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9-13 16:12:10| 人氣9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一貫道來意通『涅槃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一貫道來意通『涅槃經』

涅槃經的宗旨:在扶律談常。

一、扶律-戒律之重要。

涅槃經云:「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四分律說:「毗尼藏律藏者,是佛法壽命;毗尼 若戒住,佛法亦住。」故「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

律藏,音譯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譯調伏藏,是佛陀為調伏弟子煩惱,對治生活惡習所制定的教團規則;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針對弟子律所犯的過失而定的規範,是隨犯隨制,屬隨緣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詮說,而律藏則為「戒」的根據典籍。

一貫道為在家修因緣,清口愿文所載,及十五條佛規,皆為戒律。凡五教聖人仙佛所定規戒,一貫道弟子皆宜守之。

《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六祖向志誠云:聽吾偈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志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二、談常-佛性是常住不滅、是常樂我淨、是涅槃之義。

明師一點,示導見性,明白佛性是常住不滅,自在無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涅槃)。不垢不淨。福(清靜)慧(妙智慧)兩足。不增不減。福慧兩足。

因「識」起分別、執著而流浪生死於六道中。故六祖云:轉識成智,

「轉識成智」是依大乘而說,因為二乘人不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道理。

即使大乘菩薩,尚未證得「法無我」之前,也還不可以說「轉識成智」。當你發清口愿時,就是實踐菩薩行了,上求佛法下化眾生,自覺而覺他,利他自利,己達而達人,親民必先新民(格致誠正),進而(修齊治平) ,性命雙修,內外兼顧。

所以,佛陀在《佛地經》說:菩薩若未證得無生法忍(見性、率性),終不能得平等之心、平等之捨(棄),乃與一切聲聞、獨覺無有差別。有二想故,彼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若已證得無生法忍,遣二想故,得平等心,遂與聲聞、獨覺差別。

窺基法師也在《成唯識論述記》說:法空智者,謂無分別智入法空觀時。果者,即是此正智果,謂法空後得智,及依法空後得智入滅定位。無分別智所引起故,名法空智果,此時第七識必起平等智。

所以「轉識成智」的現起,最初是在菩薩的「初地」的通達見道位。

因為「轉識成智」必須證得「法無我」,如世尊在《佛地經》說「菩薩若未證得無生法忍,終不能得平等之心、平等之捨,乃與一切聲聞、獨覺無有差別」。

所以一貫修子,受明師一指點在明明德,佛性(明德性)是常住不滅、是常樂我淨、是涅槃之義,不生不滅。常習經典,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洗心滌慮,借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是一貫聖道之宗旨也。普渡(六度十波羅蜜)收圓証無生。

 

台長: 福哥
人氣(9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