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史特勞斯的「來自義大利」(Aus Italien)作品16,TrV147既非交響曲亦非交響詩,是一首「交響幻想曲」。是史特勞斯在1886年譜寫的管弦樂曲,也是他第1首帶有標題的作品。
史特勞斯受發堀他才能的指揮家漢斯·吉多·馮·畢羅男爵(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1830-1894)的影響,以絕對音樂為其志向,於1884年譜作「交響曲」(第2號。其第1號沒有出版,作曲者也沒有予以編號),但後來又受作曲家亞歷山大•立德(Alexander Ritter)的影響而對李斯特、華格納等人的標題音樂發生興趣。雖然「來自義大利」是史特勞斯的第1首標題音樂,但曲中沒有描寫性表現,且有採用奏鳴曲式等4樂章架構,因而有交響曲的風格,成為史特勞斯把創作中心從絕對音樂移到標題音樂的過渡作品。
1886年,史特勞斯辭去邁寧根宮廷樂團的工作,在4月到8月之間,聽從布拉姆斯的話到義大利旅行。此間他寫此曲的草案,旅行之後,在慕尼黑完成全曲。樂曲呈獻給畢羅。就如標題所示,作曲靈感來自義大利旅行,尤其強烈反映對羅馬與拿坡里的印象。不過史特勞斯卻説:「這並不是敘述羅馬與拿坡里驚人的自然美景,而是表現看到這些美景時的感情。」
首演是1887年3月2日,在慕尼黑,由慕尼黑宮廷管弦樂團演奏。聽眾的反應贊貶都有,不能説是成功,但給史特勞斯寫標題音樂的信心。
史特勞斯在20歲以前,有遵守傳統的保守作風。他在18歲時寫的圓號協奏曲第1號,是當時的傑作。這首煇煌的作品充滿喜悅,甚至可以説是古今圓號協奏曲當中的最高傑作。這曲依順傳統採3樂章架構,是沒有標題性的絕對音樂,聽來像是莫札特或舒伯特寫的。是真正屬於天才的作品(https://youtu.be/s68W8KDp5eM )。
然而,在此之後,史特勞斯在交響詩方面,連續創作許多傑作。交響詩「死與變容」,「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提爾愉快的惡作劇」,「英雄的生涯」⋯。每一首都有明確的標題,並把李斯特所創始的交饗詩予以擴大,在音樂史上加入新的一頁。最後史特勞斯又轉變為歌劇作家。
他的成名作「唐璜」完成於1888年,當時他24歲。不管是圓號協奏曲第1號或「唐璜」,都是高度完成的作品,不會給人年輕時的作品的印象。不過,在其間譜作的交響幻想曲「來自義大利」,則有比較不同的氣氛。這首作品實質上是交響詩,卻有交響曲般的4樂章架構。這會令人有模糊的感覺,還加上一個「交響幻想曲」這種以後都不會使用的名稱,也會使人覺得這是過渡時期的作品。
史特勞斯在此曲之前已經寫過兩首交響曲,因此此曲也可以認為是在其延長線之上,但也可以認為是離開先前的路線,轉換到叫交響詩的標題音樂路線。也許他在此時的躊躇形成「交響幻想曲」這種曲名。「來自義大利」採4樂章架構,因此也可以看成像貝多芬的「田園」那種標題交響曲,但其架構沒有那麼嚴密,因此也有人批評為「由類似4段部分的音樂組成」。各樂章都有副題。
第1樂章 「在坎帕尼亞」(Auf der Campagna): 行板(Andante),3段體。
(Riccardo Muti指揮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bkLxU9oN6Pg
雖然是初期的作品,但在第1樂章開頭,就有理查•史特勞斯那種寬闊的聲響,但沒有後期作品那種不易親近的氣氛。在美艷的弦樂合奏與豎琴伴奏上展開的木管樂器,巧妙的描出坎帕尼亞地方日光照耀的海與山,規模很大。
史特勞斯應雜誌社的要求,曾為此曲的各樂章寫了解說:第1樂章「是再現從趣伏里(Tivoli)的埃斯特(Este)別墅,晀望浮在灼熱太陽中的廣大羅馬坎帕尼亞時的感觸的前奏曲。」
據說,鋼琴大師李希特很喜歡這個樂章。
第2樂章 「在羅馬遺跡」(In Romas Ruinen):很有精神的快板(Allegro molto con brio),奏鳴曲式。
(Riccardo Muti指揮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Wki96BEgJXw
這樂章的草稿在羅馬卡拉卡拉浴場(Terme di Caracalla)寫下。「消失的榮光的幻想般影像,表現在輝煌的現實中的悲哀與苦惱。」
第3樂章 「在蘇連多的海岸」(Am Strande von Sorrent):小行板(Andantino),自由的奏鳴曲式。
(Riccardo Muti指揮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Yivxrs9EVME
管絃樂精緻的描繪,會令人想起印象主義的音樂。木管樂器的顫音與弦樂器的滑音,溫暖的微風,音樂表達出來的氣氛會令人陶醉。「風吹葉騷動,小鳥歌唱。自然界所有精緻的聲音,大海遠處的浪聲,再加上有點寂寞的歌聲。」
第4樂章 「拿坡里人的生活」(Neapolitanisches Volksleben):終樂章,很快板(Finale. Allegro molto),奏鳴曲式。
(Riccardo Muti指揮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jZEOeaN4iaU
「第1主題是有名的拿坡里民謠。這瘋狂似的管絃樂吵鬧聲,在主題快活的交錯聲中,描出熱鬧吵雜的拿坡里。」史特勞斯以為是民謠而使用的歌曲,其實不是民謠,而是當時流行的登山纜車的招牌歌曲( Funiculì funiculà),以致於他每次演奏此曲,就需要付給作曲家一筆著作權費。
拿坡里人的生活很有活力,有點吵鬧。小孩跑,大人也跟著跑,有時很浪漫,有時會吵架。這時飄來「登山纜車」,也不吵架了,也不煩惱了。這是很快活的城市,這是很快活的音樂。
這不是交響曲,也不是交響詩,是更自由的描述情景的交響幻想曲。這種自由的筆觸,更能讓史特勞斯描出他所看到的義大利的氣氛。或許這種音樂才隱藏真正的史特勞斯。
Slova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https://youtu.be/XVMwSeI1k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