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04 22:25:10| 人氣2,7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史麥塔納:交響詩「來自波希米亞的森林與草原」-自「我的祖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史麥塔納(Bedřich Smetana,1824 - 1884)是捷克的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在他那個時代,捷克受奧匈帝國統治,因而國內瀰漫捷克民族主義與國家獨立的願望,史麥塔納是發展與民族主義以及獨立願望有密切關係的國民樂派的先驅。因而在捷克境內,他被認為是「捷克音樂之父」。他的著名作品,有聯篇交響詩集「我的祖國」歌劇「被出賣的新娘」「弦樂四重奏曲第1號『我的生涯』」等。

史麥塔納幼時已發揮其演奏鋼琴的天賦,6歲時就公開演奏鋼琴。完成通常的學業後,他到布拉格師從約瑟・普羅庫舒(Josef Proksch)學音樂。1848年,史麥塔納稍微參與布拉格的革命運動。他最初的民族主義樂曲,是在這革命運動中譜寫。不過,他在這布拉格的時期,並沒有得到成功。他移居瑞典,並在哥特堡擔任音樂教師、聖詠隊指揮等職而漸露頭角。就在這時候,他開始寫規模較大的管弦樂作品。

1860年代初,本來中央集權的奧地利帝國政府,對波希米亞的政治態度漸漸傾向自由主義,於是史麥塔納回到布拉格,成為捷克歌劇最傑出的作曲家。1866年,他最初的歌劇「一個在波希米亞的布蘭登堡人」「被出賣的新娘」在布拉格的臨時劇場首演。「被出賣的新娘」後來還得到大衆歡迎。當年他就任該劇場的指揮,但他的指揮方式,引來布拉格樂界某些人們的批判。這些人認為他是「使用李斯特、華格納等人的前衛創意的指揮家,而那是違反捷克歌劇樣式之發展的。」這種對立不但影響史麥塔納的創作活動,還使他的健康急速惡化。1874年史麥塔納因健康情形惡化而辭去劇場的工作。到當年年底,史麥塔納完全失聰,但也脫離了對劇場的義務,以及與之相關的爭論。此後,他就專心作曲。他對捷克音樂的貢獻愈來愈多,名聲也愈來愈高。然而他的精神被病魔侵襲,到1884年只好收容到保護設施,不久就去世。

史麥塔納在捷克境內被尊為捷克音樂的創始者,但其作品在國際上只有少數幾首為人所知。在國外,德弗乍克被認為是較重要的捷克作曲家。

在1856年到1861年之間,史麥塔納離開故鄉波希米亞到瑞典哥特堡工作已如上述。此間受李斯特的影響而譜作根據莎士比亞戲劇寫「理查三世」(Richard III)作品11(1857 - 1858),根據席勒以30年戰爭為題材的戲劇寫「華倫斯坦的陣營」(Valdštýnův tábor)作品14(1858 - 1859),以挪威的哈空•吉格爾扎爾蓀為題材寫「哈空•亞爾」(Hakon Jarl)作品16等3首交響詩。但這些作品都不甚有名,也不見得特別有國民主義色彩。

他想以聯篇交響詩的形式創作捷克國民音樂作品,是1869年到1872年間,正在譜寫歌劇「莉布絲」(Libuše)的時候。當初,他想以「吉朴山」(Říp )、「高堡」、「莫爾道河」、「立帕尼」(Lipaný )、「白山」(Bílá hora )等5個地名為各曲的曲名,後來完成的是由「高堡」、「莫爾道河」、「薩爾卡」、「來自波西米亞的森林與草原」、「塔波爾」、「布拉尼克山」等6首構成的聯篇交響詩「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在完成歌劇「莉布絲」之後,立刻開始譜作「我的祖國」。1874年完成第一曲「高堡」。在這前後,他的聽覺開始有問題,(聽覺有問題的音樂家,不是只有貝多芬一位。)但音樂的譜作沒有停止,最後一首「布拉尼克山」在1879年完成。對當時的聽眾來說,「交響詩」是相當陌生的音樂,因此,史麥塔納自己寫解說,盡量讓聽者理解樂曲的意圖。在樂譜上,除了在標題頁外,隨處都記載註解。

史麥塔納在「我的祖國」裡,以滿腔愛情很仔細的描寫他的故鄉。他運用傑出的手法,以6首交響詩構築出色的聯篇交響詩。每兩首交響詩各有一個主題。即:第1、3曲的主題是神話,第2、4曲是風景,第5、6曲是歷史。他還把政治與宗教的結合,德國人與波希米亞人的共存,母系家族制度的問題等包含極端對立的主題,用樂音象徵性表現出來。對史麥塔納來說,在創作這種作品時,最要緊的是不要借助於語言,甚至不要借助於合理的思考,只用音樂為手段,透過音樂所喚起的感情直接訴諸聽者之心。歐洲的音樂,似乎還沒有類似的作品。

各曲的首演在1875年與1880年間分別舉行,全曲首次連續演奏的是1882年11月5日在布拉格國民劇院附近玖芬島(Zofin Island)上的會場舉行。當時的指揮是阿道夫•捷夫(Adolf Čech)。依慣例,此曲是每年「布拉格之春」音樂節的開場音樂。

6首中最有名的是第2首「莫爾道河」,網路上談這曲的文章隨手可得,這裡就避開不談,談第4首「來自波西米亞的森林與草原」吧。

第4曲「來自波西米亞的森林與草原」(Z českýchluhů a hájů)

(Nikolaus Harnoncourt指揮歐洲室內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eiVkpdX5jc8
此曲完成於1875年10月18日,12月10日首演。曲中描述捷克田園之美,開始於令人想到茂密森林的暗淡聲響。此曲並沒有敘述任何故事,只在曲中展開夏日的喜悅,慶祝收成的農民的舞蹈,祈禱的情景,喜悅的歌聲等等。到了後半,出現盛大的捷克國民舞蹈波卡舞曲。

一開始是很中板(Molto moderato)g小調2/2拍子搖動的旋律,風吹過草原,草原的草在波動。風吹了一陣後,單簧管、低音管、圓號在g小調上,「悲傷的」(dolente)奏出溫柔又哀愁的烏克蘭民謠「杜姆卡」(Dumka)。這是一段過門樂句,聽來像是訴說牧童的孤獨。之後,雙簧管與低音管奏出G大調的牧歌,這會讓人喘口氣。這是首波希米亞的歌曲。史麥塔納寫道「像是未經世故的鄉下少女要離開故鄉」。

不久,弦樂器開始演奏3/4拍子的復格。依史麥塔納,這是傳出「森林在夏日中午時分之美」。「樹葉間陽光燦爛,小鳥歌唱。」忽然,傳來顯然是德國風格的歌曲,這也像是在描述森林。這歌曲先是由圓號現出,逐漸使其輪廓鮮明,然後是弱起的木管群,最後以全合奏達到高潮。這會令人想起數百年來,波希米亞人與德國人一起生活在此地。在這種活潑的氣氛中,忽然出現波卡舞曲的節奏。此後,音樂在德國風格的歌曲與波希米亞風格的波卡舞曲節奏間徘徊,最後波卡舞曲在農民的歡樂中得到勝利。這像是在敘述豐收或婚禮。到接近曲尾時,簡短回顧德國歌曲,開頭的波動動機再現,也聽到悲傷的杜姆卡。不過這次由全木管以最強音結束全曲。

 

台長: 雲翁
人氣(2,72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浦羅柯菲夫:交響組曲「基傑中尉」
此分類上一篇:葛利格:組曲「來自郝爾拜時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