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23 23:14:59| 人氣3,5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貝流士:交響詩「傳說」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交響詩「傳說」(En Saga)作品9是西貝流士的第一首交響詩。1892年作曲,1902年改訂。1892年的最初版本於1893216日由作曲家指揮,在赫爾辛基首演;1902年的改訂版,則由羅伯特·卡亞努斯(Robert Kajanus18561933)指揮,也在赫爾辛基首演。

1892年,西貝流士的「庫列魯沃交響曲」(不過,他本人說這是「為獨唱、合唱與管弦樂的交響詩」而沒說是交響曲。詳見本台「西貝流士:庫列魯沃交響曲」一文。依據這種說法,「傳說」還不能說是他「第一首交響詩」)首演成功,卡亞努斯因而請他寫一首新的管弦樂曲。本來,卡亞努斯請他寫的是要在音樂會最後加演的小曲,結果西貝流士交給他演奏時間長達1819分鐘的大交響詩(在西貝流士一連串交響詩當中,還特別長。)這無法當加演小曲使用。

此曲原題「En Saga」,Saga是瑞典語,指以散文寫的歷史故事。如電影「星際大戰」的片頭,有一大篇文字流向宇宙,說明這部電影的前史就是典型例子。華格納根據以佛坦為主神的北歐神話「艾達(Edda)」,與以日耳曼的英雄齊格飛為中心的「尼貝龍根之歌」等各種Saga為素材,創作需要以4夜的時間上演的樂劇「尼貝龍根之指環」,西貝流士則在此曲中沒有交代清楚是以什麼故事為素材,只說是「一則傳說」(En Saga)。不過也有人說,Saga是指北歐神話中的一位女神。芬蘭的神話,應該是「卡列瓦拉」 (Kalevala),西貝流士以「卡列瓦拉」為題材寫了多首交響詩。但此曲沒有與之有關連,西貝流士也沒有具體指明是根據什麼故事。不過把此曲當作描寫「卡列瓦拉」氣氛的音樂來聽,應該也沒有什麼不妥。

關於此曲,西貝流士曾說:「從心理方面來說,『傳說』是我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甚至於可以說,此曲包含我全部的青春。因為這表現我的心理狀態。在創作『傳說』期間,我必須平安越過讓我混亂的所有事情。沒有其他作品,像『傳說』這麼讓我累壞的。因此,對『傳說』加以解釋,實在不合於我的個性。」

西貝流士在這期間煩惱歌劇之創作。西貝流士想要以「卡列瓦拉」為題材寫歌劇,為此赴拜律特學歌劇。然而,在那兒遇到的華格納的音樂,既能迷住他,卻又讓他懷疑自己的音樂取向是否適合創作歌劇。他甚至認為自己適合當勞動者而曾嘗試到鐵釘工廠工作,後來發現自己還是適合於音樂工作。他說的讓他「混亂的所有事情」,很可能是這些事情。

此曲是西貝流士最早期的作品,但已經充分表現出他的個性與特徵而被認為是會流傳到後世的傑作。1892年的最初版本與1902年的改訂版,兩者的開始部分與終結部分大致相同,但最初版本的中間樂段有太多的曲趣而顯得有點紊亂,缺乏統一,改訂版則把一些要素予以整理,聽來比較順暢。

交響詩是以管弦樂演奏的標題音樂,通常都由作曲家命名為交響詩(德:Sinfonische Dichtung、英:Symphonic poem)。有時稱為音詩(德:Tondichtung 英:Tone poem)或交響幻想曲Symphonic fantasy)的作品,也多歸為交響詩。其樂曲形式完全自由,原則上採用單一楽章形式,但也有多楽章形式的交響詩。有些具有標題的交響曲,實質上可視為交響詩。多數交響詩都與文學或繪畫有關聯,而這種情形為浪漫主義管弦樂曲的特徵。

在音樂史上,通常都以李斯特為交響詩的創始者。之後,陸續有作曲家譜作這一類管弦樂作品。其中有些作曲家留下不少交響詩傑作,但在同樣管弦樂曲類的交響曲方面沒有建樹。有些作曲家則與之相反,有許多首傑出交響曲,卻沒有可觀的交響詩。

西貝流士有不少經常演奏的出色交響詩,也有交響曲傑作,是少數在這兩方面都成功的作曲家之一。他在1892年首演「庫列魯沃」,到1925年的「塔皮奧拉」為止,在30多年間陸續寫「傳說」、「藍敏凱寧組曲」、「芬蘭頌」、「波希奧拉的女兒」、「夜間騎行與日出」、「遊唱詩人」、「路翁諾塔爾」、「大洋的女兒」等多首傑出交響詩。

西貝流士在交響詩「傳說」中運用把弦樂五部細分為更多聲部的手法,變化多端的架構,多用低音域弦樂器等,已顯露出他後年管弦樂手法的端貌。作曲者並沒有說明此曲敘述的是什麼故事,但聽者可以推測他是從北歐神話「卡列瓦拉」得到靈感,進而想像其內容。

音樂一開始就有北歐大自然的氣氛,故事舞台顯然是在北歐。他找到的是力拼敵人,不敵而戰敗,最後命運是悲劇的英雄或部落。那麼故事裡的主角是庫列魯沃?就像「尼貝龍根的指環」的主角齊格飛?總是一個悲劇英雄。開始的速度是中板(Moderato assai)。導奏部一開始,伴奏部分小提琴往來於4條琴弦奏出的分散和弦音型很重要。這音型類似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的開頭,也令人想到西貝流士原是一位小提琴家。更重要的是他持續反復同一形式。這種把持續低音的寫法運用得像是背景的他獨特的技法,在這裡就擔任重要腳色。這個令人想到下雪的音型,後來就成為不協和弦而發展為暴風雪。一段描寫天鵝(黃泉的天鵝?)叫聲似的旋律,還有一群劃過上空的候鳥。在導奏部描寫的是北方極地嚴厲的大自然。

舞台背景的描述告一段落後,低音管開始講故事。在傳說時代講故事的,該是遊唱詩人。遊唱詩人繼續講下去。速度轉快而成為快板(Allegro),小提琴奏出此交響詩的中心主題。這應該是故事主角的旋律。(如譜例)


這是年輕的主角吧。不久,這旋律改為附點音符節奏出現在中提琴上,好像描述主角騎馬行走,大概是主角在旅行。這情節很符合「庫列魯沃交響曲」中所描寫。從主角的旋律衍生出來的一段旋律,與主角的旋律若即若離,或許是跟他一起走的伴侶。小提琴上出現強音的旋律,表現戰鬥的主角,後來就發展為由銅管吹奏的高潮。這些交錯的主題略為平靜後,弦樂器以近橋奏法響起怪異的金屬音。戰雲擴大成強大的敵人。戰鬥的結果是一場悲劇,弦樂上出現半音下降音形。這是從巴洛克時期沿用下來的「悲嘆」或「悲劇」的記號。

動員所有主題的戰鬥到了慘烈場面,一聲銅鈸暗示英雄之戰亡。破壞2拍子小節節拍的3連音符與2拍子的半音下降道出悲劇結尾。雙簧管演奏追悼的音樂,情緒下沉。這有如「齊格飛送葬進行曲」的場面。遊唱詩人再現,單簧管以充滿悲哀的情緒,回想故事始末,大提琴承接下去,以最弱音結束全曲。

再度提醒讀者,作曲者並沒有說明故事內容,上面解說,只是聽這首作品所得的一個遐想而已,當然還有許多別的感想,讀者大可自己自由想像故事,得到別的感觸。作曲者告訴我們的,說這是「一則傳說」而已,是什麼傳說,聽者自已想吧。

 

(Andrew Davis指揮Royal Stockholm Philharmonic Orchestra)
http://youtu.be/ZYPm56g-lTU  

(Ashkenazy指揮愛樂管弦樂團) http://youtu.be/HrrtL5rl5io

(Toscanini 指揮NBC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ubbigQ2JhO0

 

台長: 雲翁
人氣(3,531)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比才:小夜曲─自歌劇「伯斯的美麗少女」
此分類上一篇:倪可賴:歌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序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