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8 00:59:34| 人氣3,350| 回應19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德警察,就在你身邊!──談八卦周刊文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人說這是個精神分裂的社會:這邊廂,街頭巷尾充斥八卦周刊,除了近乎淫穢的圖片,內裡還有沒完沒了的三角戀、婚外情、隆胸、同性戀,彷彿整個社會對以上行為很開明很包容;然而,另一邊廂,號稱“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的廣管局卻有驚人的保守之舉,一部文藝愛情片《秋天的童話》重播時竟被要求刪除片中的一兩句粗言穢語,一個公認正氣的節目《鏗鏘集》也因“鼓吹同性戀”而被強烈勸喻。

  早在去年商台的「我最想非禮的女藝人」選舉事件發生時,就有評論人提出這個社會的虛偽:對於極度淫穢露骨的八卦周刊,社會大眾何止包容,簡直是追捧,甚至是沒有了它就茶飯不思,然而,對於一個「我最想非禮的女藝人」選舉,大家卻眾志成城口誅筆伐。這兩種極端何以在社會中共存?是我們精神分裂?是虛偽的雙重標準?還是,在這兩種看來不相容的情況背後,其實隱藏一些意識形態的運作?

假開放,真保守

  多年前,王菲開始跟李亞鵬相戀,有周刊翻出了李君的“風流帳”:原來,從他出道到跟王菲相戀的六七年中,他“竟然”有過四個女友。當時的我不禁失笑:這樣也是新聞嗎?就是一個最平凡的白領,在六七年間有過幾個女友都不稀奇,何況那是一個頗受歡迎的男明星?至於多年前的“奪面雙琪”事件更是匪夷所思,我至今搞不懂一個那麼平常的三角戀如何被八卦周刊鬼斧神工地套上了一種老土粵語片的公式:一個優柔寡斷的男人,一個好勝的狐狸精,一個可憐兮兮的元配。這些例子說明了一個問題:為了製造新聞的聳動性,這些周刊必須不斷把道德標準提高,於是,最普通的三角戀、婚變,甚至是跟異性朋友看場電影都有問題,雜誌的題材自然源源不絕。

  八卦周刊表面上在選用圖片、言詞及故事(沒錯,是故事,不是報導)上非常開放,但是,它們暗地裡其實跟廣管局如出一轍,在道德上極度保守。以下的語彙我們都很熟悉了:男女拍接吻戲,被寫成是“脷戰”;在這種親熱戲上造文章,大概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事吧。某女星跟某男星相戀,被寫成是“姣搶他人男友”;但姣又如何?搶又如何?有犯法嗎?某女星挨近一名男子講話,被寫成是“送波餅”,至於男星靠近女星,就當然是“抽水”,萬一不幸還會被稱為“賤男”;我們對於男女授受不親的要求真是越來越嚴格呢;而女星穿低胸裝,則是“拋胸”,當然還有“飛釘”及“露罅”等一連串為各個身體部位而設的語彙;這個社會對服裝樣式的監控也非常嚴謹呀。

  在保守的目光下,從婚姻、談戀愛到穿衣的最平常事都被無限放大,因此雜誌可以每期有令人嘩然的封面故事。從這個角度,我們很容易理解這些周刊為何必須在用字遣詞上“升級”:說話嬌柔一點的就要變成“姣精”,普通的情人分手要變成“怒撇”,復合要變成“翻兜”。這樣的語彙令讀者覺得“有料到”,而又間接令整個社會以誇張十倍的態度去看婚變、情侶分手等普通不過的事,一種用開放外表包裝的保守主義於焉誕生。

這種“八卦周刊文化”起著一種道德監視的作用,潛移默化地成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兩年前,我曾經寫了一些遊印度的文章,其中幾次提到跟我同行的一位女性朋友,結果,文章刊出後,好幾個朋友一開口就問我跟她的關係,何以孤男寡女去自助旅行云云,至於我的印度見聞,他們是不感興趣的。這就是整個社會的“壹周刊化”。

道德放大鏡下的“賤人”

  除了道德上的保守,這種周刊還對性別歧視推波助瀾。在他們的道德放大鏡下,雖然男男女女都以“賤”的姿態出現,但女性始終是更為“賤”的,她們被刻板化的程序也更嚴重:女星“生擒”富家子,女星“服侍中坑”,女星“拋胸飛釘”,女星“姣搶他人男友”。這些雜誌中的女性形象有時頗為單一:她們使出渾身解數、出賣自己肉體去博取男性歡心。在“波濤洶湧”的圖片配合下,女性被放到一個從屬的、甚至是非常低賤的地位。在視覺上,她們自然是被觀賞的貨物;在意識上,她們也是以男人玩物的姿態存在。
 
  不少人把八卦周刊受歡迎原因歸於人的好奇心與偷窺慾望,這種意見有一定道理。然而,讀者的追看還可以被視為一種有心理學因素的行為,我姑且稱之為“替代性的參與”。也就是說,當社會在變,當人們的行為模式與道德價值在變,很多人會感到不安,但他們又無力改變這事實,於是,他們在八封周刊的保守價值中找到共鳴,當雜誌把一個個被判為有“差異行為”(如離婚或陷入三角戀)的人寫得低賤非常,讀者也就從閱讀行為中參與了道德審判。同理,女性在社會上地位提升,也擾亂了父權文化的穩定性,很多人的不安感油然而生,這些雜誌就提供機會讓人們作道德判官及性別判官。

  把這種保守主義放在時代的脈絡中解讀也非常有趣。以《壹周刊》為首的八卦雜誌文化始創於九十年代初期,其時,香港的流行文化正結束了一個比較大膽又多元的時代(代表人物是梅艷芳、張國榮、羅文及達明一派等),繼而進入一個相對保守的四大天王卡拉ok時代。放眼國際,其時英美的麥當娜及Boy George等離經叛道的標誌性人物的影響力亦下降。在政治上,更可以追溯至英美的右派勢力:英國有戴卓爾夫人在八十年代把保守黨進一步右轉,鞏固了保守的右翼政權;美國的八十年代就由共和黨的列根(接著是老布殊)掌政,出現了新右派(New Right),強調尊重權威。這種保守氣氛一直往社會的各個領域進逼,終於顯露在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中;有電影研究指出,九十年代初的《孽緣》及《沉默的羔羊》等電影事無忌憚地把職業女性及同性戀者妖魔化,就是由保守勢力帶來的一次對開明社會運動的“反挫”(Backlash)。

一個低智社會的成形

因此,如果香港廣管局是一隻不懂得自我修飾的笨狐狸,那麼,八卦周刊就是一隻披著羊皮的豺狼;前者是來自官方的權威,後者是民間的通俗文化,它們看來處於對立位置,但在某程度上是裡應外合的。在表面的開放下,這些雜誌其實擔當著道德警察的角色。當我們在追看這些雜誌的時候,其實同時在助長一種保守力量,而這種力量最終會害苦我們每一個人。從小看這種周刊的年輕人雖然左一句“露罅”右一句“抽水”,但他們其實會越來越保守,對於別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會越來越不包容不尊重,然後,整個社會距離開明多元就會越來越遠。一個低智/反智的社會,就是這樣成形的。
(《澳門日報》「視野」版,2月20日

台長: Pan

金魚
你喜不喜歡梁款的評論文章
2007-02-28 07:59:11
某某
你終於上載這一篇了!
2007-02-28 11:43:17
Pan
梁款嘛,在報上有讀過一些,
更常讀的是潘國靈李照興,因為跟我的領域較近..
2007-02-28 23:14:49
Pan
某某,
是呀,其實這裡上載的文章一般比報紙晚幾天,
因為我始終希望大家去看報紙嘛!
2007-02-28 23:21:12
太皮
很好的文章,佩服你的觀察入微,雖然同類文章也有人寫過,但你寫得過癮啲。如果可以講少少澳門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的狀況就更好了,澳門是否會比香港更極化?
同時也十分佩服閣下對八卦雜誌的研究,勁!
2007-03-01 03:10:32
更紗
自問是一個既保守又衛道之士,無本事揭竿起義帶頭燒眦此等八卦雜誌,唯有消極罷看罷買此等書刊。

每當發生如「阿嬌被偷拍換衫」那期雜誌便買斷市的事件,我便不期然想到內地曾發生有人被當眾強姦,周圍大把人圍觀的境況,真是何其相似!

我非常興幸在我的青少年代沒有這揦泛濫的不良刊物,或者處於這麼是非不分的年代,否則以我是文盲的雙親根本無能力去教養我,學好學壞真是一線之差!


事實上,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持雙重標準的人。我欣賞及接受阿梅、羅文的表演,但完全不能接納許志安、草蜢及何韻詩等人在演唱會上的出位表演,因為我認為前者是真正的藝能表演者,而後者總是給我一種以旁門左道博觀眾的感覺,或者我不了解他們。

令我認為自己是保守的原因是最近發生的兩件事。一向對澳門的博彩事業漠不關心的我,在新葡京興建期間完全不明白它的建築特色,以燊哥舊葡京的獨立風水設計無可能新葡京會這樣失敗。謎底終於在開幕時揭盅,它居然是一櫢盛世蓮花!在我不得不佩服何生這種妙絕顛峰的隱喻設計外,面對充滿陶醉、與有榮焉的文字報導不禁搖頭嘆息。

另一件事:身為澳門人不能脫俗,年初三約了朋友去參觀各大新賭場。逛了巴比倫後,徒步走向金沙。抬頭看到漁人碼頭出口附近豎立起一個類似阿馬留銅像的東西,詢問身邊的朋友:「這是不是銅馬像?」「是!」「沒有人反對嗎?」「它只是裝飾品。」無言可再說。
2007-03-01 09:26:08
潤華
學長,

在此向你拜個晚年, 祝你今年身體健康, 事業益進!

講返香港八卦雜誌, 我既睇法係: 有點樣既社會氣氛, 先至會造就乜№讀物既存在同銷路. 香港社會壓力大, 對週圍既事情充滿無力感, 生活又被大集團壟斷壓抑, 從普選、交通、保育政策等等, 話就話平等自由廣泛諮詢, 但其實小市民既意見根本受到忽視, 加上中國人普遍怕事怕出頭怕抗爭既性格, 對政府及大財團既行為只好黙默接受認同. 心中悶氣總要搵地方消一消, 正好娛樂圈就成為發洩對象, 週刊只不過係為井民高舉道德大旗, 以彌補及滿足一下被壓迫的市民指揮、批判別人的心理.

講開又講, 雖然我唔會買呢鱓雜誌睇, 但我每個禮拜都要去&quot绩一绩&quot鱓標題, 其用字(特別係單詞, 如姣、摛)之精彩, 我認為簡直係將廣東話發揮至極緻呀! 不知學長可有同感?

ps: 貴文中事無忌憚中的&quot事&quot是否應為&quot肆&quot?
2007-03-02 10:26:08
Pan
太皮:
謝謝你的意見!這篇文章的確應該談一談澳門人跟這種文化的關係,尤其我們有時跟香港的風氣是既近且遠的.

更紗:
是的,也許我們年齡相若吧,我也慶幸我成長於一個沒有八卦雜誌的八十年代!而且,那時的雜誌比較多元化,就是音樂雜誌都好幾本,不似現在,雜誌量多但千篇一律!
另,漁人碼頭那個真的是阿馬留像嗎???

潤華:
您好!也祝你豬年開開心心!
你提出的兩點我都很同意,香港人的生活型態的確也是八卦雜誌成行成市的另一原因.
另,這些雜誌在用詞上的創意,有時的確令人佩服.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甚至活化了廣東方言!有時我睇睇下都引唔住笑的,哈哈!(例如”孤獨精”一詞我都覺得幾絕)
PS,&quot肆&quot無忌憚才是正確寫法!!謝謝!!
2007-03-05 01:05:00
更紗
當然不是原裝那個了. 但造型應該是一樣.
2007-03-05 09:41:57
Pan
我的模糊印象是那個似乎是哥倫布像....不過我也不確定,要查證一下...
2007-03-06 00:41:17
midnightfly
对此等八卦幸好是近而远之的,免于被进一步毒害。
人皆有好奇心,八卦杂志们倒是利用了这一点虚张声势惯了,但我觉得奇怪的是,普通大众对这些新闻竟然也不会厌倦,标题和内容,可畏是雷声大雨点小,上过几次当便也应学乖,但貌似一直未有衰落的迹象。
2007-03-06 17:13:51
Pan
是呀,就是明知是&quot流料&quot都要追看,是很有趣的一種心理.
2007-03-07 00:55:38
更紗
更正:漁人碼頭那個騎士像經好友查證原來是凱撒大帝。
2007-03-13 11:17:17
台長PAN
謝謝!!!你真有求真精神!!
2007-03-14 00:26:22
阿波
展鵬兄:
如果社會是一個通俗文化為主流的世界, 那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是獨善其身, 還是隨波逐流?
社會經濟發達, 物質上的富裕令很多人少了思考的機會, 經常都是一則新聞就可以令很多人迷失, 又有多少人會停一停, 想一想呢?
或者, 是不是港澳地區的教育對批判思維沒有真正的發展啊? 思考中......
2007-04-09 13:15:18
台長PAN
阿波,
這是個不容易的問題.
我會說,保守清醒的頭腦與批判的態度就好了.
至於港澳地區的批判思維...就當然還在幼稚園的階段了.當一個社會寧願相信蘇民峰(一位知名的堪虞學家,你認識嗎?)都不要專家意見與獨立思考時,你說這個社會有什麼批判思維?
2007-04-09 17:07:10
嘉隆
假開放,真保守 說的真是好!
精綵的我都不知道該說什么暸!!!!!頂!!!
2007-05-04 17:12:21
版主回應
謝謝!!
2007-05-08 00:36:38
路人甲
知名教育學家洪蘭曾表示她家裏沒有電視,因為看電視都是視聽覺感官性的輸入,讓大腦缺少思考和分析的輸出,習以為常後,腦袋就不愛思考,自然也就會變笨了。香港公共電視嚴格算起來只有4個節目台,選擇性不多,以無線為首,在該電視台露過臉出過名的名星也才有條件出現在八卦週刊,一個負責提供原材料,另一個負責推波助瀾鬧得鬧哄哄。魚幫水,水幫魚密不可分的關係,內容真真假假都已不重要。乍看之下是三贏,(電視台和朋星-知名度,雜誌-銷售量,讀者-消費娛樂)。不過,也許更重要的是我們失去思考的能力和建立真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機會了。
2011-03-10 01:28:39
台長PAN
路人甲:
的確如此. 你的留言令我想到, 其實不只是八卦雜誌, 資本主義的很多現象, 其實都是建立在好像很多人得益、整個社會又進步的基礎上, 去剝奪了很多人,很多珍貴的東西.
2011-03-10 20:52: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