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25 21:00:00| 人氣10,176|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2013年     伍迪艾倫作品



《藍色茉莉》無疑是伍迪艾倫版的「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伍迪艾倫在這裡選擇了一個創作性格和他相距甚遠的劇作家來致敬諧仿,因而產生了一個極意外離奇的結果。

「慾望街車」是美國傳奇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最經典也最賣座的作品,從1947年百老匯登台以來,各種語言版本演遍世界各地,至今光在百老匯就重演過八回,場次超過1500場,1951年由威廉斯最信賴的導演伊力卡山搬上銀幕,獲得了十二項奧斯卡提名,也為女主角費雯麗贏得第二座最佳女主角獎。而後陸續還有許多電視版、歌劇版(普列文作曲)的面世,更別提被其他創作者引用、諧仿之處(經典台詞「我總是依賴著陌生人的善意」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簡直數都數不清。

大導演維斯康提曾說,「慾望街車」裡的女主角白蘭琪杜博,就是田納西威廉斯他自己。這話說的一點也沒錯,威廉斯的每個劇作、每個主要角色,都是他真實生命的投影,他那沉溺於過往又喋喋不休的母親、在病榻上蒼白地度過餘生的姐姐、他逝去的愛人們、他自己...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他所編寫的故事之中,他無望地追尋著那些已經死去的人、已經回不去的時光,讓這些作品宛如一片華美的墓園,一塊塊精雕的墓碑,都是記憶、都是鬼魂。而他筆下的主角們,更共擁著一個龐大且灰暗的次文本:南方,一個褪了色、衰敗、頹圮的曾經輝煌世界,既似美夢也如惡夢般地籠罩著她們,逼著她們走向無底的深淵...



所以,田納西威廉斯其實是和他最崇拜的俄國劇作家安東契訶夫是同一掛的,他們最在乎的是人物,他們的複雜性、他們的脆弱,與他們所來自的那個哀傷國度。這和伍迪艾倫的創作路數,其實是非常不一樣的,伍迪的作品是他哲學、藝術與生命觀點的延伸,無論是喜劇或是悲劇,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個核心的意念,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往往是個工具,承載著他想傳達的概念,以及逼現主旨的功能性,至於角色的厚度往往就不是他最專注考量的部份。

但伍迪艾倫最厲害的地方也就在於,即使如此,他還是可以創造出非常繽紛有趣、讓人過目難忘的扁平角色,很多演員演藝生涯中最迷人的演出,也都在伍迪艾倫的電影裡,不過,那多半是帶著扁平性格的配角。如果以奧斯卡金像獎做為一個簡單的標準來衡量,伍迪艾倫的作品曾經讓15個演員入圍奧斯卡共16次(黛安薇絲特入圍兩次也獲獎兩次),其中只有四個演員入圍過主角獎項(伍迪艾倫與黛安基頓的《安妮霍爾》Annie Hall、潔拉汀佩姬的《我心深處》Interior及西恩潘的《甜蜜與卑微》Sweet and Lowdown)也僅黛安基頓一人得過獎,其他12次都是配角入圍,共有五次獲獎(除黛安薇絲特以《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及《百老匯上空子彈》Bullets Over Broadway得了兩次外,還有米高肯恩的《漢娜姐妹》、蜜拉索維諾的《非強力春藥》Mighty Aphrodite及潘妮洛普克魯茲的《情遇巴賽隆那》Vicky Cristina Barcelona)。確實,我們有時會忘掉了他某部片的主要劇情線,但卻絕不會忘掉那些奇形怪狀的角色,這顯現了伍迪艾倫創造鮮明扁平人物的活力,卻也透露了他不太習慣探索角色迂迴內在的創作性格。

伍迪艾倫作品曾經最接近田納西威廉斯的時候,大概就是《我心深處》了,影片中那兩個充滿對比性的角色(棄婦與新歡),就分別由威廉斯非常喜愛的兩個女演員:《春濃滿樓情癡狂》Sweet Bird of Youth的潔拉汀佩姬,和《玫瑰夢/玫瑰圖騰》The Rose Tattoo的百老匯首演女主角瑪琳史黛普頓演出,兩人也都入圍了奧斯卡 。這部伍迪少見的嚴肅悲劇,除了顯然在向柏格曼的室內心理劇致敬之外,對女性角色纖細虛無心理的刻劃,落力之深是他作品所罕見,也頗有威廉斯作品那鬼影幢幢的氣氛。不過這部片伍迪借來了威廉斯女性人物的血肉,並非創作路線的改變,目的也是為了成全他自己的柏格曼夢,想藉此更接近柏格曼式的家庭恐慌罷了。



於是,這回伍迪艾倫把整齣「慾望街車」的故事結構全搬了過來改編,當然也不是想要重塑一個屬於自己的白蘭琪杜博,這從他一開始時,幾近於有些玩笑式地、殘忍地製造一些尷尬情境,來耍弄女主角茉莉(舊金山海灣的聚餐、笨拙牙醫師的調情),還有不斷地跳躍在現在與過去的時序中,對比她的風光與落魄,就可以明白看出,伍迪真正的意圖,應該比較接近前作《命中注定‧遇見愛》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般,藉由一種題材的諧仿(莎翁悲劇),去探索性格與命運所擾動的生命悲劇。

你會發現,影片中幾乎每個角色都在欺騙,感情上的欺騙(劈腿、外遇)、金錢上的欺騙(暗指馬多夫案)、身份上的欺騙,乃至於最糟糕也最可笑的,對自我的欺騙(我值得更好 Deserve better、我什麼都不知道 Looking in the other direction),加上伍迪藉著命運與巧合之手,殘忍地去戳破這些虛浮的泡沫,終於,讓每個人都不得不露出理智潰散、哀傷無助的真實臉孔。

然而,這部片最妙也最關鍵的部份就在於,飾演女主角茉莉的凱特布蘭琪。她以一種教人難以想像的超凡本領,強悍地介入了創作者與這個他玩弄於股掌的角色之間,她讓這個背景與性格原本十分單薄的人物(既沒有威廉斯的南方也沒有契訶夫的俄國,只有簡單的來歷背景以及她虛榮又依賴的個性),在她接近瘋狂張揚又歇斯底里的演出中,變得異常豐富又立體。一開始,她是可笑又可悲的,但隨著她一場又一場在失神、叨絮、憤怒、悲慟、狂喜間變魔術般的快速情緒轉折(一場她偽裝身份讓金龜婿上鉤,笑盈盈地講完電話後隨即大哭的戲簡直神乎其技),那內在的脆弱與不知所措的焦慮,渴求被愛與保護卻因而放任自己承受擺佈,沉溺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可以超脫出現實的殘酷,那深沉的悲劇性竟漸漸地從那神經兮兮的表象下浮現出來。她不是越來越看透虛華背後難堪真相,那個米亞法蘿的《艾莉絲》Alice,而是拿著絢麗夢境蒙蔽自己而一步步走向死巷盡頭,那個費雯麗的白蘭琪。



似乎連伍迪艾倫本人都被凱特布蘭琪的表演所深深吸引,到了影片的後半段,我真的不記得曾經看過伍迪這麼專注地,讓鏡頭幾乎是毫無保留地投入在一個演員的身上,讓這個角色、這次演出,變成了這部影片最大的意義,以致於讓他原本適用於喜劇訕笑調性的尾段故事轉折(金潔的回頭、茉莉的破滅,還有過去的秘密),在這樣強大的悲劇性中,也變得有些草率而且敷衍。

我或許可以大膽猜測(是說假設的事誰都可以瞎掰),沒有凱特布蘭琪的《藍色茉莉》,應該會有著非常不同的面貌,會更像是我們所熟悉的那個伍迪艾倫。但是,正是因為這麼不可思議的命運與巧合安排,凱特布蘭琪這個女人,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破天荒頭一遭,從導演伍迪艾倫的手中,偷走了他的電影《藍色茉莉》,變成了她自己的「慾望街車」。



(附註)

2009年,凱特布蘭琪與她的劇場導演老公所一起擔任藝術總監的「雪梨劇院劇團」Sydney Theatre Company,請來了柏格曼的親密老戰友麗芙鄔曼擔任導演,重新在舞台搬演田納西威廉斯的「慾望街車」,女主角白蘭琪自然是由凱特演出。九月從雪梨開始世界巡演,十一月到紐約甘迺迪中心演出,而後又移師到布魯克林的哈維劇院,不僅票房極佳、一票難求,凱特與費雯麗之後所有女演員們都大不相同的角色詮釋,更獲得了崩潰性、壓倒性的極佳好評,雖然不確定伍迪艾倫是否曾去看過這次新版演出的「慾望街車」,但凱特獲得《藍色茉莉》這個角色,必然與她的舞台演出經驗大有相關(我想與伍迪長期合作的選角指導茱莉葉泰勒應該有去看過)。而據凱特說,拍《藍色茉莉》時,她從未和伍迪談論過關於「慾望街車」的話題,但可想而知的是,她在演出「慾望街車」時,呈現白蘭琪的豐富經驗與對角色心理的反覆感受,絕對是讓她演出茉莉這角色如此得心應手,甚至超越文本,最完美而強力的訓練。

台長: 牛頭犬
人氣(10,176)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我的偶像 |
此分類下一篇:『娃達計劃』(一)《阿涅絲娃達芳蹤處處》Agnès, de ci de là Varda
此分類上一篇:《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

Ann
Amazing critic.
2014-01-10 03:08:11
龍鳳
这部电影我喜欢,很有内涵
2014-01-29 10:30:28
RO
我非常喜歡凱特布蘭琪
看這部片也是衝著她而非導演

我喜歡她在裡面的勢利眼、假上流,既驕傲又悲哀
她演得實在很棒

我尤其喜歡最後那一幕
2014-02-20 22:40: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