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9 02:49:55| 人氣9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我成長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Proactivit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一本書,是我除了閱讀商業週刊以及期刊定期性刊物之外

這五個月來會閱讀的書籍-《與成功有約》。
整本並不好閱讀,因為書中提了很多如何讓自己更有效率
或是追求更好人生的七個優良習慣,
習慣不好養成,好習慣更難,尤其當你想要改變自己的時候。

所以對我而言,我常常要聚精會神地看個兩三遍,才能體會。
因為對我有這樣子的閱讀困難時,
今年過年讀完百頁之後,就一直到這連續假期才又重新拾起。

老實說,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很不吸引人,
若是改成《與未來有約》,像不像某直銷業務的心態強化書
或是《與女朋友有約》,又像一本介紹男女相處太過生活化的芭樂書籍

這本書是我在參加一次人力資源創新獎的時候
因為覺得該位得獎主管相當地專業
會後我特地留下來請教他。
「請問主管若你要推薦一本書給後進者的話,你會推薦哪一本書。」
他想了一下,直說很久沒有看書了,
不過若真要看得話「與成功有約」吧
這本書是宏諅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推薦給我們高階主管看的,
有興趣的話,你可以看看。

所以過了一個多星期,我的床頭就都了這一本書。


這本書主要強調將七個習慣
發揮到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親子相處、愛情、或是工作上。
那就首先就先談談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Proactivity)。

《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梭羅》
法蘭柯在獄中所發現的人性典則,
(稱人類終極的自由-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
身在獄中的他知曉
這種自由是納粹軍人所無法剝奪的。在客觀環境上,他完全受制於人,
但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超脫於內體束縛之外。
他可以自行決定外界的刺激對本身的影響程度。
換句話說,在刺激與回應之間,他發現自己還有選擇如何回應的自由與能力)
正是追求圓滿人生的首要準則-主動積極
它的涵意不僅止於採取主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
個人行為取決本身,而非外在環境;理智可以戰勝感情;
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受制於人者,同樣也受制於社會天氣的陰晴圓缺。
如果受到禮遇,就愉快積極,反之則退縮逃避。
心情好壞建立在他人的行為上,別人不成熟的人格反而是控制他們的利器。

被動消極的人說:
「我以無能為力」「他不會接受的...
「我必須」「他讓我非常生氣
主動積極的人會說:
「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達方式...
「我情願」「我可以學著掌制我自己的情緒
習於受制於人者,言語中就會流露出推卸責任的個性
「我就是這個樣子。」像是在說:這輩子我註定改不了了。
「他真的讓我很生氣。」意謂著:責任不在我,是外力控制了我的情緒。

推諉責任的話往往會強化宿命論。說者會被自己一遍遍洗腦,
「你說得很有道理,可是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你看我的婚姻,
我和太太已經失去了往日那種感覺,我真的很擔心,
或許我們以不再相愛,這該怎麼辦?」
「已經不再有愛的感覺了?」
「是的,可是我們有三個孩子,真叫人放心不下,你可有什麼好建議?」
「去愛他」我說
「可是我告訴過你,我已經沒有那種感覺了。」
「去愛他。」
「可是你不了解,沒有了感覺如何愛?」
「正因為如此,你才要去愛他。」
「可是我辦不到」
「老兄,愛是一個動詞,愛的感覺是行動所帶來的成果。所以請你愛他、
關心他、照顧他...你願意這麼做嗎?」

在所有進步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
但被動消極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
好萊塢式的電影就常灌輸這種不必為愛負責任的觀念-
因為愛只是感覺,沒有感覺,便沒有愛。
事實上,任由感覺左右行為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主動積極的人則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愛。


台長: Mike
人氣(9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