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葡萄酒的兩件難事,一是價格,二是來源。
***
價格方面,相對於台灣人民的平均國民所得,葡萄酒算是奢侈品的一種。 而在『時尚』或『品味』人士的炒作下,價格已經成為『決定』葡萄酒好壞的重樣指標(對某些人來講,甚至是絕對指標),喝酒先看價格或酒標,這樣的方式,how pathetic!
我一直認為,酒價和酒質不一定有絕對相關,這裡的質指的是個人的感受。在矇瓶的狀況下,純粹用實際感覺來體驗酒的本質,或說是對口味的品嚐,這是最直接且最誠實的方式。 好喝的感覺不會騙人,所謂的精彩,在落喉的一瞬間,像21點翻牌一樣,馬上可以知道。 至於,值不值得的問題,跟實際價格就有絕對相關,更細一點來講,其實是跟個人的經濟能力脫不了關係。
我不是說貴的酒就該死或不值得,會以酒價來評斷酒的好壞,跟用衣服的標價來斷定質感的好壞或穿在身上的美醜一樣,都是不合理的。當然,我有錢,可以買合於自己經濟能力的東西,享受而毫無壓力,那是最好的,也最沒有負擔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我完全同意。
只是,物質的東西就只是物質,喝葡萄酒不是高調,只是另一種方活方式。 所謂知識或『品味』的東西,不過就是經驗的累積,而經驗該是一種分享,不是拿來說嘴。
***
來源方面,一瓶好酒,又有『好的價格』,這是最棒的事。 好的價格,我的意思是自己可以負擔而不會有愧疚感。 又回到個人了,所謂價質比(CP值),這是沒有標準的事。 簡單講,多少錢才是便宜,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所謂划算的感覺,並不在買酒的時候,而是在喝的瞬間。
有了超值的感受,就會想多買一點。 但,在這裡,酒的來源往往是很令人頭痛的問題。 台灣是東方社會,葡萄酒搭餐是屬於外來文化,偶而買到喝到不錯的酒,想要多買時,往往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大部分人的經濟狀況都是小康,貴且好的酒買不起,便宜又大碗的酒,必須努力去找,用力追尋。 好不容易有口碑的平價酒,難買!! 我的經驗是,通常要用『搶的』。
找到適合自己的好酒不容易,好不容易找到了,那種高興的感覺,跟中200元的發票差不多。 記得去年曾在『好酒推薦系列六』那篇文章裡,介紹過Green Point Shiraz Victoria 2002這瓶酒,年份很重要,我認為這酒就是2002年份的最好喝。 醒開後充滿的濃烈莓果香氣,喝起來是集中帶點黏稠的口感,細緻的架構及很長的餘韻,我非常喜歡。 雖然這酒現在就可以喝了,但,從酒體來看,我認為應該也可以再多放幾年。
這款酒,去年我買了六瓶,但幾次飯局裡,陸續已經喝完了,對於這樣粗暴的喝酒方式,事後覺得有點懊惱。 後來想在市場上再找尋這瓶酒,但卻都不能如願,只看到2003及2004的年份而已,覺得有點失望。
不過,奇蹟是有的。 上上禮拜,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在某路邊賣酒的小店,發現了這瓶酒的蹤跡。 『只剩』12瓶而已,老闆很訝異有人會特別買這放在角落的酒,我只是笑了一笑,並沒有多說話。 價格比之前貴了快百分之五十(950元),但我還是買了。 只是,怕保存不好,所以,先拿了三瓶而已,打算試試看後再決定是否多買一些。 上禮拜跟朋友吃飯時,特別抓了一瓶過去品嚐,開瓶後的兩個小時,感覺有點悶,可能是開車時搖晃到的關係,香氣不是很明顯。將剩的半瓶帶回家後冰在冰箱,沈澱一晚,第二天再倒出時,那濃郁芳香的氣味,讓人像是走在結滿櫻桃或黑莓的小徑,覺得幸福極了。
我決定再去多買三瓶,湊個五瓶,一年一瓶慢慢地喝掉。
畢竟來源不易,便宜的好酒是寶,人生苦短,放縱一下有何妨?
註:我在喝這瓶2002的Green Point Victoria Shiraz時,一直想到之前喝過的法國北隆河的『1994 Chapoutier Cote Rotie la Mordoree』,覺得兩瓶的基本香氣非常類似,查尋了資料後發現,Chapoutier Cote Rotie la Mordoree也是百分之百的Syrah,同種葡萄,難怪給我的感覺如此像。
Green Point這瓶在放到第二天後,味道更好,那種優雅又帶點冶豔的感覺,讓我聯想到蘇菲瑪索.....
Canno 10D, EF17-40mm F4L
Lyon,France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