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28 22:12:46| 人氣2,19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漫談20世紀的電影音樂(2)-「亂世佳人」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塔拉的主題」( Tara's Theme )

「亂世佳人」是一部1939根據小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的英文同名小Gone with the Wind」改編的美國電影。男女主角分別由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和費雯·麗(Vivien Leigh)扮演。

原著小説的中譯本有近30種之多,中譯名稱有「飄」,「亂世佳人」等。但傅東華於1940年使用「飄」後,為多數譯者所沿用。譯成「飄」很有文學氣息,而且傅東華的中譯本把書中角色的名稱也譯得很中國化,因此是極易閱讀的名譯本;電影片名譯為「亂世佳人」,則是顧及賣座的譯名,也道出電影主角的角色,觀眾也易記;但為追念古老的南部美國好時光-雖然那是建立在非洲有色民族的犧牲上-表現南部人們的失落感與哀傷感,以及一種「莫可奈何」的心情,就不如原著書名Gone with the Wind──「隨風而去」。(本文有關該書的譯名,都沿用傅東華的中譯本)

原著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誕生在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畢業於華盛頓神學院後,進入全美屈指名校史密斯學院(馬薩諸塞州)就讀,但在一年級時因母親去世而輟學,進故鄉亞特蘭大報社當專欄記者。

1926年,她在自家樓梯跌倒而腳部骨折,在病床上被她第2任丈夫勸說而開始寫小説「飄」。她從最後一章開始寫,費6年的歲月(也有説是10年)而完成這部巨著。

據說,她只是寫著好玩,沒有出版問世的意思,但把原稿交給一位在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當編輯的友人看過之後,情形就轉變。該出版公司打算在出版小説以前,把製作電影權賣給製片公司。但MGM、華納、20世紀福斯、RKO等公司都拒絕構買,因為這是無名的新作家的處女作。

1936年「飄」一書出版,沒想到空前大暢銷,到現在為止,推估在全世界銷售3000萬部。1937年,瑪格麗特·米切爾因「飄」而得普立茲獎。讀者與出版公司不斷要她寫續篇或新作,但在「飄」以後沒有再做創作活動。

「飄」在19366月出版後,馬上在全世界暢銷,次月,製片家大衛•O•·塞爾茲尼克就獲得製作電影權,化3年時間與390萬美元(現在該值數千萬美元)製作費,完成長達3小時42分的大長編電影「亂世佳人」,並在19391215日世界首演而得到空前票房。這是MGM與塞爾茲尼克製片廠製作的彩色敘事大戲劇片,也是在製作費與廣告費上化大錢的第1部影片。本片在1940年的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十三項提名,最終拿下囊括最佳影片在內共得八個獎項。其中最佳女配角獎得主海蒂•麥克丹尼爾,是奧斯卡史上首位獲獎的黑人;而最佳女主角獎得主費雯•麗又是首位英國籍影后。(有關原著與電影,請參閱維其百科「飄」與「亂世佳人」條)

原著書名「Gone with the Wind」也是片名,乃取自英國詩人道松Ernest Christopher Dowson)的愛情詩「西拉那」Cynara)。電影一開始映出片名、演員表、工作人員、導演等等,其背後的音樂就是「塔拉的主題」,作曲者就是負責本片配樂的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18881971)。接在演員等的字幕後,會映出下面這段文字:

“Ther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for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那裡曾經是騎士們和棉花田的世界,人們稱它為古老的南部,
這美麗的世界,已豪爽的謝幕。
在這裡曾看到最後的騎士們與他們的美麗淑女,主人和奴隸,
這些現在已成為只記載在書上的如煙往事。
偉大的文化,隨風而去
⋯⋯

這段字幕的配音是一首美國的民謠歌曲「迪克西」DixieI Wish I Was in Dixie。這是19世紀最具特色的美國音樂之一。 在美國內戰期間,此歌被採納為實際上的邦聯國歌。

(影片開始時的「塔拉的主題」與「迪克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NuDkQxHGA

上面的文句,表示一個文化被戰爭這陣烈風吹散而消失。南北戰爭打碎南部的貴族風格文化社會,人們在敗戰的荒廢中重新建立新的秩序。本片的故事,就是描寫南部的大地培育出來的女主角郝思嘉,在這混亂當中如何堅強的活下來的故事,也是她激烈如火的愛情故事。南部的大地塔拉(在小説裡創造的虛擬鄉村,為故事的舞台)的主題,也就是郝思嘉的主題。

本片配樂的作曲家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18881971),是奧地利系的美國作曲家。他獲得26次奧斯卡音樂獎提名,贏得3次大獎,是電影音樂大作曲家之一。「亂世佳人」也獲得奧斯卡音樂獎提名,但敗給「綠野仙蹤」

AFI2005年選定的「美國電影音樂最佳25片」中,本片音樂僅次於「星際大戰」而得第2名。

史坦納的祖父是維也納河畔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的經理,父親經營維也納遊樂園,母親是芭蕾舞者。他的教父是理查‧史特勞斯。18946歲時學鋼琴於艾斯拉(Edmund Samuel Eysler),18979歲時,出版第1首作品歌曲「讓你再次親吻」(Lasse einmal noch dich küssen)。1904年進入維也納樂友協會音樂院(現在的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學對位法於羅伯特·富克斯(Robert Fuchs)、學作曲於費利克斯·魏因加特納(Paul Felix von Weingartner)、學和聲法於郝爾曼•格雷德納(Hermann Graedener),學小提琴於阿諾•羅賽(Arnold Josef Rosé)。同一時期,他也上馬勒的課。

16歲時寫輕歌劇「美麗的希臘姑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剛好在倫敦而被分類為敵性外國人,但得西敏公爵(Duke of Westminster)發行的出國文件而在1914年底來到紐約,當時只帶32美元。他以編曲者、管弦樂編曲者、指揮家等身分,在百老匯音樂劇界工作15年。

1929年,為了製作電影版「李歐•里塔」(Rio Rita)的音樂,RKO邀請史坦納到好萊塢,而1933「金剛」King Kong)的電影音樂,讓他的名聲大響。之後,他寫了300部以上電影的音樂,也成為華納公司音樂部門最有名的作曲家。有關他的電影配樂作品,請參閱維基百科「Max Steiner filmography」條。

20世紀在好萊塢發展的電影音樂,到現在仍受大眾歡迎。傑出的電影,必然配有令人不忘的音樂。如「法櫃奇兵」、「星際大戰」等。建立這種音樂基礎的,就是馬克斯•史坦納。他的配樂作品,除上述「金剛」外,還有「亂世佳人」北菲諜影等知名影片,可以説是支撐當時好萊塢電影音樂的大角色。

電影音樂常動人心弦。即使銀幕上只有一片牆壁,如果配樂是灰暗的,那就會令觀眾覺得這牆壁一定有什麼問題;如果配樂是快樂的,那就會令觀眾覺得這牆壁快樂;如果配樂是恐怖的,那就會令觀眾覺得這牆壁有點恐怖。這就是音樂的魔術。

193040年間,好萊塢艾佛瑞·紐曼Alfred Newman19011970,有名作品有1955年電影「生死戀」(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的配樂),史坦納,埃里希•康果爾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18971957有名作品有電影「俠盜羅賓漢」的配樂3位音樂家,使用大管弦樂團寫配樂,形成電影音樂的黃金期,有時候也稱3大師時代。史坦納建立電影音樂的基礎,開發許多配樂手法。他在1929年開始寫配樂,當時正值電影從無聲變有聲的初期。史坦納很喜歡給映像配樂的工作,為「金剛」配音時,他創造底線樂譜(暫譯,underscore)手法,配合畫面譜寫配音,用音樂描述場景,加強氣氛。這在當時是很嶄新的作法。所謂底線樂譜」手法是在樂譜上寫下對白或場景,然後譜作襯托講對白的人物的心情、環境等的配樂。在他留下的手稿中,可以看到「底線樂譜」手法的情形。請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r25F9t6Es 前兩分鐘畫面。
「亂世佳人」
片長約4小時,史坦納所寫的樂譜達458頁。他把對白都寫在樂譜上,以避免音樂與對白背道而馳。不單如此,他還讓音樂配襯場景的氣氛。在「亂世佳人」裡,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情形。他甚至把映像難於表現的心裡部分,用音樂描述出來。

例如在「亂世佳人」1部即將結束處,女主角郝思嘉回家鄉後,大家都找她要吃的,還説人手不夠等等這些都是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她無奈,獨自無助的走到荒廢的田園裡,(這時候「塔拉的主題」非常虛弱),驀然看到有根蘿蔔(?)(這時候音樂稍微轉強,有食物了!),拔起來拂去泥土,生吃一口卻難於下嚥,她慢慢撲倒在地上(音樂又低沉下去)!不久她慢慢堅強的站起來,對天發誓,「上帝是我的見證!我再也不要挨餓!」(音樂一再轉調,並逐漸高昂轉強。「塔拉的主題」再現,這一次堅強而到高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0MGDxqzSM

史坦納在電影音樂的貢獻31. 讓音樂密切配合畫面,2. 確立「底線樂譜」手法,3. 用音樂創造戲劇。

歐洲歌劇技巧,融進電影裡。他的音樂與19世紀的歐洲音樂很有關聯。把浪漫主義音樂的好處都拿來運用。浪漫主義音樂常常轉調到很遠的調,他很會運用這種調性的變化,來説明情節的變化。他把華格納「主導動機」的手法運用到「亂世佳人」裡,因此塔拉,郝思嘉的父親、甚至媽咪(服伺郝思嘉的佣人)等人都有「主導動機」,而且隨著不同場面有不同表情。讀者看這部影片時,就仔細聽其配樂吧。

 

台長: 雲翁
人氣(2,190)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漫談 |
此分類下一篇:漫談20世紀的電影音樂(3)
此分類上一篇:漫談20世紀的電影音樂(1)

Scott Lin
學華格納的
2020-03-29 10:52:48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20-03-29 12:25: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