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6 23:00:01| 人氣12,2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威爾第:歌劇「弄臣」─前奏曲

推薦 1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弄臣」(Rigoletto)是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 - 1901)譜曲的3幕歌劇,為威爾第中期傑作。原作為法國作家雨果(Victor-Marie Hugo, 1802 - 1885)的戲劇「國王的娛樂」(Le Roi s’amuse)。劇本為法蘭西斯柯‧瑪利亞‧比阿威(Francesco Maria Piave,1810 - 1876)。1851年3月11日,由作曲者自己指揮,在威尼斯鳳凰劇院首演。首演空前成功,以致續演21次。劇院付給威爾第的酬金是140磅,在當時是空前的高酬。在他的生涯中,其他只有「納布可」「奧賽羅」的成功,可與之比擬。

劇中第3幕有名的一首詠唱「善變女人心」,威爾第料定會大受歡迎,就一直深藏不露,到首演前3天才拿出來,把樂譜交給演唱此曲的飾演曼都瓦公爵的歌手手中的是上演前兩天的事。而雖然做了這麼嚴謹的保密工作,這首歌在首演當天,就已傳遍威尼斯城中。

據說6年後,當此劇在巴黎義大利劇院上演時,原著作者雨果對比阿威的編劇覺得不以為然,於是向劇院經理提出異議,但聽到威爾第的音樂後,就改變態度,反而大大稱讚此劇。尤其對劇中的四重唱,更是讚不絕口。這是在第3幕,4個劇中人物同時各說各話的場面。威爾第想盡辦法,讓觀眾瞭解各角色在講什麼。雨果稱讚威爾第做到了這一點,並撤回抗議,成為威爾第的粉絲。不過,一般評論家還一直批評此劇亂改雨果的原著。

威爾第在1839年到1893年之間著作26齣歌劇。其中喜歌劇只有最後的一部「法斯塔夫」與早期沒成功的「一日國王」,其他都是正歌劇。

他的歌劇劇本,很多是改編國外浪漫主義文學家的小說或戲劇而來。例如「麥克白」、「奧賽羅」、「法斯塔夫」是莎士比亞原著,「聖女貞德」、「路易莎‧米勒」、「唐‧卡洛斯」、「強盜」是雪萊原著,「茶花女」是仲馬,「弄臣」、「埃爾納尼」是雨果。

此劇的創作與上演幾經波折,其中的來龍去脈,在維基百科有相當詳細的敘述,讀者可前往參閱,此地不贅言。

維基百科弄臣條:http://zh.wikipedia.org/zh-tw/ 弄臣_(歌劇)
 
 


這部歌劇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


1. 這是鼎定威爾第地位的傑作。

2. 詠唱與戲劇。劇中有弄臣唱的「眾朝臣,那可惡的臉容(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吉爾達唱的「可愛的名字(Caro nome)」等有名的詠唱。這些詠唱並不打亂歌劇的進行,配合戲劇插入,並幫助歌劇釀出氣氛。又如曼都瓦公爵所唱的「善變女人心」,也甚能襯托出這個花花公子。

3. 以卓越的手法描寫劇中人物的心理。威爾第把有女色、擄人、殺人等相當異常要素的戲劇予以歌劇化。他大概認為能夠用音樂表現這部戲劇具有的巧妙的心理描寫。
劇中角色,也很適當的安排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與男低音,以便譜出很有效果的音樂。尤其第3幕的四重唱「美麗的愛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被認為是歌劇史上最高的四重唱。

此劇在音樂方面有許多特徵:威爾第在這時期,想打破義大利歌劇典型的劇中人物模式。他想在具有異常性格的異常人物的感情與行動中,找出人類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這種傾向,早在4年前「麥克白」當中,描寫邪惡而懷有野心,但終究毀滅的麥克白夫人身上露出片鱗,到「弄臣」就展開身負駝背缺陷,還在華麗宮廷擔任受眾人戲弄的丑角的人間苦惱與父愛悲劇。此劇是把戲劇與音樂融合在一起的第一部歌劇。

如上面所述,劇中有許多負有盛名的歌曲或旋律,然而具名詠唱的樂曲只有3首。其中還遵守義大利歌劇詠唱格局的,只有曼都瓦公爵在第2幕開頭所唱「劇唱與詠唱(Scenaed aria)」一曲。其他就由「舞歌(Ballata)」、「歌曲(Canzone)」等名稱的樂曲打破傳統的模式。「劇唱」是擴大「敘唱(recitativo)」而來,妥善運用,則可以緊密配合劇情發展而加強劇力。劇中弄臣所唱的獨白,很有戲劇效果。

1820年前後確立的詠唱模式,是由劇唱前半、抒情短歌(Cavatina)、劇唱後半、跑馬歌(Cabaletta)等4個部分構成。威爾第所寫的樂曲是密切配合劇情發展的動態音樂,而不是寫給歌手展現其技巧的。他從「弄臣」開始做這種設計,看來是想把整齣歌劇做成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的暢流的音樂。

這時候,阿爾卑斯山脈的北方,華格納寫「羅恩格林」而把同樣的想法付諸實現。也就是以統一的貫通做法,廢止傳統的號碼區分作法。威爾第不知道「羅恩格林」,卻在他的「奧賽羅」實現這種做法。

這齣歌劇不使用常常只用大鍵琴伴奏的乾枯敘唱,而一貫的在管弦樂上歌唱。這在當時的歌劇界,不異投下一顆炸彈,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第1曲:前奏曲
(1)http://www.youtube.com/watch?v=0Zi58rkVDUA

Richard Bonynge指揮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前奏曲只有兩分鐘左右,開頭的旋律與減七和弦不斷重複。隨着歌劇之進行,慢慢會明白這動機表示蒙特羅內伯爵的詛咒。
 
 
 

台長: 雲翁
人氣(12,24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歌劇與舞劇 |
此分類下一篇:威爾第:歌劇「弄臣」─第1幕第1景
此分類上一篇:奧芬巴赫:「船歌」,自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