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0-21 14:46:00| 人氣3,5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參禪與悟道,道由心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参禪與悟道,道由心悟

参禪的目的在於開悟,開悟亦稱悟道,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

從禪字的拆解,為示單。示道也。

示的解意: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表明。如:「表示」、「示意」。

單的解意:
單者一也,道之初動,是謂太極,也謂本、本來面目。一者理也、道也。直心、本心、原心。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創造了宇宙天地,生化養育了萬物,萬物皆有道,很多参禪者,觀天地萬物的造化中,或在動作語言中的示意,而悟道了。

悟道的三種境界

翰林學士蘇東坡,因與照覺禪師論道,談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話後,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參禪前』,『參禪時』,『參禪悟道後』三偈,表明心得。
 

未參禪前: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皆不同;
不識盧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參禪時:
盧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
盧山煙雨浙江潮。

參禪悟道:
溪聲儘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蘇東坡參禪三個層次,正如青原行思禪師說的參禪三個階段:

參禪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參禪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參禪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道如何参悟?

先天至道應該怎麼「悟」呢?首先我們看一看這一個「悟」字怎麼寫,「悟」字的右邊是「吾」字,左邊則是「忄」字,因此只有我們自己的心是直心「忄」的狀態才有可能悟道,那麼何謂「直心」呢?直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所以直心生出來就是「性」,各位可以看出來「性」字是由「忄」字與「生」字兩字所組合而成嗎?所以說直心就是我們的「本性」即是此意。
 
這一個「忄」字與另一個「心」字有什麼不同嗎?當然不同,一個在天堂另一個在人間怎麼會一樣呢?這一個「忄」字是指每一個人剛出生時上蒼所賦予世人最初之本心,它因為還未被識神所誘惑,也未被濁氣與罣礙所污染,是凡心的最前頭,所以又被稱為「心頭」,而另一個「心」字則是指已經被濁氣與罣礙污染,而且煩惱、痛苦、憂鬱與不安持續不斷的凡人之心。
 
直忄是悟道的基礎,所以又稱為「道心」,因為它的本質與仙或佛相同,故也稱為「仙心」或「佛心」,又因為它是天上所賦予世人最初之本心,故又稱為「天心」或「本心」,而這一個「心」字剛好相反,因為經常會受外物與外境之誘惑而煩惱,故又稱為「凡心」或「煩心」,也常因執著某一些俗事而使這個心受到折磨,故又稱為「磨心」或「魔心」,又因為這個心常常會與人勾心鬥角或做惡事,所以又稱為「勾心」或「橫心」。
 
這個「心」與原來的「忄(直心)」本來是合一的,故稱為「心心(直心)相印」,但若是我們的心執著與罣礙越多,則兩個心便會越離越遠,因為這個「忄」是不會變的,會受外物影響的是另一個「心」,故忄又被稱為「如來」,因為這個「忄」就是我們每一個自己的本性,故它又被稱為「自性」,因為自性的本質與佛完全相同,故也稱為「佛」或「自性佛」,所以我們的「心」如果經過修行而返回到原來的這個「忄」,則就稱為「悟道」,所以「悟」字是由「吾」字與「忄」字兩字所組合而成即是此意。
 
至於「參禪」的「參」字是參悟或窮究的意思,「禪」則是隱喻字,「禪」字的左邊是「示」字,右邊是「單」字,「示」字是啟發示意的意思,而「單」字則是一的同義字,「一」即是道,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九得一章有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因此「參禪」就是參悟或窮究道的真諦之意,與「悟道」兩個字的意思是一樣的。
 
佛教禪宗有一種「參話頭」的修行方式,很多的修行人將「話頭」兩個字當成了「話題」在琢磨,因此找了一個話題一直在追根究底,事實上根本已經誤解了「話頭」這兩個字之真諦,什麼叫做「話頭」?「頭」是指在前面的意思,而「話」就是指言語,因此「話頭」兩字之真諦就是在言語之前的「無語境界」,這個意思就是指「道」,因此「參話頭」三個字的意思即是「參禪」或「悟道」。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有云:「諸佛妙理無有語言非關文字」,這「無有語言」的境界就是道的本質,跟「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的「心頭」一樣,在凡心未動心起念之前的天心境界即稱為「心頭」,「心頭」就是「自性佛」或「真佛」的意思,因此一言若出已是話尾,既然是話尾那就不是真理,不是真理就與真道無關了。
 
而「坐禪」兩字也是隱喻字,有人誤以為坐在圃墊上閉目靜坐就稱為「坐禪」,事實上心念不起、一念不生名為「坐」,而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而所謂的「禪定」兩字亦是隱喻字,古德有云:「外離相稱為禪,內不亂稱為定」即是此意,我們的六識如果對外境著相,那麼內心即會紛擾不安,因此對外若離相,則心神即不會亂,當然本性若自淨則凡心便會自定。
 
本心是元神它是如如不動的,而凡心則是識神,它是隨外相與外境之誘惑而產生變化,故有「見異思遷」之俗話,因為凡心見境便會思境,受境誘惑內心不安即亂,因此若見諸境而心不亂者,才是「真定」也。

「禪」亦稱為靜慮或是靜思惟,「靜」者是指如如不動的真如狀態也,因為心若稍為一動又豈能稱為「靜」呢?而「慮」即是思惟或動心起念之意思,因此所謂「靜慮」或「靜思惟」的本意仍然是在指一念不起、諸緣息滅的本心或自性也,故禪也是一種自自然然的行為與大自然的運化其實並無不同或特別神秘之處,只是世人悟不出來而誤以為禪是一種很神秘或玄奧的東西罷了。

禪宗祖師所說的「直指人心」,就是不要信眾心外求「法」,形中找「佛」罷了,天堂或地獄皆是指自心的變化,一念若執著則靈體即受折磨,那靈體不是在地獄中又是什麼呢?但是一念若是覺悟,則靈體便脫離罣礙而飛昇,那靈體不是在天堂又是什麼呢?

所以真正的道場是在我們的「自心」而不是表相的佛堂或精舍,各宗教的經典教義內容對修行人有無幫助,其實完全是看這一位修行人有無悟性而定,若是悟性高則此人可藉有文字相的假經去找到無形無相之真經,但若是此人的悟性低,反而迷惑於假經那些表相的文字解釋,那麼那些經典對他而言不但沒有任何的助益,反而會導誤他走向偏差的錯誤方向,使他的靈體難以超脫獲得救贖,這正是「法縛」這兩個字的真諦啊!

真經無法形之於文字來告訴世人道的真相,所以才藉用具有文字相的假經來啟發世人之靈性,因為道只能用心去「悟」才能悟的出來,用肉眼看是看不出來的,所以我們只有聽說過「悟道」而並沒有聽說過「看道」,禪亦是如此,禪要參透才能悟出禪機或禪意,所以才稱為「參禪」,並不能以爭辯的方式去瞭解禪,故我們也沒有聽說過有「爭禪」或「辯禪」這種名詞即是此意。

在這人世間中,雖然引導信徒入道的宗教法門有所區別,但是真道或真佛法的真諦卻是不二的,「悟道」與「參禪」兩者的名稱雖然不一樣,但是幫助我們自己頑冥之靈體去脫離生死輪迴的目的難道會有所不同嗎?因此修行人千萬不能被經典內容中的文字相所迷惑,不是嗎?

萬卷經書皆不用,莫從紙上覓佛法。
真經原來無一字,紙上尋經空費心。

《達摩寶傳》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醮乾洞庭湖。
真經不與紙經同,紙上尋經枉用功,
有人參透其中意,安在巍巍不動中。
人人有卷無字經,不用紙筆墨寫成,
展開原來無一字,晝夜四時放光明。
心外求經路便差,水中月影鏡中花,
念佛有個自性佛,念經有卷無字經。
達摩原來天外天,不講佛法也成仙,
萬卷經書都不用,單提生死一毫端。

台長: 福哥
人氣(3,5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道場-道義 |
此分類下一篇:道之寶貴:一隻小鳥的啟示
此分類上一篇:尊敬仙佛,拜佛先拜自性佛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