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依靠專利一枝獨秀
如果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為100%,完全佔據了某一市場,無疑要觸犯反壟斷法。但是如果這個市場份額是600多項專利保護的合法份額,那麼企業無疑是獲得了一個保護自己的銅墻鐵壁。
年紀大的讀者,想必還記得複印必稱“施樂”的年代吧?1960年,當日本還沉浸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喜悅中時,美國施樂銷售的“Xerox 914”,在數位列印的相關專利方面,完全壟斷了全球普通紙張影印機市場,打造了豎不可摧的業務。
日本佳能赤手空拳挑戰施樂引以為豪的普通紙張影印機關鍵領域、擊破施樂所有的專利保護網推出自己的新產品“NP-1100”,距今已經38年。在這38年裏,佳能與施樂兩公司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實勝於雄辯,當初曾讓佳能頭疼不已的專利登記數量,充分地說明瞭目前日美之間的實力差距。佳能在數位列印的關鍵部位——引擎方面,獲得了眾多的美國專利。
與三個集團的五家公司相比,佳能的優勢不言而喻。而且,有趕超施樂之勢的還不止佳能一家日本企業。這些日本企業所申請的專利數量絲毫不亞於往日的業界霸主施樂。
佳能電子寫真技術開發中心所長中村俊治認為:“如果把所有的技術領域都算上,日本企業每年申請的專利就要以萬為單位計算。亞洲各國要想絲毫不侵犯日本企業現在所擁有的專利後來居上,是相當困難的”。
且不說與600件專利相比,每年數以萬計的專利具有何等的威力,就憑日本廠商在鐳射印表機、影印機等數位打印相關產品所積累的、理論上難以解釋的實際數據,競爭對手也難以超越。“就算把佳能、施樂、理光中最理想的部分挑出來生產新產品,也絕不會造出好的產品”,中村所長對日本企業的優勢非常有信心。
●準確控制100億個粒子
單介紹一下數位列印的原理。旋轉的感光硒鼓帶上靜電後,在光線照射下形成想要印刷的圖形。黑白圖像或者彩色圖像要分別在圖形上吸附單色或四色的色調劑,在普通紙上成像後加熱加壓印刷出照片或者文檔。每印刷一張A4版的彩色照片要使用100億粒6微米(百萬分之一米)左右大小的顆粒。每分鐘20頁的高速印刷,而且是準確地控制這100億個粒子,論證這一問題的理論尚未問世。
不產生臭氧的帶電方式、電源一接通馬上就能印刷的快速啟動方式等佳能開發的與數位照片有關的革新,大多數都是使用橡膠等材料完成的。佳能與材料廠家共同解決了原來每秒2度、需要100秒才能將零件溫度提升到200度的課題,僅用4秒時間就可加熱到200度。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誕生這一源自日本的世界首創技術。
再向大家介紹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影印機卡紙應該是辦公人員都曾碰到的麻煩。辦公室使用的普通紙在全球各地區都存在著微小差異。比如在印度,甘蔗被用作造紙原料,在中國的造紙原料中則含有竹子,如何將這些材料及性質不同的紙張,平滑地送入機器並印刷出精美的圖案呢?
解決這一問題的正是佳能憑藉其在全球拓展業務時所積累的寶貴經驗。
雖然目前尚無準確的數字,位於富士山腳下的靜岡縣裾野市的佳能研發中心中約有數千名工程師正在開發“世界首創的數位印刷技術”,每名員工平均擁有的專利數量為全球第一,正是這個全球第一構成了佳能的基石。
中村所長說,“與我們的前輩挑戰施樂的年代相比,倣真技術已經得到了空前發展。儘管如此,要想解決那些模棱兩可的問題,無論如何都離不開艱苦的實驗和長期的經驗積累”。
●生產革新帶來550億日元的效益
除佳能之外,在佳能打破施樂的壟斷局面後進軍普通紙張影印機市場的理光、夏普、美能達、柯尼卡、京瓷等日本企業也赫然在目。毋庸置疑的是,數位列印事業那種無法合理解釋、尚無理論指導、只有踏踏實實地反覆實踐的做法極其符合日本企業的風格。
2002財年(2002年1月至12月),佳能有關影印機和鐳射印表機等數位列印技術的營業額達到了1萬6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00億元),成為持續以5%的年增長率發展的招牌業務。因為沒有公佈每種產品的日本國內生產比率,假設整個佳能的日本國內生產比率是62%的話,那麼僅佳能一家“日本製造”的數位印刷產品就能達到約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67億元)。
與此成為鮮明對照的,曾稱雄業界的施樂2000財年(2000年1月至12月)凈虧2億7300萬美元,2001財年的赤字也高達9400萬美元。不僅如此,在1997~2001的5年間,施樂虛報64億美元營業額的醜聞敗露。直到2002財年,總算扭虧為贏,獲得了9100萬美元的純利益,曾經執業界牛耳的老大風采不復存在。
更何況佳能還擁有施樂所不具備的“日本製造”這一最後防線。那就是在大型影印機的生產中導入單元生產方式所積累的一線經驗。
並非專利的一線經驗到底能創造什麼樣的效益呢?在去年一年,佳能通過單元生產等生產方式的革新,收到了降低5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6.7億元)成本的效果。這一訣竅正是把生產轉移到中國的那些企業所失去的“一線知識產權實力”。
中村所長認為:“佳能的風格就是:發明專利的開發人員都在生產一線參與量產工作”。
“比如,從圖紙來看完美無缺,但一旦投入批量生產,印製的圖案中混有星星點點的黑點。在這種時候,只有繪製圖紙的工程師在一線親臨指揮才能解決問題。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前輩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未完待續,記者:寺山 正一、西頭 恒明、熊野 信一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