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陸台商企業受惠於中國廣大的廉價勞工,導致在企業心態與文化上,已經把員工看作是可拋棄的東西,因此這是一個為公司鞠躬盡瘁卻不一定有所回報的年代。而多數的台幹不是坐待時來運轉,要不就是假裝什麼事都沒有,準備熬到退休。人事部經理個人則是抱者「瀟灑走一回」的想法。不僅要慶祝成功,在某種程度上,也不能把失敗掃到地毯下面藏起來。要有勇氣,不害怕失敗,如果轉換跑道不成功,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從中有所學習有所成長。
以前的舊屬,在離職前夕寄了封Mail給人事部經理,看了頗為感觸,Mail中的文章碰巧正是人事部經理目前的寫照,特張貼如下︰
------------------------------------------------------------------------------------------
人力資源管理需要未雨綢繆,別等分手才說我愛你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5:30 《人力資本》文/張錦喜
詞彙解釋︰人力資源(以下內容中簡稱HR)
等到員工做出離職決定的時候,你才去挽回,往往為時已晚。
有人說,到一個公司工作,就像談戀愛。員工和公司“相戀〞,也許需要很多個理由,而“分手〞只需要一個理由,可以是天經地義的理由,也可以是看起來“雞毛蒜皮〞、而令你意想不到或者無法理解的理由。
春節剛過,所有的HR,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迎來高度緊張的時刻──每一年,“分手〞(跳槽)的尖峰期都在此刻爆發。而如今,員工流失率,特別是核心員工的穩定指標,越來越成為評價HR工作的核心指標。員工,尤其是核心員工的流失,會給企業帶來大量的損失,給HR增加大量的工作和考驗。例如,再徵人、再培養訓練的成本,崗位和人員技能缺失或短期青黃不接的磨合造成的影響,甚至帶走客戶、無形資產、技術力量和加強競爭對手的優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HR必須充分做好工作,未雨綢繆。
“摸底〞──了解員工需要什麼
在職場,很多HR留人的經驗,都是來自于“了解員工為什麼走〞。這其實不是經驗,而是教訓,或者往往是錯誤的經驗。最可怕的是,員工離職的“理由〞往往不是真實的原因──當員工要和公司“分手〞的時候,總可以找到一個理由。而如果10個員工7個和你說假話(比如以進修為理由),你了解的結果,會誤導你的決策。所以,經驗老道的HR,是在離職尖峰期到來之前,就透過多種模式進行“摸底〞。而他們摸底的模式,不是了解有沒有員工打算走(這當然是了解的重點,但是直接了解不容易),而是“了解員工需要什麼〞。
了解員工希望透過工作得到什麼之后,HR要對這些需求進行歸類、界定。公司不可能滿足所有員工的所有需求,員工的需求也未必完全合理,HR要結合公司所能夠提供的條件,圍繞員工與工作有關的合理需求,對問題進行歸類。例如,“希望得到加薪〞、“希望得到升職〞,是兩類常見的需求。如果公司發現員工對某個需求非常強烈,而公司無法滿足(包括公司無法做到,和員工條件不合格),則可以預測到︰該員工離職的幾率很大──實踐中這種預測法是很準的。
方法──因人而異
對員工需求分類之后,就需要因人而異地進行“感情和物質投資〞。我們都知道,每一個MM都喜歡花,但不是每個MM都最喜歡玫瑰花。可是,很多公司都試圖透過一個統一的模式,來留住員工,其實這是不能奏效的,因為每個人所需要的是不同的。哪怕有些方法是積極的。例如,很多公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年透過提升各級員工薪酬的方法,來留住員工,結果往往“該走的還是會走〞。還有些方法是消極的︰例如,有些企業利用克扣和滯留員工的錢、物來捆住員工,而在當前的職場,只能適得其反。企業本身就是違反勞動法規在先,而員工則可能來一招“你不仁,我則不義〞。
因人而異不是說每人用一個不同的模式(這是很難做到的)。而是在考慮實際基礎上進行,盡量貼近員工最大的需求點和喜歡的模式。例如,有些員工可能最需要的是得到公費進修或培養訓練的機會;有的員工希望得到升職;有些員工知道按照自己的能力,未必能夠升職,但是,他們往往由於在一個位置呆久了,覺得無法忍受,其實只要給予適當輪崗的機會,他就不會有“換個環境〞的想法;有的員工僅僅是覺得公司的HR部門缺乏給他們一個頭班規劃的引導,他們不知道在公司如何做,做到什麼,自己未來可以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當然公司也需要根據員工的貢獻和重要級別,以及自身的給付能力,來設計自己的模式。
很多HR之所以不敢或者不能做到“未雨綢繆〞,是因為挽留員工,企業需要付出成本。有時候人還看不出要走,你就和頭家提條件,例如必須“增加員工的福利〞,那不是沒事找茬兒嗎?但是,優秀的HR,同時必須也是一個不錯的財務工作者──必須為頭家算好一盤賬──“增員成本VS離職成本〞之賬。你要認真計算出如果某個員工離職,重新徵人等顯性成本,更加要計算評估由於他的離職可能造成的隱性成本。這時,你再評估出如果要留住該員工,需要付出的成本,只要“留員成本〞小于“重置成本〞,並且你的評估客觀,一般應該能夠獲得頭家的支持。
不要以為這樣做是吃力不討好,或者增加了自己的工作,如果員工走了,你再進行徵人、培養訓練、考核……做這些周而複始的重複工作,可能工作量還要多花數倍,而且未必新招的員工就更合適。
而且,這些工作一定要提前去做。等到員工做出離職決定的時候,你才去挽回,往往已經為時已晚。有時他已經找到新的“對象〞,開始了新的“戀情〞。因為心理學上,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等到分手的時候才說“我愛你〞,往往已經無法挽回。
------------------------------------------------------------------------------------------
老同學寄來一篇網路流傳的文章,正好借來當結語,(抱歉!不知道出處與作者姓名,若有知者煩請告知)
------------------------------------------------------------------------------------------
我們已經不太會為了一個誤會,衝動地說再見
也不會為了面子問題,驕傲地僵持著
人生走到中年,我們學會了虛心等待
學會了給對方、也給自己機會
把事情說清楚,把事情做乾淨
如果這樣,還是必須分手
那必然是因為更基本的理由,也就很難妥協了
許多人喜歡談EQ、談溝通,其實,情到中年
所遇到的感情挫折,常常不是改善溝通就能夠解決的
因為問題不只在於表面的「態度」而是更深層的差異,
更多的是彼此都有著歲月累積出來的固執
這種事情有時候是連吵架都多餘的
因為就某一個層面來看,也正是這些堅持、
支撐著中年的自己一路行到水窮、坐看雲起
所以,能夠放水多少,心裡一清二楚
那麼,就謝謝生命裡曾經一起走過某些段落的人吧
我們都知道,彼此已經盡了力,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那肯定是不得不然;
雖然枝上柳棉吹又少,但天涯何處無芳草?
我們互相打氣:
「沒有我的陪伴,你自己多保重」,這些話,我們說得多麼認真
年輕時愛得衣帶漸寬,
中年分手,說得最多的話卻是「多保重」
畢竟生命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眼裡看得到這些的,總能捱過緣起緣滅的折磨
看過那麼多飛蛾撲火,我們心裡清楚,能夠和一個人和平分手
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天大的福份
所以,我們都該感謝那分手後還能夠好好過日子的人
這樣的人讓我們的生命不致於留下太大的遺憾
也讓我們總是敢繼續愛下去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前世要修多久才能碰到一個愛過之後還可以互道平安的人呢?
瞬間電光石火不是難事,
難的是曾經滄海而後還能雲淡風輕 ...
-----------
註:
-----------
這也正是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一書第九章中在自我超越中所使用一個隱喻,描述潛在矛盾如何發生結構性的作用,使我們與目標背道而馳。假想你向著自己的目標移動,有一根橡皮筋象徵創造性張力,把你拉向想要去的方向,但是也想像還有第二根橡皮筋,被無力感或不夠格的信念拉住。當第一根橡皮筋把你拉向目標,第二根橡皮筋把你拉回你不能(或不夠格)得到這個目標的潛在想法。「第五項修煉」一書稱這種系統為“架構性衝突〞(structural conflict),它是一個各方力量互相衝突的架構,同時把我們拉向和拉離所想要的。
圖片係摘轉自下列網址:
http://www.cumt.edu.cn/campus/modify/quanhui/fivesiulian/009.htm
第五項修煉/彼得‧ 聖吉/美國管理大師
2006年3月
大陸台商廠工作暨旅遊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