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8 22:32:47| 人氣3,9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永遠的異鄉人」(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白色女伯爵》中,石黑在上海這個充滿獨特東方情調的老城市中,擺進了眾多不同面貌的異鄉人,那包括一個沉溺在死亡哀傷中的失明美國人,一個必須賣笑陪酒養活一家子的俄國女伯爵,一個想在海外開創「更開闊的景象」的日本人,還有顛沛中求生存的猶太家庭、貧困中仍企圖維繫一絲過往尊貴的帝俄皇親、紙醉金迷的租借區居民,他們都是過客,命運讓他們從世界各個角落,流向上海,卻以更兇猛的波濤,沖散他們。

於是,那間夢想中的小酒吧,更有了獨特的意趣。

在石黑一雄的小說中,第一人稱敘事具有關鍵的地位,因為它所呈現出來那種主觀、侷限的視野,正好可以盡情地塗抹上他所著迷的某種迷濛、隱晦、虛實難辨色彩。但在電影中,要用影像來呈現這樣的情調氣氛,創作上的難度高,觀眾的接受度或許也不好。因此,石黑設計出了這麼一個汪洋方舟般的酒館,一個只存在於酒館主人腦海中的私密空間,幾乎隔絕了外面的真實世界(也包括了男女主角的真實自我),讓各種各樣的文化、音樂、人物、想像都在裡面無拘束地碰撞融合。

某些曖昧的、迴避的、難言的感情,就在這裡面慢慢地發酵起來了。

石黑一雄對眾多角色及大量情節的細膩刻劃,正適合對每個細節都要精緻雕琢的導演詹姆斯艾佛利,因此故事雖然顯得有些細瑣零碎,卻不時綻放出驚人的戲劇亮度,與感情深度。女主角娜塔莎李察遜憶起尊貴又安適的少女時期而泛淚的回憶片段,飾演公主的凡妮莎蕾格烈芙,穿著逃難中仍細心保存的禮服,挽著哥哥的手到法國大使館訪舊識的段落,還有男女主角吐露心聲的壓抑高潮,對編導兩人來說,都是最拿手的好戲,也精準地點出了這些異鄉人內在的落寞與荒涼。

遺憾的是,影片最後,當日軍入侵的戰火蔓延開來後,石黑那鬆脫真實與印象疆界的筆觸,果然成為影像上的困境,無論是男主角與日本友人的最後對話,或是男主角穿越人潮尋找女主角的段落(驚險地經過日軍槍陣),都稍嫌平板生硬,欠缺對應心理的那種幽微曲折與抽象模糊,也因此失去了石黑作品直透人心的力道。

然而,最後的畫面,詹姆斯艾佛利仍然處理得完美極了。遠方砲聲如雷,海面上一隻隻揚帆的小舟,在不平靜的波瀾中晃蕩。陌生的異鄉人,在陰暗狹窄的空間裡依偎取暖,下一站何處,誰也無法肯定。

在這個石黑作品中罕見的「團圓結局」中,艾佛利準確地呈現出一種危疑不安與溫柔踏實並置的氣氛,並將視野擴展開來,讓大時代中的離鄉、流浪、離棄,化為不可違逆的天命,無法強求,只能隨波逐流。

台長: 牛頭犬
人氣(3,9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歐洲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永遠的異鄉人」(三)《百萬殺人遊戲》13
此分類上一篇:〈過期筆記〉兩個夫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