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10 01:23:58| 人氣4,15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黑色的《壞教慾》La Mala Educacion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壞教慾》La Mala Educacion

坎城影展時,媒體性致沖沖地問阿莫多瓦,他的最新作品《壞教慾》是不是他的「自傳性電影」,而阿莫多瓦面對這個蒼蠅撲糞般的火辣提問,卻四兩撥千斤地回答說,《壞教慾》是一部「黑色電影」Film-Noir。

喔!是一部黑色電影。媒體、影評人、觀眾們不旦沒被阿莫多瓦顧左右而言他的回應所激怒,卻反而宛如大夢初醒,紛紛在標題上、評論中、筆記裡為這部片留下了斗大的「黑色電影」註記。

阿莫多瓦拍「黑色電影」是件新鮮事嗎?他的《鬥牛士》Matador在外觀上就很有「黑色」的味道,《高跟鞋》Tacones lejanos也是部充滿「黑色」魅力的作品,而《慾望法則》La Ley del deseo和《顫抖的慾望》Carne tremula也都可以說與「黑色電影」沾得上邊,所以「黑色電影」在阿莫多瓦的作品中,並不算罕見。

只是,這幾年來,從《我的母親》Todo sobre mi madre到《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甚至是更早一些的《窗邊上的玫瑰》La Flor de mi secreto),阿莫多瓦對這個世界所流露出的溫柔感性,已經大大壓過他早期拿性與謀殺大肆張牙舞爪的偏鋒性格。所以,「黑色電影」這個標籤的重現,似乎正昭告著過去的阿莫多瓦,已經按捺不住而再度現身了。

其實,就「黑色電影」這個類型中具有關鍵地位的影像風格上來說,《壞教慾》也只有最後三分之一才算是有典型濃郁的黑色氣味(整部片仍然是那麼令人熟悉的色彩繽紛),但是,阿莫多瓦卻天才地在這部「全是男人」的電影中,塑造出了一個足以震盪影史的「黑色女人」。

這也得歸功於出色的墨西哥演員蓋爾賈西亞柏納,精采地將黑色電影裡足以與「冷硬偵探」分庭抗禮的「黑色女人」(或稱為蛇蠍美女),由外而內地詮釋出「她」的複雜性來。她是美麗、謎樣、充滿性誘惑力的,介乎一點點的純潔,與更糾結的心機之間,代表著慾望的困惑、生存的失落與救贖的無望。

「他願意讓我不時能夠擁有他,但卻僅只於肉體上」片中的「男主角」這麼形容這個神秘的舊情人/新戀人。

在阿莫多瓦豐富的鏡頭語言中,蓋爾賈西亞柏納在片中的角色,在多層次的身份轉換之間(包含了扮演、偽裝與真實),展現了彷彿來自於洛琳白考兒、芭芭拉史坦葳及瑪琳黛德莉等,種種經典的黑色女人印象(雖然外型比較像《永不妥協》的茱莉亞蘿勃茲),並從中找尋到那股迷人的危險、肉慾、冷酷卻也是悲傷、陰沉的特質,進而深化了影片悲觀感傷的情感內在。

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壞教慾》這部黑色電影中,並沒有傳統的「冷硬偵探」角色(其實在幾部最成功的黑色電影,如《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裡也沒有),但卻聰明地借用了「冷硬偵探文學」(堪稱黑色電影公式的源頭)常見的第一人稱敘事,藉由角色局限的視野(非全知觀點)來開展故事,參雜了個人情感與想像,讓影片呈現出更主觀的、表現主義式的情境來。

於是在《壞教慾》裡,阿莫多瓦大方地將他的創作權,拿出來與一個名叫「安立奎戈達」的導演分享,片中插入的一大段「影片中的影片」《到訪》(一開始是導演讀劇本時的想像,後來觀眾才明白那是真正的電影面貌),正是由這個「安立奎戈達」所執導的作品。而這部「影片中的影片」的編劇,正是他年少時的同學,劇本中的故事,一部份即是他們兩個的真實境遇。

這部《到訪》開始於一段虛構的狂想,接著便跳進了往日甘苦交雜的愛情回憶裡,然後又跳回到狂想來。導演修改了它的結局,不料卻意外地將故事變得更貼近真實。而在影片殺青的同時,一名不速之客來訪,又帶來了一個痛苦不堪的「真相」故事。

來自於年少的愛人,來自於導演本身,來自於不速之客,三種不同的角度,阿莫多瓦在此更採用了好萊塢黑色電影中並不罕見的倒敘文本(《雙重保險》也算是始作俑者),讓觀眾在已經知道事情的結果之後,才慢慢揭露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緣由,刻意營造出一種迷惑的懸疑感,與無望的悲劇性,更讓影片「黑色」的無力與焦慮濃度大大地增強。

如此看來,《壞教慾》確實是有著「黑色電影」的血統的。但是,如果把整部片的重心,全都擺在「黑色」這個主題上來看,卻又是中了阿莫多瓦的詭計。因為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緊緊扣住整部影片的,其實就是在教會學校裡,那段因神父介入而無法成全的年少愛情。

雖然就只有那精簡的幾個片段,阿莫多瓦(雖然該說是安立奎戈達)細緻又滿溢著情感的鏡頭,無法掩飾地將那股刻骨銘心的愛戀,拍得就如親身經歷,而含著淚水在沉思追憶一般,極其感性又柔軟。而記憶中那兩個男孩的模樣、笑容、聲音,更像是鬼魂似地,縈繞在故事的每個角落,眷戀不去。

於是我彷彿能夠知道,為什麼阿莫多瓦會用「黑色電影」來形容這部作品。因為在黑色電影中,這世界就是個充滿焦慮與疏離的沙漠,而愛情或許是綠洲,也可能只是海市蜃樓(註),而每個人註定要面對的,都是荒涼與寂寞。對阿莫多瓦來說,佛朗哥獨裁政權下,是教會學校的封閉冷酷,冷峻地扼殺了一段美麗而短暫的愛情。然而,在已經是自由開放的後佛朗哥社會裡,貪婪、慾望、仇恨與謊言,卻如歷史重演一般,依然殘暴地阻隔了隱然相繫的情意。片中的導演最後孤獨地將自己關在巨大的鐵門陰影內,正如同許許多多「黑色電影」的英雄人物,在解開謎團、抓住正義之後,卻仍是孑然一身的處境。

再拉進影片中兩則看似毫無關連的小故事(冰雪中的自行車旅者與鱷魚池中的婦人)來看,那股對於死亡近乎無動於衷的淡漠,像是更呼應了影片中對愛情與生命的悲觀感嘆。

《壞教慾》這部作品究竟含有多少阿莫多瓦「自傳性」的成份?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看看裡面有多少「黑色」的份量就知道了。

(註)那句話粗略地延伸引用自Thomas Schatz著、李亞梅譯的「好萊塢類型電影」一書硬漢偵探片的章節中。

台長: 牛頭犬
人氣(4,15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歐洲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英雄教育》Napola
此分類上一篇:《威尼斯早晨》Lundi matin

妮子
那鱷魚池中的婦人的新聞是發生在泰國耶,不知為何他看成台灣!
2006-06-21 03:01: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