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BP社報道】 如今,在日本市場已經很難找到有“日本製造(Made in Japan)”標誌、而且銷售額呈兩位數增長的商品了。但日本精工集團的核心部門——負責鐘錶業務的精工鐘錶(Seiko Watch,東京都千代田區)卻一舉打破了這一局面。
眾所週知,自90年代中期以後,在日本的鐘錶市場上瑞士鐘錶的銷售額已超過日本品牌,日本鐘錶廠商的影響力日漸衰弱。
2002財年(2002年4~2003年3月),精工鐘錶憑藉戰略商品“Grand Seiko”和“Dolce&Exceline”等5種完全由日本製造的品牌,創下了銷售額增加10%的記錄。在1000多億日元的營業額當中,實現了近7%的營業利潤,給日趨衰落的“日本製造”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以前我們是不是未能認真地向顧客宣傳過日本製造的優勢呢?過低地估計精湛的微加工技術的價值的不正是我們自己嗎?”,兼任日本國內營業本部長的精工鐘錶副社長神戶庸介自問自答地反省道。
目前瑞士產品席捲日本鐘錶產業,產生危機感的不止精工鐘錶一家。西鐵城鐘錶常務水井庸夫認為必須實施“日本製造戰略”。“如果無所作為的話,有關成品的生產流程就會全部遷到中國了。我們已經決定投資數億日元,權且把它當作前期投資,把在日本市場銷售的高附加值款式全部拿回日本來”。
西鐵城已經擁有成功的經驗。該公司在地價高達每坪(3.3平方米)100萬日元以上的東京都西東京市的公司總部,生產每個不足100日元的模擬發條手錶機芯,而且獲得了利潤。
“機芯的生產成本中,人工費所佔的比例超過20%,如果在中國只要10%就夠了。但因為10年前日元暴漲時,整個公司下大氣力把成本削減了一半,降低成本達100億日元以上。這種智慧要不是在日本可不會出現”,西鐵城的永井常務這樣說道。
為了實現日本品牌東山再起這一共同目標,精工與西鐵城兩公司將以前分別舉辦的產品發佈會進行合併,以“吳越同舟(患難時化敵為友)”的方式向流通業展示產品。當然,展示的暢銷產品大都為5萬日元以上的日本製造款式。
電視宣傳“日本製造”
精工鐘錶副社長神戶說:“一家公司單獨召開產品展示會時,與會者頂多就1000人左右,而現在超過了2000人。而且現在不再向過去那樣把所有的商品都陳列出來,而是戰略性地展示日本製造的五種品牌,在銷售手段上也開始下功夫”。
如果僅僅是高喊“保衛日本製造業!”,將商務行為上升到義務和國策這樣的高度的話,企業是不會行動的。如果日本製造的產品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即使不呼籲,廠商也會把“日本製造”放在最好的位置來銷售。
或許有不少讀者看過畢業于東京大學的熱門偶像菊川憐所做的“日本製造”電視廣告吧。鈴木的輕便摩托車“Choinori”便可謂是“追求在日本國內製造”(鈴木修會長)這一企業哲學的結果。
“Choinori”只是速度表和纜線採用了中國製造的產品,引擎、車身、零配件都為日本製造。儘管如此,建議零售價還是控制在了5萬9000日元,比本田與雅馬哈發動機在中國大陸與台灣生產的輕便摩托車還要便宜。
“Choinori”自今年2月份開始銷售以來,賣得極為火爆,到4月已經出貨2萬輛,遠遠超出了當初估計的每月銷售2000輛的目標。如果僅僅是價格昂貴的日本製造產品,消費者自然不會感興趣,但若是物美價廉的日本製造產品,消費者就會抱著“支援國貨”的心理去掏出錢包。
高速增長時期自不必說了,在整個80年代,在日本市場銷售的日本廠商的工業產品基本上都是日本製造的。當這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不再正常時,鈴木在電視廣告中推出強調“日本製造”的廣告,確實抓住了緊縮支出的消費者心理。
在對消費趨勢最敏感的超市,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反思此前過於依賴中國產品的做法。伊藤洋華堂自去年5月起就以服裝布料為對象,策劃了名字乾脆就叫做“Made in Japan”的促銷活動。
伊藤洋華堂在店內設置鮮紅的廣告,上面繪有日本地圖,店內擺有“京都西陣的印花領帶”、“新瀉縣五泉市的花襯衫”等日本商品。這個促銷活動第一年以日本的11個產地為對象,當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約100億日元。第二年度的今年,伊藤洋華堂準備將產品產地增加到34個,以實現銷售額翻番的目標。
負責促銷的營業本部長、伊藤洋華堂專務日之澤章是指揮洋華堂擴大銷售中國產服裝布料以抗衡優衣庫(UNIQLO)等中國產服裝布料的頭號人物。此次之所以改變銷售方向,是因為一線銷售部門反饋說:“消費者或是搜尋商品標簽、或向售貨員詢問,指名購買日本造產品的顧客越來越多”。(未完待續,記者:寺山 正一、西頭 恒明、熊野 信一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