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09 20:43:07| 人氣2,7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對戰後台灣學生運動史的看法(四)

1980到1986,是台大的一枝獨秀期,1986到1990,是學生運動的萌芽期。什麼是萌芽期呢?就是說,後來在1986開始之後呢,你會看到台灣的各個學校的學生運動開始風起雲湧,每個學校都開始出現一些地下社團,開始搞地下刊物。

當時東海最有名的就是「東潮」,之所以叫東潮的原因是因為,東海的第一任校長曾約農,他在離開東海的時候寫了一首詩,裡面有一句叫做:「相期東海鯨吹浪,一為中原洗劫哀」,他期望東海的學生能夠成為大海裡吹浪的大鯨魚,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對於東海的同學有很深的期許,同時意像也很豐富,所以那個時候他們社團取名叫「東海吹浪之鯨社」,然後刊物的名稱叫做東潮。可是校園的同學都只看刊物名稱,就看刊物名稱,所以都不曉得這個社團叫做東海吹浪之鯨社,大家都稱之為東潮,以刊物的名稱當社團名稱。所以大家現在都說東海的第一個學生運動團體叫東潮。

那東潮並不是八零年代台灣第一個地下刊物的學生運動團體,而且事實上東潮在整個八零年代學生運動地下刊物的風潮中,它是比較晚出現的,它出來的時候大革會都已經出來了。「大革會」就是「大學法改革促進會」的簡稱,號稱是80年代台灣學運第一個跨校性組織。東潮出現的時候,大革會都已經出來了,可見得當時有很多學校都已經有類似的團體和刊物了。

例如:當時政大有出現一個組織叫做野火,它的刊物叫做:「政大野火--給政大人的一百封信」,它是地下刊物,要寫給政大學生的一百封信,它每一封信都針對一個主題,比如說政大的黨國教育,政大做為國民黨幹部的訓練學校、政大的學風,後來只寫了三十三封還是四十封就沒了,就沒有再繼續寫下去了。

還有,例如中興大學叫做「春雷」,然後北醫有一個地下刊物名稱叫做「抗體」,中央叫「怒濤」,就是那個何東洪老師他大學的社團,然後成大「西格瑪」,這些社團和刊物的名字,都是非常非常非常的有爆發力、很強悍,一看這名字就知道他們是要對抗和衝突的。那這些對抗和衝突,當然在校園內引起了不少的迴響和反應。那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他們基本上這些運動都還是以前面說過的事件化理論的模式在行動,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之下,你沒有能力像現在這樣子擴大招生、擴大組織,雖然你的活動力很強,而且受到很多很多的支持跟響應,可是事實上你沒有辦法擴大招生,而且很可能會受到學校鎮壓,一旦被發現是你們在搞的,可能會被學校記大過退學。

所以我提到這個時候的學生運動,經常會講那個很有名的趣聞,就是當時發刊物的形式,就是所謂的單線聯絡嘛,這個故事我應該講過好幾次了。比如說,我可能跟A同學合作好,一起印好刊物,可是呢,我另外去找B同學,B同學在去找C,對不對,然後呢A同學再去找D同學,D同學再去找EE同學,各自發刊物,然後A不會知道我去找B,B也不會知道我去找過A,更不用說A後面找的一系列同學。

為什麼要搞這麼複雜?因為這樣萬一被抓了才不會大家一起死。當時地下刊物是這樣子搞。除此之外,那時發刊物有很多很多奇奇怪怪的作法噢,比如說,那時候有人找外國人,去pub找外國人,講英文,請他中午時間站在學校外面門口幫忙發刊物,他完全不懂中文。所以教官去扣著他的時候,他就和教官幾裏咕嚕雙方都不知道對方在講什麼..(眾人笑),那當時你又不能隨便抓外國人,對不對?那怎麼辦,教官也不懂英文,那更糟糕的他是外國人,亂抓會出問題,那不是很麻煩。

我也有聽說過,更誇張的作法,我猜應該是理工學校,就是在學校的屋頂上把刊物綁好,用竹竿綁線,然後點蠟燭,算準中午時間12點10分下課線斷掉,啪!灑下來。對,當然就是灑下來之前人要先離開。像東海因為我們有勞作制度嘛,所以就半夜的時候偷偷地在每個學院的椅子下面塞東潮的刊物。不過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聽說有一次,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呢,刊物都還在,可是反面通通被印上國民黨的反制文宣,他真強耶,我們都放好之後呢,他一張一張抽走、全部印好之後再一張張放回去(眾人笑),這是我聽學長講的,那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啊,真有力氣耶,這樣子玩。真是太厲害了。

然後那時候的東海校長梅可望,梅可望校長,以東海來說,因為他是國民黨籍的校長,而且他是中知青黨部的主委,所以他對這個東西怒不可遏,在開學典禮的時候嚴厲斥責東潮,然後說他們是什麼叛亂團體台獨外圍組織怎樣怎樣。弄到後來東潮不得不跳出來開說明會,對,那開說明會的時候,根據一些流傳的說法,那時候要開說明會的時候呢,前一天晚上其實非常悲壯,因為到底誰要站上檯面去講事情呢?那就等於誰去掛鈴鐺的問題,因為你站上台就等於要曝光,曝光之後你可能會就會被退學,甚至搞不好要去綠島。所以那個時候聽說情況非常非常悲壯,後來就找了兩個不怕死的,一個叫沈發惠,一個施威全,他們就上去了,就是很有名的「東潮說明會」,東海學生運動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當時「東潮說明會」的錄影帶我還有,因為當時有個反體制的紀錄片拍攝團體叫做「綠色小組」有拍,我那時特別copy了一卷,現在可能要找人翻成光碟。那當時沈發惠,也是東海人間工作坊的創社成員之一,講著講著講到還哭出來,可見得他當時面對的壓力有多大。但是後來這些上台的學生都沒事,後來沒有事情,因為其實社會氣氛在開放,所以學校和社會都沒有對這些學生怎麼樣。

所以,從東潮說明會的例子,可以感覺到說當時搞運動真的不像我們現在,那不容易,所以我記得我第一年參加人間生活營的時候,是在谷關,那時候晚上吃完飯,大家就在那個谷關台電招待所外面抽菸,後來有個別校的學運幹部過來,中原大學「少年中國學會」的幹部,然後就看到這邊坐一整排學生,就說:「你們看你們這群人,如果不說是學運幹部,人家都以為你們是土匪流氓。」。真的,這有點半開玩笑,但是一半也是真的,當時每個學運幹部看起來都是滿臉橫肉,凶巴巴的,絕對不像大家這麼和善,像孫窮理這樣的都還算文雅(孫:我也很文雅好不好,眾笑)。那個時候的學生運動幹部的氣質整個都很草莽,可是那時候也是真的要有這種氣魄,這種氣質才可能挑戰那個無所不在的國家機器。

當時整個慢慢組織的過程中,各個學校之間也會私下開始進行某種串連和連結。有一些學生也會去參與一些校外的社會運動議題,當時最有名的社會運動議題,就是台灣第一宗大規模環保運動,上街遊行,走到總統府去的社會運動,也就是鹿港反杜邦。因為為鹿港就在彰化,離東海很近,所以當時東潮有人過去參與,然後後來台大也有學生跑去那邊參與,還組織了一個「台大杜邦事件調查團」,就是說把杜邦運動事件的內容詳細運作的情形告訴大家。

那當每個學校的社團都越來越多的時候,到八零年代後期,當時北部每個學校幾乎都有社團,中部的東海也有,這樣的情境下當然就會有人開始嘗試要做一些整合,當開始整合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路線上的衝突。當時一個比較明顯的路線上的衝突,就是說,一個強調政治改革的優先,另外一個強調走向社會,組織人民,也就是陳信行說的「人民民主」這樣一個路線,或是說社會民主的路線,這兩個路線的衝突。

前面一個路線呢,依照現在流行的講法,就是所謂的台大路線、台大系統,強調是說國會全面改選啊,政治民主改革。另外一個路線呢,後面的那個路線,後來有建立一個組織,就是很有名的「民學聯」,則強調左翼的思考,強調左翼跟社會主義的思考,想要組織工人漁民農民,進行從下而上的改變。當時這兩個路線各自自我標榜,互相批評,後來就發生了一些零星的衝突,所以在這裡面一直沒有整合成功。事實上這兩個不同團體之間的衝突呢,也成為後來1990年野百合三月學運隱含的伏流。

台長: 解影
人氣(2,7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