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號又稱法國號,原始的圓號缺乏閥門,無法利用活塞等架構來改變管長,因而演奏起來要有較高的技術,當時的有名作品,有莫札特的4首圓號協奏曲。後來發展出了轉閥及活塞式的法國號,演奏起來,就比較容易了。有關圓號的詳情,請查閱維基百科「法國號」條。
韋伯以歌劇「魔彈射手」、鋼琴曲「邀舞」、單簧管協奏曲等作品而聞名。尤其歌劇「魔彈射手」是在歌劇範疇中樹立德國浪漫主義的重要作品。韋伯曾擔任歌劇場的音樂監督,嘗試根本的改革,積極公演被埋沒的名作,發表自己的作品,其活動正像19世紀後半,從事同樣活動的馬勒。
如上所述,為圓號所寫的有名作品,除了莫札特的圓號協奏曲外,還有R. 史特勞斯的「圓號協奏曲第1號」與這次要談的韋伯的「圓號小協奏曲」。
圓號小協奏曲e小調(Horn Concertino in e-Moll)作品45(J.188)是韋伯在1806年到次年間,為住在卡爾斯魯爾(Karlsruhe)的圓號演奏家道得雷伏(Josef Dautrevaux)作曲,並在1815年,為慕尼黑的圓號演奏家拉烏(Sebastian Rauch)改寫成現行版的圓號小協奏曲。
此曲是活塞式圓號普及以前譜寫的作品,但曲中音域接近4個8度,還有很快速的走句,以及重音奏法等,所需要的演奏技巧很高。因此在使用活塞式圓號的現在,也被認為是屬於一首難曲,但各個聲部充滿很具魅力的曲趣。
此曲只有一個樂章,但可大別為3部分。這種結構,與後來作曲的單簧管小協奏曲很類似。演奏時間約為12分鐘。
第1部分 慢板-行板(Adagio-Andante)4/4拍子-6/8拍子。
音樂忽然以4/4拍子慢板e小調奏出短短4小節的導奏。這種富有戲劇性的導奏,會令人錯以為聽到歌劇序曲。聽説韋伯不善於寫通常協奏曲形式的第1樂章,因此常常先寫第2、3樂章,最後才寫第1樂章。這首樂曲,好像沒寫第1樂章就算完成。而且其長度不到兩分鐘,這就難怪被看作是導奏。
然而,在這短短的音樂裡,已使用兩個8度以上的音域,有簡單但充滿圓號音色魅力的浪漫旋律,以及管弦樂富於戲劇性的回應。
第2部分 稍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E小調,2/4拍子。變奏曲。
音樂以2/4拍子行板提出主題後,續以5段變奏,呈現各種技巧。主題非常美麗。變奏曲從平穩的音樂,突然轉成急而快活的旋律,圓號發揮其技巧。敘唱風格的第5變奏,還插入需要重音奏法的圓號裝飾奏。這段裝飾奏有很奇怪的聲音,自由操作低音與高音。令人驚奇的是既發出相當於低音管的低音,還聽到奇怪的音色。聽到的是有點不穩定的和音。竟然是一把圓號,同時奏出兩個音!我們知道,弦樂器可以同時拉兩條弦而同時發出兩個音,但管樂器應該不可能。圓號演奏家包曼(Hermann Baumann)説:「在奏出低音時,同時唱別的聲音…」。
在這奇怪的聲音之後,是一陣定音鼓連打。然後音樂進入第3部分。
第3部分 波蘭舞曲(Polacca)E大調,3/4拍子。有輪旋曲風格的終曲。
舒暢快活的旋律,會讓人享受圓號的音色。
在圓號具有活塞之前(也就是自然圓號),圓號演奏家通常只使用樂器可以吹得出來的聲音演奏,或者用手放在聲音出口,以調節音程。這技巧很難,因此作曲家也考慮這一點作曲。然而韋伯的這首音樂,竟要求演奏者驅使超難的技巧。19世紀初頭,能使用自然圓號吹奏這首音樂的,不知有幾個人。
(Hermann Baumann圓號)https://youtu.be/wAl3DdNA9ns
(Javier Bonet自然圓號) https://youtu.be/31BM9DlIbIU
(Radek Baborak圓號,Theodore Kuchar指揮Orquesta Sinfonica de Venezuela)
https://youtu.be/0dKVKXkIY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