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31 05:37:38| 人氣1,3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梵谷的困惑--北京之夏.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我在北京尋尋覓覓之際,活在北京的年輕人也在茫然地尋問思索。

在南鑼鼓胡同區,我們看了一齣名為《梵高》的小劇場演出,那是北京的大學生戲劇節的節目之一。話說中國青年梵高渴求生命意義,在畫家梵高的引導下,他展開了一段尋找之旅。

他先從愛情入手,找到的卻是虛情假意的性交易;他從金錢了解人生,卻遇上一連串的狡詐騙局;他以為藝術是生命意義所在,但發現中國只有商品化的「偽藝術」;他相信城市是萬惡的,於是到農村尋找世外桃源,可是,農村的問題一點也不比城市簡單;最後,他破釜沈舟地要藉著死亡了解生命,卻驚覺要尋死比活著更艱難……。

沒有真愛,沒有樂土,沒有人性,沒有意義──這似乎是此劇對今天中國的看法。此劇用上梵高作主題,更可作此推論:畫家梵高後來瘋癲並自殺,透露此劇對前景的悲觀。在風趣幽默背後,全劇可以「犬儒」兩字概括,他們幾乎否定一切正面的可能性。就像某些行為藝術,此劇走向了一種極端。

走過一趟北京後,我雖然很明白這種創作傾向的緣由,然而,社會意義並不見得一定與思考深度成正比。如果連我這個局外人都對劇中的中國書寫感到了無新意、平板淺薄,那麼它的厚度在哪裡?這種一調到底的冷嘲熱諷,會否是另一種的「樣板化」?我知道把《暗戀桃花源》作標準並不公平,然而,同樣書寫時代,為何賴聲川可以如此舉重若輕又寓意深長?《梵高》的思考太簡單,說理太直接。此劇令我想起《琥珀》,雖出自「中國現代劇場第一人」孟京輝之手,但它無論嘲弄情色寫作或是談肉體與靈魂都單薄得很。

戲外的觀察同樣叫我失望。明明是小劇場,本該有前衛與開放的環境,但在演後座談會中竟還保有中國人的兩大陋習──講話文化及鼓掌文化。當知道某某人物在場,主持人總會請他「為大家講幾句話」,令全場充斥不少客套的場面話;某某來賓說了幾句,他們又往往不理三七廿一立即鼓掌。如此,座談會真正作藝術交流的作用便大打折扣。

微妙的是,梵高的困惑其實就是我這個澳門人遊北京的困惑,兩者都在尋找中失落。不同的只是,在失望之中,我這個旅人努力嘗試不去否定一切。(北京之夏.七)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人氣(1,32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我旅行,所以我存在 |
此分類下一篇:沉吟在北京--北京之夏.八
此分類上一篇:尋找,是為了找不到--北京之夏.六

Karen
暗恋桃花源要来北京演了!
2006-10-28 00:18: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