上讓位於都會建設和地產發展的天星和皇后碼頭。

從社會上的時間和空間資源的兩極分配,可以看到,在當代香港(甚或W. Sombart 和F. Braudel 所描述的歷史資本主義),少數富裕人口的奢侈消費,而非大眾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決定了市場和資源的走向。兩極分化程度愈高,市場就愈不會一視同仁。如果還想說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體系,恐怕需要先回答一個問題:這是誰的自由市場?

紮鐵工潮和皇后抗爭之後

時間和空間資源的分配不均,不會在收入分配的統計數字中反映,卻真實存在於當下的香港社會脈絡。紮鐵工潮和天星皇后這兩個近期嘗試要求重新分配時間和空間資源的社會運動,顯然觸碰到社會兩極分化這「深層次矛盾」。

然而,社會矛盾之所以是「深層次」,正在於其影響廣泛深遠,涉及人們的各個生活領域。因此,要有效回應,以至解痩社會兩極分化所造成的問題,得嘗試在各個社會領域中,扭轉資源分配兩極化的趨勢。失去拆眦了的碼頭,還有在使用中的碼頭、學校、商場、街市、社區中心、公園、球場、道路、辦公室、公共交通、海灘、河流、山林等等。這些空間應如何使用?如何分配?八小時工作以外,是否還能夠爭取合理的公營、私營服務輪候時間?合理的學生╱教師上課、吃飯和教學時間安排?

要抗衡兩極分化的趨勢,恐怕無法避免紮根於各種現存的社會生活領域,從中改變時間和空間資源的分配,而這需要依靠實力。實力,也就是能夠掌握資源,包括(尤其是?)時間和空間。問題是,如果掌握資源的政府和大企業不願主動扭轉兩極分化的趨勢,社會運動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資源,在各個領域進行長期和更有成效的抗爭?又或如何才能夠積累和掌握更多能化作抗爭的資源?
這些也許都是紮鐵工潮和皇后抗爭以後,民間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

台長: P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