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10 14:38:08| 人氣1,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養孩子需要父母同心2-童年期5~12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養孩子需要父母同心─童年期(5~12 )

 

這些教養文,完全沒有發洩或指責、甚至推諉的意思,只是把自己的專業、任性處、失敗的經驗等寫出來,讓大家知道,甚麼樣的教養容易失敗,怎麼教養容易成功。

 

童年期,是孩子許多重要觀念建立、鞏固、內化的重要時期,包括道德感、價值觀、學習方式等等,甚至感情與家庭觀念、個人生活模式與態度等。就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一點一滴地觀察、學習、探索、詢問、自己找答案,或從周邊的資源中累積;過程當中,最重要的角色,當然是父母。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重點是讓家裡只有一個聲音,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誰說話不重要,而是內容或意思完全一致;因此孩子知道,這就是根本的原則,如果違反了或做不到爸爸()所說的,媽媽也不會接受的。當然,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為什麼,也要請孩子想想可能的後果,這是很重要的能力訓練與培養,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假設及推理等能力。

 

夫妻之間先達成共識,這個方面的原則、大方向是什麼,當某一方適時引導孩子時,另一方的角色更重要─背書,就是支持,如果孩子有意見,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自己的想法,然後開個家庭會議,在家庭會議中達到共識,這是更好的做法。(這不也是民主制度的基礎精神嗎?!)

 

比方說(這是實例),孩子剛上小學時,功課輕鬆,每天都要給父母簽聯絡簿,隨著課業難度提高,或各老師因材施教或要求不同,作業量和難易度也隨之不同,姊妹倆低年級的老師都要求每週要背唐詩,有簡單的作業等;當時,很自然的,兩姊妹的聯絡簿都是我簽的,也因為時常有些家長支援工作,我犧牲了全職工作,就是為了照顧家庭、照顧孩子,我樂於配合。

 

上了中年級,課業難度稍微提高,尤其是數學,我向來不給孩子壓力,也不會強教孩子、逼迫孩子做參考書練習卷等,但孩子主動問我時,我樂於教導,而且會提供自己的學習經驗和考試撇步等。有幾次,妹妹把聯絡簿給我簽,我看到上頭的功課,要求她拿來給我看,我的目的其實是想看看孩子的訂正,因為中年級數學變難了,孩子若不注意這一關,很容易便被刷下來,數學就這樣救不起來。除此以外,重點是簽名表示負責,家長看過了,知道孩子確實做到與否,也明瞭學校與家長溝通的內容。但很明顯的,妹妹沒訂正好、或沒做完作業、或沒背老師指定的唐詩、或沒完成聯絡簿上的要求;我先跟妹妹說「你要把這些事情做好,媽媽就會簽。」或是要求妹妹把作業拿來給我看,我也想看看孩子學得如何,同時也跟妹妹解釋簽名的意義,希望讓她知道簽名表示負責,所以媽媽要確定這些事情你都做到了。可是妹妹並沒有把作業拿來給我看,也沒有把未完成的事項完成,或再次給我看,而是去找爸爸。她對爸爸說:「媽媽不幫我簽!」他,問也不問,就直接簽了,沒問過我一次。

 

他簽名,並沒有錯。可是,這是學校和家庭聯絡的管道,也是親師之間溝通孩子學習,共同幫助孩子的平台,簽名就是負責。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簽了名,可是並不問孩子做到了沒有,做完、做好了沒有,只是簽名。孩子的課業根本沒有完成,訂正不確實,老師要求的工作沒做好,但是,聯絡簿已經簽了名了。而因為孩子的爸爸願意簽名,妹妹以後根本不拿給我簽名,我只有偶爾偷偷看她的聯絡簿,或直接問老師,因為許多親師的支援工作我根本不知道或臨時接到通知,實在造成極大的不便。而妹妹的課業,尤其是數學,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弱了下來。

 

而後來妹妹好幾次在出言頂撞時都表示我偏心,還拿簽聯絡簿的事情當例子,他馬上就附和妹妹,把砲火指向我,攻擊我偏心,而完全忽略了該指正的是孩子出言頂撞。所以,這兩個孩子被塑造成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與習慣,頂撞無理的言語更受到鼓勵,這都是父母必須反省檢討的。

 

如果出現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情形,怎麼辦? 如上例,孩子把聯絡簿拿給爸爸,爸爸一定要問「媽媽為甚麼不簽呢?」,「如果媽媽這一次不簽名,一定有理由,這樣好了,這次爸爸先幫你簽,爸爸問清楚媽媽,你下一次要找媽媽簽名喔!」,如果加上「因為爸爸沒有仔細看你的功課,媽媽會幫你看功課,讓你功課進步,這樣對你比較好。」等說法會更好。這不是幫媽媽說話,而是彼此支持,如果孩子的功課因為父親疏忽檢查但又簽了名而退步,爸爸能否負責呢? 這個事項,如果是夫妻經過討論後的分工就應該彼此支持,不論對方做的程度如何或是否有疏漏之處。檢討、改善、或討論,是夫妻之間的事。但是在孩子面前,只有一個聲音。

 

這麼做有哪些好處? 1. 孩子有安全感。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如果父母感情不睦,即使刻意隱藏,第一個感受到的一定是孩子,父母離異更會對孩子各方面帶來極大的衝擊。父母的意見一致,孩子知道父母是相愛的,會彼此溝通、妥協的,他們會感到心安,也就不容易發生其他問題。

 

2. 孩子學會尊重。因為相愛的父母,只有一個聲音,並且彼此支持,孩子感受到父母間的尊重,如爸爸支持媽媽的決定,或即使不知道爸爸說了什麼,媽媽也說「爸爸會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而且對你應該有幫助。」媽媽幫爸爸背書,這種支持與尊重,無形中教導了孩子不頂撞,尊重彼此的意見。

 

3. 引導孩子思考、表達自己的意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孩子一定會出現自己的想法,如果跟父母的教養發生衝突時,父母同心,就不至於誤導孩子,「媽媽太嚴厲」或「媽媽偏心」,而會將教養目標放在孩子,如孩子想運動而不想多花時間在課業上,但是媽媽不同意,爸爸就應該站出來,幫媽媽說話「媽媽希望你不要花這麼多時間打球,是希望你能多用點心思在課業上,她愛你,為你著急啊!」而不是不經過和妻子商量就同意孩子去打球。這樣,孩子就以為媽媽不愛他或偏心,而完全忽略了自己花太多時間在休閒運動方面。

 

這個時候,怎麼做最好? 孩子會這麼說,表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何不和孩子一起討論,「你有什麼想法? 嘿,想不想參加籃球營,我們找教練還有厲害的球伴,把球打得更好,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林書豪!」此時,孩子就必須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如何,也會開始為自己盤算。別擔心,讓孩子自己為自己著想,這方面他畢竟也需要學習,這是最好的機會。

 

4. 孩子在觀察、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如何經營感情。夫妻吵架、不睦,孩子都看在眼裡,更不應該刻意給孩子看。除了前述的第一個原因外,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開始交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也在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如何經營友誼、與長輩間的感情等等。誰是他們最主要的觀察對象? 沒錯,就是最親近的父母。

 

5. 孩子在愛的氛圍中成長,與家庭、父母關係親近。父母間彼此支持,常對孩子表明「不要讓媽媽生氣、擔心、緊張等等」,更別忘了常對孩子說「爸爸很有責任感,賺錢養家辛苦,爸爸對你的期望很高等等」,讓孩子體會到父母間彼此疼惜,因此我也要疼惜父母。家中只有一致的聲音,而且父母同心、彼此尊重,孩子會感受到愛在家中流動,這個家庭是活的,即使父母仍有不同意見,但是私下討論後在孩子面前是一致的、正向的,而且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意見也受到重視,慢慢就會建立向心力,孩子向著家,更因為他們體會父母一致的努力,就是愛孩子。這是充滿愛的家庭。

 

充滿愛的家庭,自然會有好孩子。所以,孩子最大的福分,就是擁有相愛的父母。而一對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彼此相愛。

 

 

 

很沉重。

我知道怎麼做? 卻做不到,多麼悲哀,因為,教養絕不是父母單方面的,當一方,態度如此離奇,甚至帶著仇恨,想看笑話,另一方,絕對會察覺出來;當所有能做的,似乎都引起反效果,因為對方完全反向操作,企圖引起孩子負面反應,我能做的,只有放棄,甚至,陪著他玩,受害的,就是孩子。

 

很悲哀!

台長: Captain C
人氣(1,1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家庭重建 |
此分類下一篇:Freezed house, dead bedroom
此分類上一篇:你不可以罵我的女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