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1-29 18:44:12| 人氣1,3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瑞:鋼琴五重奏曲第2號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佛瑞最晚年的傑作,創作於1921年,當時佛瑞76歲,並且罹患很嚴重的聽覺障礙。據說,其嚴重程度超過貝多芬。他只能聽到微弱的聲音,而且其聲音毫不傳真,尤其是高音與低音特別亂,聽到的聲音常相差2度或3度。以這種聽覺,如果是平常人,根本無法聽音樂,更何況創作音樂。

在這種情況下譜寫的這首五重奏曲,卻會令人感覺到崇高的氣質。而其深淵的内容與已達枯淡境界的技法,使此曲成為佛瑞室內樂最高的作品。

此曲著手於1919年夏天,在兩年後的19212月完成。其譜寫順序是第2樂章、第3樂章、第1樂章、第4樂章。

1919年夏天,佛瑞旅居上薩瓦省(Haute-Savoie)阿奴西--宇(Annecy-le-Vieux)村。他在此地完成歌曲集「幻影」作品113後,接著開始寫鋼琴五重奏曲作品115。據法國研究佛瑞的音樂學者倪克都(Jean-Michel Nectoux)説,佛瑞很早就有寫此曲的構想,並長期在推敲。只是他自1905年就擔任巴黎音樂學院院長,以致無暇譜作此曲。

1919926日院方續聘佛瑞1年,這時他已經是74歲,大家都知道他的聽覺障礙愈來愈嚴重,體力也在衰退,延聘1年,事實上是勸告退職。於是他得以離開公務,享受自由。

191912月到19204月之間,佛瑞旅居蒙地卡羅與尼斯繼續作曲,但在蒙地卡羅得流行性感冒,耽誤了數週。1920426日佛瑞任命為巴黎音樂學院名譽院長,並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這是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勳位勳章。

1920年夏天,佛瑞在安錫湖(Lac d'Annecy)湖畔的Veyrier-du-Lac村的Fésigny城,與友人夫妻與其兒子們度過。當時已完成第23樂章,第1樂章寫了一半。101日佛瑞辭去音樂學院院長之職,12月在巴黎完成第1樂章,次年2月在避寒地尼斯寫完第4樂章而完成全曲。此後到3月,佛瑞譜作船歌13號、紀念拿破崙逝世100週年的「送葬歌」等作品。

1921521日在巴黎音樂學院舊禮堂首演這五重奏時,佛瑞因耳疾已不克擔任鋼琴部分的演奏。這次首演非常成功,聽眾興奮如狂。佛瑞的次子菲立普敘述當時的情形説:

「最初的幾個小節一開始,聽眾只能愕然受驚⋯⋯隨著音樂進行,人們愈來愈興奮,其中參雜一種悔恨的心情,覺得他們好像不該忽視還能寫這麼傑出作品的這位老人。當最後的和弦消失時,聽眾都站起來,對躲在廣大大眾席沒有辦法聽到自己所寫任一個音符的佛瑞伸手大叫。他搖頭走到大眾席前方,那是一個孤單的人影。他放眼看過白遼士、李斯特、蕭邦與華格納等人體驗燃燒的時間的禮堂。聽眾都如痴如醉。他在沉重的外套下,看來瘦弱,毫不經心⋯⋯。」

聽到這次首演的聽眾所引起的感激與感謝之念,以及佛瑞最在意的巴黎音樂家與朋友們的反應與稱讚的言詞給他很深的感動。但是回家後,他對家人說:「當然,這種演奏會很可喜,但此後的作品,其品質不能掉落,想到這一點,心情就很重⋯⋯。」

此曲獻給法國作曲家杜卡斯(Paul Dukas),他住在巴黎,對佛瑞來説像是鄰人,佛瑞也很尊敬他。此曲手稿則送給畫佛瑞肖像也協力支援他窮狀的畫家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薩金特後來把手稿贈送給哈佛大學圖書館。

佛瑞的創作期間常常依作曲年代而分為第1期(1860 - 1885年)、第2期(1885 - 1906年)、第3期(1906 - 1924年)等3期。這首鋼琴五重奏曲第2號屬於第3期的作品,非單是第3期的傑作,也是佛瑞器樂曲的最高峰作品。同時,也是為數不多的鋼琴五重奏名曲當中,成為一首「集佛瑞作風大成」的頂尖傑作。這首傑作,在佛瑞當音樂學院院長最後期間的假日,在大約14個月的期間裡譜寫。他的生活或健康在這時候已見減退,但沒有影響到他的音樂的品質或情調。顯然,這裡有一股讓老人家的熱情與能源高揚的某種東西。

鋼琴五重奏曲的代表性作品,有舒曼(1842年)、布拉姆斯(1864年)、德弗乍克的第2號(1887年)、法朗克(1879年)等作品,但長度恰到好處,或把鋼琴與弦樂四重奏奏這兩種完全不同音質調得很均勻的作品極為少見,而佛瑞的作品,尤其在20世紀初,似乎獨放光彩。

此曲採含有詼諧曲樂章的4樂章架構,在他晚年一連串室內樂曲作品中,採用4樂章架構的只有這一首。曲中充滿佛瑞的特徵,如描出弧形的長旋律,有暗示性的短音型,對弱拍的和弦形成切分的聖詠樣式的主題,以8度跳躍的音型等,這些都有持久的活力與鮮明的輪廓。

倪克都説:「在第1號那種單調無趣的重覆部分已不再,在第2號裡可聽到像大河流那樣以無法抗拒的力量拉人進去的壯大的歌聲。從中提琴傳出來的舒適的樂句產生的高揚感,以及弦樂配合連續不斷的鋼琴逐漸發展這樂句的情形,使開頭的呈示部呈現雄大的感動。雄大的感動,在佛瑞的作品中少有例子。」他還説,第1號的「新鮮的彩虹色光輝」,到第2號轉移成「豪華的黃金色光芒」。

此曲的過門樂句聽起來多有管弦樂似的弘大,關於這一點倪克都解釋説,這不單是樂器的聲音較大,也因重疊樂器的方法富於變化使然。鋼琴聲部的寫法,則不同於過去作品多用低音域的8度音,而較重視中音域,因而使音樂較為輕快,琶音則修飾弦樂對位法風格又富於旋律的曲趣。弦樂的處理則富於變化而靈活,尤其與鋼琴配合時,或用第1小提琴與大提琴,或用第1小提琴與中提琴等兩把或3把強調旋律線,這是佛瑞較有獨創性的作法。還有,中提琴在第1樂章、第2樂章與第4樂章的開始處擔任很重要的角色也應該加以注意。

全曲有4個樂章:

1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c小調,3/4拍子,奏鳴曲式。
(Schubert Ensemble of Londonhttps://youtu.be/JrMochYB1vs
(Pascal Rogé
鋼琴,Quatuor Ysaÿe) https://youtu.be/RyfPpwZe0_U

與第1號一樣,音樂開始於鋼琴的琶音,但沒有以前那種輕快的情緒,這裡有的是充滿急迫的氣氛。這分散和弦擔任宣告奏鳴曲式區分各部的角色。在這分散和弦上面由中提琴提示的旋律就是第1主題,之後依次加進大提琴、第2小提琴、第1小提琴以發展第1主題。 在第1主題之後有兩個曲趣,究經該以何者為第2主題有兩種見解,倪克都認為該以緊接下來的為第2主題,再其次的為副題,但也有人認為緊接下來的是過門樂句,在此之後出現在鋼琴上面的曲趣才是第2主題。在呈示部最後出現的以兩度音程上下的動機,在尾聲部擔任很重要的角色。

在第2期的室內樂作品曾在發展部提出新的主題,但在此曲則不再提出,簡潔而緊密但富於活力。發展部由第1主題的模仿開始發展,經過門樂句而到鋼琴上面曲趣的發展,再由第1小提琴暗示第1主題以準備再現部。

在再現部,第1主題與開頭同樣的音高出現在弦樂,但鋼琴的分散和弦則為降E大調而不是c小調。其他的曲趣也發展著再現。長大的尾聲部則彙總這些曲趣而呈現「第2發展部」的樣貌。最後形成C大調的壯麗高潮。

關於這個樂章的架構,也有人認為是奏鳴曲式沒錯,但也可解釋為3個主題依次出現的「A-B-C-A'-B'-C'-A''-B''-C''-尾聲」架構,而且在尾聲部再次彙總ABC。在第2樂章以後的各樂章,雖然在細部有些差異,但都可以看到與此同樣的架構。

2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o)降E大調,3/4拍子。
(Pascal Rogé鋼琴,Quatuor Ysaÿe) https://youtu.be/CoapXJzm7CM

這是佛瑞最嶄新的樂曲之一。倪克都説:「這首幾乎像風一般吹過去的狂熱詼諧曲,漂浮著一種奇異的氣氛。」「這是遠離典型樣式的詼諧曲」,其曲式雖可依照奏鳴曲式區分為呈示、發展、再現、尾聲各部,但不同性格的要素互相結合、重疊而形成某種統合,倪克都這麼説。

鋼琴的右手帶著中提琴與大提琴的撥奏,提出急速上下音階的第1主題。在這部分,佛瑞就接近無調音樂。第2主題以降B大調由小提琴奏出。在這裡會出現多數的主題要素,但完全是調性音樂,而第1主題的急速旋轉與第2主題的悠長起伏成鮮明的對比。

3樂章 中庸的行板(Andante moderatoG大調,4/4拍子。以奏鳴曲式為基礎。
(Pascal Rogé鋼琴,Quatuor Ysaÿe) https://youtu.be/XmQU0UTyzvU

高雅的第3樂章與第1樂章都是此曲中最傑出部分。倪克都説,這樂章唱出「所有看在眼裡的悲哀」,「鋼琴與弦樂,以無限溫柔的表情交談。」

此樂章依據奏鳴曲式譜寫,並由3個曲趣構成,但究以何者為主要主題則在不同學者之間,有不同解釋。這裡就依序為導奏、第1主題與第2主題。

弦樂四重奏開始奏出靜靜發問似的導奏,然後由鋼琴提出充滿清純情感的柔聲曲調。鋼琴與弦樂對話。第2主題是e小調,鋼琴彈出聖詠似的緩慢旋律。這種聖詠主題也出現在後來譜作的大提琴奏鳴曲第2號與鋼琴3重奏曲的徐緩樂章中,成為佛瑞第3期樣式的特徵之一。

在發展部與再現部中也依同樣的次序出現這3個曲趣,但在變奏、模仿等多樣音樂表現中,逐漸重視第2主題。尾聲部就以這聖詠主題為中心,表現安靜和平的表情而結束。

4樂章 很快板(Allegro moltoc小調,3/4拍子,自由的輪旋曲式,但也有說是一種接近輪旋曲式的奏鳴曲式。
(Pascal Rogé鋼琴,Quatuor Ysaÿe) https://youtu.be/2-OPA0DcljQ

倪克都説:這「雖然採用c小調,卻是滿溢喜悅的樂曲。」在這裡可以看到佛瑞滑順的筆觸。他還稱讚説:「很奇怪的,有了年紀後的作品,反而用較樸素的形式表現較多的生命力與輕快樣貌、以及喜悅。鋼琴始終保持舞蹈節奏,加入輕重,看著節奏的變化給由兩個主題形成的輪旋曲式很出色的統一感。這是節奏與不斷變化的光的饗宴。」

不過也有學者説:「法國作曲家、音樂學家柯克蘭(Charles Louis Eugène Koechlin18671950)説過,佛瑞總是在終曲失敗。也許前面3個樂章太傑出,以致這首終曲也聽來有點遜色。」

樂譜上面記載是3/4拍子,但有3/2拍子的節奏並行。從弱拍開始的鋼琴的頑固音型節奏表現有點暗淡的情緒,中提琴在上面提示快活的輪旋主題。經過以弦樂四重奏為主的過門樂句而轉為降G大調,鋼琴奏出副主題。輪旋主題回來後,以卡農發展頑固音型節奏。大提琴以主調再現輪旋主題,鋼琴上出現新的副主題,輪旋主題的片段與之糾纏在一起而自由發展。

各主題在有很長的漸強音的尾聲中發展,音樂則逐漸消失遲疑的情調,並增加信心,有力的邁向高潮。然後轉入C大調唱出聖詠般的旋律,在接近宗教性的感動中結束全曲。

(Peter Orth 鋼琴,Auryn Quartetthttps://youtu.be/F3DDu6Dngks
(Pascal Rog
é鋼琴,Ysaÿe Quartet) https://youtu.be/eCytVmL30lc   (有樂譜)

台長: 雲翁
人氣(1,311) | 回應(0)|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室內樂曲 |
此分類下一篇:布拉姆斯:單簧管三重奏曲a小調
此分類上一篇:拉威爾:弦樂四重奏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