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份備忘錄的由來,可以參考我的論文第一章「未竟的探討」的第一節。
對東海大學來說,這篇簡短的備忘錄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性。因為當年正是因著這份備忘錄的構想,才形成了後來的東海大學的規模,而從70年代東風社的「未竟的探討」到90年的「相思林運動」,這份備忘錄的內容經常是被一再的回顧和重新檢討,並做為對現實進行批判的重要基礎。
那天在特藏組和黃文興學長討論到這份備忘錄,提到一個常常被忽略的重要背景因素:即芳威廉當時是在中國的的基督教大學全被共產黨控制,所謂「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董事會」幾乎是「名存實亡」,在強烈的存在意義的危機下,試圖從東海大學開始,重建「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董事會」的意義與地位。
熟悉東海歷史的人就知道,芳威廉的博士論文就是對清末民初到抗戰時的中國基督教大學的發展與運作進行檢討,而他的助理就是東海第二任校長--吳德耀先生。因此東海大學對芳威廉來說,也代表著對過去歷史經驗的反省與全新的創造的嘗試,這些東西都凝聚在這份備忘錄裡面。而東海大學做為其重建中國基督教大學的實驗的第一步,其發展的經驗就更值得認真反省和檢討了。
我所欲見設於台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形態備忘錄
芳威廉(Dr. William P Fenn) 1952年4月2日
文庭澍 譯 何佳燕 打字
我建議聯董會對於台灣基督教團體欲在台灣設立一所基督教大學的構想予以支持,我認為這所大學不應只是大陸任何一所大學的翻版,台灣需要的是不一樣的大學,既然是從無中生有,我們大可有機會創立一所不同形式的大學。我了解心想因襲過去大陸傳統大學的念頭很強,但如果我們不能成功地抵制這種想法,我們註定會失敗。以下是我心目中一所理想大學所應具備的特色:
一、 這所大學應依籌備委員會上所說的:「造就具有特殊視野與終生奉獻精神的人,希望他們中的大多數將來以服務教會及國家為職志。」雖然我們應以最好的教育設備培育每一位學生的領導才能,但是我們不只以培育領導人才為唯一的目的,我們同時也希望造就一些「僕人」。
二、 這所大學應與其所屬的環境密切連繫。雖然長久以來這些環境一直維持農業的形態,但是我們並不打算把這所大學建成一所農業大學,也不打算訓練這方面的畢業生,或造就一大批回農村工作的人。但畢業生不論將來在都市或在鄉村工作,他們應該不要忘記整個台灣至少有80﹪以上農村人口的利益。以最廣泛而又最富意義的話來說,這所大學應以服務台灣島上的居民為目的。
三、 這所大學的課程設計雖以專業的性貫穿整個課程,但不應以技術性的專業為取向。大學教育不應只是某些工作或職位的訓練班,而是訓練出可以馬上適應社會、服務人群的人才,它以不限制一個學生未來的發展為目的。
四、 這所大學使學生生活在各種觀念刺激的氣氛中,許多課程可以為適應台灣社會需要而設計,但所有課程可以為適應台灣社會需要而設計,但所有課程都應涉及基本的以及充滿挑戰的觀念。科學的課程要以文化為背景,而人文、社會學科的課程應賦予實質的意義,不可自限於象牙塔中,應由校外真實範疇提供的活動中達到此一目的,課程所應著重的是通才教育。
五、 這所大學不是白領階級的養成所,不論男女同學都要養成勤勞的習慣,有朝一日他們出了社會了才不會怕髒物沾身。勞動意味著學校用最少的服務人員、師生過著最儉僕的生活,勞動同時意味著對校外社區提供實際的社區服務,我認為貝利亞(Berea)和安提克(Antioch)兩所學院的獨特理論可以部分在台灣採行。
六、 民主觀念在行政上以及師生關係間都應有實際的表現,全體教職員都應投入。這意指學生儘管有成熟度的限制,但仍可決定他們自己的活動並在教育上參與行政與學術事務的討論。也意指教員有責任參與學校的基本決策,此為教育過程中學校逐步成長的要素。
七、 這所大學應避免各系自己閉門造車,教員追求的是真理而非自築高牆。學校應幫助學生了解狹隘本科系中更廣闊的關連性與其涵義,學校同時應鼓勵教師從事集體研究而非只埋首於個人計畫之研究。
八、 這所大學將是一所不超過五、六百人的小型大學,因為人數太多會危急基督教理想氣氛的發展與維持。雖然學校應維持學術上的高水準,但入學資格除了學業成績外,也應在學生性格與志向上與以充分了解。學費應從學生平均財力中核定,合於資格而無力繳交學費者不應摒除門外。
九、 為了配合學校的目標與資源,科別的設置應有限制,不是應有盡有而是有選擇性的幾個科目不斷的予以加強。適合設置的科目包括社會科學(理論與實際並重)、教育(理論盡可能少、實際內容盡可能多)、英語(實用與了解西方文化並重)、基礎科學(既不是不實際的純科學,也不是僅以職業為導向的應用科學)另外全體學生應修哲學與宗教課程。
十、 這所大學的校舍樸實,但並不是一無特色,事實用而不虛飾。此一校舍不僅由目前的條件所決定,且希望有一天這所大學能得到本地的支持。此校舍應與周圍景觀及所屬的環境相配合。
十一、 教員必須專任,因為只有全心奉獻教學與研究工作,才能充分以其理想與理念貢獻學校,長遠看來,這正是一所大學成形的基本要素。每一位教職員都可獲得較佳的的生活待遇,這並非意味著高薪,而是指較公立學校待遇為優。薪資的給付也應顧及家庭的大小,譬如只有一個孩子的主任薪資與兒女成群的雇員薪資差別不大。
十二、 這所大學的教職員應是基督徒。我知道要求教師學術與基督教資格並列並不容易,可是過去在大陸的基督教大學十分強調這個條件的重要性。
十三、 這所大學雖具有國際性,但強調國際性並不表示抹煞其台灣的特性。國際性的合作在開始的階段有其重要性,西方人士的參與也在歡迎之列,不過我們需要的是一所真正為台灣人辦的基督教大學,所以西方人士與中國大陸人士應為從屬地位。
十四、 這所大學一開始即與教會保持連繫,因聯董會代表教會,所以應與其合作無間。為了防止因用人不當而使學校管理脫軌,教會組織對學校的事務應有最高的決定權。這所大學不只是基督教大學,而且是與基督教會相連繫的大學,它不以狹隘的意義爲教會服務,應支持並強化對台灣教會的貢獻。
總之,我希望申明我的信念是———只有以上的十四條或其他要項共同成為台灣某些人及某些團體的想法時才有意義,如果有任何與聯董會的目標不相符的計劃,加上共同合作的人無法全心全意地參與其事,聯董會參與的意願都會大大降低,因為這種合作並非明智之舉。最後,我們應認清楚,聯董會面臨的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任務乃是教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