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19 22:04:27| 人氣14,69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3)第32號 作品111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貝多芬後期三大鋼琴奏鳴曲的最後一首,也是他鋼琴奏鳴曲的最後一首。其作曲年代在1821~1822年之間,與其他後期鋼琴奏鳴曲一樣,含有復格因素,演奏此曲,需要有很高的演奏技術。

以前一直擴大的奏鳴曲式,到作品109以後被極度凝聚壓縮,在作品111中,這種傾向也很明顯。在作品110與106以「復格」形式嘗試對位法的成果,在這首作品中就放入奏鳴曲式裡。

這首貝多芬最後的鋼琴奏鳴曲,在許多方面都給人有特別的印象。調性使用c小調,這調性是在他全創作史中,擔負重要意義的調性(「命運交響曲」是c小調)。樂章構成簡單得只有兩個樂章,卻這兩章各採用c小調與C大調以形成鮮明的對比。第1樂章給很嚴肅的外觀,卻給第2樂章悠然的長大。把他最重要的兩種曲式──奏鳴曲式與變奏曲並放在一起。這些要素都表現出這首作品是他創作鋼琴奏鳴曲最後達到的終點,也是他的鋼琴奏鳴曲的總結,是最後到達的最高境界。

這作品只有兩個樂章,卻是事事對比的兩個樂章。戰爭與和平,緊張與解脫,苦惱與安寧,地上與天堂……這些事項在調性、形式中集結、體現。這首奏鳴曲只以兩個樂章就完整的終結,貝多芬要表現的全都在這裡。在第1樂章之前,在兩個樂章之間,在第2樂章之後,都沒有插進新的音樂的餘地。有人問他第3樂章怎麼了,他說「因為沒時間寫終曲了」。當然這是他在開玩笑。在完成度這麼高的音樂裡,還能增加什麼音樂呢。貝多芬好像在這首作品裡講完了想講的話,因而在此曲之後,就沒有再寫鋼琴奏鳴曲。

這首作品是貝多芬許多鋼琴奏鳴曲中,以至高的精神性與精緻的寫法創作的完成度極高的音樂。第1樂章以對位法為主體的進行,有神妙的想像力,第2樂章貝多芬以常人無法比的創造性,顯現出天籟似的深遠世界。這是已達徹悟境地的貝多芬才有辦法寫出來的傑作中的傑作。

其實這種表現,在第31號作品110當中就有。第31號第3樂章「悲嘆之歌(Klagender Gesang)」中漂溢著很深刻的悲天憫人之感情,卻表現得平平靜靜,一點都不大嘶吶喊,那是大徹大悟的表現。

樂曲有互相對比的兩個樂章構成。從貝多芬留下來的草稿知道,這首樂曲當初的構想,是依一般規矩寫成3樂章的奏鳴曲。本來要放一曲降A大調的慢板在中間,終樂章要以輪旋曲或復格結束。然而,似乎在寫完序奏時,這構想就被放棄了。結果誕生了c小調熱情的包含復格的快板奏鳴曲式,與C大調無限美麗的慢板變奏曲。這是凝聚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所有要素的兩樂章傑作。

第1樂章 莊嚴的-輝煌而熱情的快板(Maestoso-Allegro con brio ed appassionato)c小調,4/4,奏鳴曲式。

序奏:這首奏鳴曲的第1樂章,有16小節的「莊嚴的」序奏。序奏開始於突然的減7度跳躍下降。序奏的動機,由尖銳的附點節奏(複附點8分音符+32分音符)與級進下降組成。序奏所表現出來的無限的悲劇性與巨大的音響空間,也許是畢生挑戰鋼琴表現能力界限的貝多芬創作出來的最大的音響世界。複附點音符的強烈動機,對整段序奏都有很大的支配力。出現在左手的豪邁的8度音跳躍,有如從地下噴出來強烈的上升琶音,突強與弱音的尖銳對比,都達到至高演奏技術之境界。

主題呈示部:G音與降A音長達3小節的震音在低音部低吟,引出第1主題,音樂衝入主題呈示部(第19小節~)。呈示部為輝煌而熱情的快板,開始於大力敲出來的主音。第1主題含有16音符的3連音符急速級進上升4度,與減4度跳躍下降等兩種音型的組合;以及減7度跳躍上升後級進下降等兩種音型的組合。第1主題就以這種跳進與級進、上升與下降等對比的動機組成。這帶有3連音符的有力主題,每一個音都有其主張與思維,並巧妙運用延長記號與漸慢記號,以表現豐富的表情。在加強主題(第29小節~)之後到推移部分(第35小節~),這部分推展主題的要素,不斷走動的16分音符音型與8分音符為主體的音型,以轉位對位法進行,甚或有小規模開展部之勢。音樂終於進行到降A大調的第2主題(第50小節~)。第2主題依據序奏附點節奏的連打,與2度級進下降,但一瞬間就被減7和弦的分散和弦撕裂,經過第1主題動機形成的推移(第56小節~),以及一口氣跑上高音域的小尾聲(第67~69小節)結束呈示部。

開展部與再現部:開展部(第70小節~)主要都在處理第1主題動機。這裡的最大特徵是使用復格手法:擴大第1主題音程的動機,與擴大其音價又帶震音的動機,展開轉位對位法的復格。調性從g小調轉為c小調,在轉到f小調,第1主題的跳躍音型和弦化而反復模進後,進入第1主題以主調再現的部分(第92小節~)。開展部雖短,但使用高度技藝。

再現部除細部外,大致依一般曲式,但第2主題部分有擴大。第2主題以C大調再現(第116小節~)後,以f小調擴大發展(第124小節~),經減7和弦的分散和弦與第1主題的推移(第132小節~)而進入尾聲部(第145小節~)。

在尾聲部,出現在序奏中,後來變成第1主題動機的上行級進音型,再添加和聲而出現,最後以同名大調的主和弦皮咯地終止,平靜的準備下面的變奏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s-Jn13FOIg(Rudolf Serki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BgSSK0m5kA(Claudio Arra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gl11tY_po(Sviatoslav Richter)

第2樂章 小詠唱,很樸素而如歌的慢板(Arietta,Adagio molto semplice e cantabile),C大調,9/16,變奏曲。

第2樂章有主題與5段變奏。作曲者本身命名這樂章是「小詠唱」。這樂章雖然比較長,但令人有鬆懈的歡愉感。

變奏主題:16小節小詠唱主題分成前後兩段8小節樂段,每個樂段都反復一次,因此共有32小節。前段8小節為C大調,後段8小節轉入平行小調a小調。主題極為單純樸素,但和弦很充滿,就如題名「小詠唱」,高音的旋律很美,不令人因樸素而感到單調。

在變奏之前半部,變奏主題隨着音樂之進行,在第1、第2、第3變奏中把音價逐漸細分,主題本身的輪廓也逐漸模糊。

第1變奏(第17小節~)以屬音G音為中心,做音型的變奏。第2變奏(第33小節~)則把拍子改為6/16,其節奏也很有特徵。

第3變奏(第48小節~)再把拍子改為12/32,相當離開主題,築起一個高潮。在這裡,把主題的和弦骨架分散以進行變奏。利用切分音節奏與突強記號來強調弱音。還有,這麼細的音價,在這種緩慢的音樂中成為主體,是相當特別的事情。

到變奏之後半部後,音樂安靜下來深入核心,並進入採取雙重變奏曲形式的第4變奏。拍子回到9/16,主題在右手在低音部彈出的和弦骨架上聲部。以音階跑上高音域後,另有一段變奏。這是以單音或和聲支撐不斷以32分音符裝飾的過門樂句。主題的片段在震音的上下出現,音價逐漸變得很細,調性轉入同名小調的c小調後,形成進入最終變奏的推移部分(第120小節~)。

第5變奏(第131小節~)很自然的開始。主題的音型在分散和弦上很清楚的出現。在尾聲部(第160小節~),主題夾在長大的震音與和弦的顫音出現,最後回想主題的開頭動機結束全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LojxzbuFM(Rudolf Serkin 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bkUcjs_pM(Rudolf Serkin 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9GYArGlM7g(Claudio Arrau 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kRUlp11M5M(Claudio Arrau 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zrZWsnh67M(Sviatoslav Richter 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rv9YN8n3Yk(Sviatoslav Richter 2/2)

樂譜可從下列網址免費下載:
http://imslp.org/wiki/Piano_Sonata_No.32,_Op.111_(Beethoven,_Ludwig_van)

台長: 雲翁

Scott Lin
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
艱澀難懂
2020-04-03 12:03: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