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幾內亞島據傳是世界語種密度最高的地區,小小一個島上有四百多種語言,大多數的部落一直到最近一個世紀才脫離石器時代,有些不久前都還是食人族.前幾年印尼大暴動期間,加里曼丹省的達雅克人騎著機車手裏持著馬都拉人首級的照片,曾經讓我震動莫名,這些已經接受現代文明的部族,腦袋還活在野蠻時代.再看看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人在英國人抵達時,人數不過五千多人,時間不到一百年,原住民已完全滅絕.這三個地方的共通點都在於孤立的島嶼,文明停滯不前.彌生人尚未登陸之前的日本與這些地方想來也沒有多大差別.
沒有外來的刺激,小範圍的孤立世界,似乎會一直重覆好幾千年變化緩慢的生活,老聃曾經浪漫地幻想小國寡民可以老死不相往來,但真實的情況可能更接近霍布士的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透過血緣所建立起來的各個部落與其他的部落之間除了戰鬥之外,沒有需要其他的交流,所以也許他們原本都講著同一種語言,到最後也會因為長期不相通話,而逐漸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有學者以為台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所持的理由是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分歧度最高,但是如果這個說法講得通,為什麼不是新幾內亞島呢?
這個理論的另一個怪異的地方是這些據稱可能的起源地,一個在整個南島語族的最北端,一個離整個大陸很遙遠,並且兩個地方都是最晚脫離史前時代,回過頭來,我們看一下漢語的起源地,其語言分歧度卻最小,道理何在?
在台灣北部,出現了最早懂得冶鐵的十三行人,姑且不論這項技術是不是由外傳來,有一點倒是頗具啟發性,在今天淡水河口到三貂角的整個北海岸,凱達格蘭人的一支已經不再以狩獵為生,他們橋充漢人和內地的山岳民族之間,一個中間貿易商的角色,透過動物皮草與刀器和鹽的交換,這個民族將自己發展成全台灣最先進的原住居民,更有趣的是,他們所使用的馬賽語甚至成為整個北台灣的共通語,即使是一山之隔居住在宜蘭的噶瑪蘭人多少也能懂一些.
事實似乎是反過來的,在人類最早發展的地區,由於群体與群体之間商業的需要,語言是往趨同的方向走,從這個觀點思考,整個南島語族的原始發源地反而應該是馬來亞半島,而馬來語確實也是整個南島語當中最標準化,文學化程度最高的高級語言.
不論是馬克思還是盧梭,不論是老聃還是孔夫子,我們總是設想過去很古老的時代,民德如何淳厚,但沒有人真的想回到過去,當電視機和洗衣機發明出來以後,誰還想把它們塞回去?為了多幾隻梅花鹿而與鄰人戰鬥的日子一旦過去,又有幾人掛念那個時代呢?
有些美好的事物確實在前進的過程中碎裂了,我們只能算算手中的籌碼,祈禱每一天都往更好的地方而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