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拉赫瑪尼諾夫開始寫一首d小調的交響曲(交響曲第1號),該年8月30日完成全曲。兩年後,1897年3月15日,在彼得堡由葛拉祖諾夫指揮首演。但是這次首演竟是空前的大失敗,俄國五人幫的庫宜(César Antonovich Cui)説,這是地獄的音樂,並下了許多酷評。拉赫瑪尼諾夫大受刺激,直到1901年完成「為兩台鋼琴的組曲第2號」與「鋼琴協奏曲第2號」之3年間,因憂鬱症與喪失自信而幾乎無法作曲。
1900年,他開始寫「鋼琴協奏曲第2號」之後,很快就著手寫「大提琴奏鳴曲」。善於演奏鋼琴的音樂家,有時候會在意外的方向譜出傑出作品。李斯特是如此,蕭邦是如此,拉赫瑪尼諾夫亦復如此。蕭邦寫奏鳴曲,使用的樂器在鋼琴以外唯一挑選大提琴。好像有人問拉赫瑪尼諾夫「不寫小提琴奏鳴曲嗎?」他回答,「我已經寫了大提琴奏鳴曲,就不需要小提琴了。」蕭邦搞不好也有同樣心情。無論如何,拉赫瑪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與蕭邦的大提琴奏鳴曲,鋼琴部分比鋼琴曲還難彈奏,並在曲中擔負很大的角色。拉赫瑪尼諾夫認為鋼琴部分不只是伴奏,而是與大提琴站在對等的地位。
此曲獻給作曲者的朋友、大提琴家布朗多柯夫(Anatoliy Andreyevich Brandukov),並在1901年12月2日於莫斯科由他與作曲者本人首演。布朗多柯夫也是首演「悲傷三重奏曲」的大提琴家。首演後拉赫瑪尼諾夫可能修改過,因此初版樂譜記載1901年12月12日。
全曲有4個樂章:
第1樂章 緩板,不很快的快板,中板(Lent-Allegro moderato-Moderato) g小調,3/4—4/4拍子。
(馬友友大提琴,Emanuel Ax鋼琴) https://youtu.be/29RmWtktD70
音樂一開始,大提琴好像在黑暗中摸索,然後逐漸現出其樣貌。在大提琴奏出優雅的旋律時,鋼琴常常要演奏細碎難彈的走句,或是甜美又厚實且常有10個前後的琴音。然而,這不是早期古典音樂那種帶有大提琴助奏的鋼琴奏鳴曲,而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鋼琴,幫大提琴演出很具魅力的音樂。採用奏鳴曲式的第1樂章,全章令人感覺到厚雲覆蓋的憂鬱的俄羅斯大地。緩慢的序奏,然後進入指定要配合主要聲部( colla parte)的第1主題,然後是第2主題上升的旋律。鋼琴聲部支撐大提琴歌唱,
第2樂章 詼諧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 c小調,12/8拍子。3段體。
(馬友友大提琴,Emanuel Ax鋼琴) https://youtu.be/0fZwD-Jq554
這個樂章有詼諧曲風格,還略帶粗野氣氛。1小節裡包含12個8分音符的3連音或6連音的斷續音,這種音型不斷連續下去。不久進入中間樂段,出現聽來比較和平的2分音符。但這種和平不能維持多久,音樂又回到前面倉促的旋律。這樂章在這不安的餘韻中消失。
第3樂章 行板(Andante) 降E大調,4/4拍子。
(馬友友大提琴,Emanuel Ax鋼琴) https://youtu.be/6jclP3RMPs8
(Rostropovich大提琴,Horowitz鋼琴) https://youtu.be/UcfkyW_uVBQ
這是美麗的徐緩樂章,有時候也當大提琴小品曲而單獨演奏。雖然是降E大調的樂曲,但以略加改變的和弦開始,以釀出拉赫瑪尼諾夫那種不安的情緒。接在鋼琴纖細的導奏之後,大提琴就開始歌唱,情調很浪漫。
第4樂章 活潑的快板—中板—活潑的(Allegro mosso-Moderato-Vivace) G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馬友友大提琴,Emanuel Ax鋼琴) https://youtu.be/hRwhceEutWw
這樂章有點像鋼琴協奏曲第2號的終曲,快速活潑的部分與充滿抒情的部分交替出現。從第3樂章的浪漫抒情,一進這樂章就從主音出現號曲似的導奏,以及凱旋似的第1主題,接以堂煌的第2主題。這情調異於第1、2樂章的不安與憂鬱。發展部好像在回憶戰鬥。再現後,
速度稍慢(meno mosso),像是在祈禱,最後是模仿第1主題結尾的雄大尾聲部。
(Lynn Harrell大提琴,王羽佳鋼琴) https://youtu.be/6Y7eMee_GYA
(Mitislav Rostropovich大提琴,Alexander Dedyukhin鋼琴) https://youtu.be/on88UvcgYy4
(Natalia Gutman大提琴,Elisso Virsaladze鋼琴) https://youtu.be/YrXMpfwnbQ4 有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