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02 22:36:13| 人氣21,59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蟲心‧從心7】蚱蜢(蝗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哇!這可不是媽媽背小孩哦!」在人所受的教育中,似乎常常容易受表象矇蔽,而一逕往自己所想、認為的方向尋思。面對自然,如何打破這樣的“以為”也是修煉的功課之一。提到蚱蜢,即俗稱的「蝗蟲」,台灣人稱「草螟仔」,梅峰場區內不論溫室內或是室外草地上總有著多得不知凡幾的蚱蜢。每當走過草叢,蚱蜢們就像爆米花般的自你腳邊躍跳翻滾,煙火般的,再度落入草叢,不見。我總納悶這兒的鳥兒難不成是吃蚱蜢都吃膩了的,居然放任蚱蜢們這般洶湧的存在。蚱蜢囂張的,你總是輕易的可以看見牠沉思般的停棲在樹葉或植物上頭,放任大嚼;或是遇見“牠們”正在做愛做的事。沒錯!就像照片上一上一下的蚱蜢夫婦,上頭較小隻的是雄的,底下才是雌的。牠們的交配時間很長,所以很容易看見這樣的交尾畫面。而且雄蝗蟲是將長長的腹部先在雌蟲的腹部一側彎下,然後伸至雌蟲尾端,最後再彎回其上方與之相連。每當我舉著相機,趨近偷拍著牠們愛的溫存時,蝗蟲們雖然有點不安的抖動著雙腳,卻幾乎很少離開,或許牠們寧願相信,我是不會輕易破壞牠們好事的吧!
想到蚱蜢,最熟悉的成語不外是「蝗蟲過境」。我想像著那些莊稼被蝗蟲吃盡的農民們是怎般懊惱、絕望的心緒。另外連接到的記憶卻是美好的,登山社每每一起外出吃飯,或是下山後去吃大餐“進補”時,被選中的餐廳,總是見識了一場「蝗蟲過境」的掃蕩。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學時代大家最愛去的川菜合菜館,還沒走到門口,老闆見了是登山社人馬,便朝裡間廚房大喊:「ㄌㄧㄠ米的來了!」等到大家依序入座,每個人各點好了一道菜後,每一次服務生才把剛炒出來的一盤菜,越過某人的肩頭,準備遞上桌時,都還沒放到桌上,菜已經沒了,伸出的手連著盤子,可以直接收回廚房。很誇張吧!卻是我很珍惜的屬於年少輕狂的回憶之一。

讓我們回到蚱蜢吧!牠屬於植食性的昆蟲,具有極佳的保護色,上帝所賦予牠的「天賦」,則是一雙結實且有著極佳彈跳力的後腿,形似“棒棒腿”的絕佳配備,總是可以幫助牠迅速逃離危險現場,繼續進行牠的綠色餐點。

【直翅目】
屬直翅目,直翅目的成員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蝗蟲、蟋蟀、螽(虫斯)和螻蛄等,會跳,會挖又會叫的一群昆蟲,屬於「直接變態」中的「漸進變態」類昆蟲,生活過程中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與成蟲皆為陸棲性種類,體型從小型、中型到大型均有,並且都具有強而有力的咀嚼式口器。前翅呈堅韌的半革質化並具有翅覆,平直的覆蓋在體背,藉以保護呈膜質扇狀且摺縮在內的大型後翅,但有不少種類的蝗蟲不善飛行,翅膀已退化變得很小。大部份種類後足發達,特化成能夠跳得很遠的跳躍足,雄蟲並具有特殊的發音構造,求偶時會唱歌以吸引雌蟲,而雌、雄蟲均具有「聽器」(位於腹部前端兩側,但通常被翅膀與後腳遮住。)接收這些聲音。多為植食性種類,也有肉食性和雜食性種類。

【蚱蜢】
身體分頭、胸、腹三部份,頭部有一對觸角﹑二至三隻單眼﹑一對腹眼及一個口器。觸角有觸覺及嗅覺感應器﹑口器為咀嚼式,適用於切碎及咀嚼食物,口器內有舌,負責味覺及攪拌食物。胸部由三節組成,每節有一對足(第二﹑三胸節的背部有一對翅。前足及中足適宜步行,後足節粗壯,肌肉發達,適宜跳躍。前翅革質,後翅膜質。靜止時,後翅摺疊藏於前翅之下。腹部由十一節組成,第一腹節有鼓膜,作為聽覺器官。蚱蜢可以利用後足磨擦翅膀的脈,使翅膀振動,發出聲音。

蚱蜢如其他昆蟲一樣,以氣管系統進行呼吸。空氣從胸部和腹部之氣門進入氣管,直達體內的組織,毋須利用血液攜帶氣體。昆蟲的排泄物是以固體狀的尿酸化合物方式排出,所以之能減少水份流失,以適應乾燥環境。蚱蜢為雌雄異體,雌蚱蜢的腹部末端有產卵器,而雄蚱蜢則有一圓形的交配器。交配時,雄蚱蜢將精子進入雌蚱蜢的受精囊貯存,待卵子成熟後,精子會使卵子受精。雌蚱蜢將產卵器插入土中產卵。虫卵孵化為幼虫,經不完全變態發育為成虫。

【存疑】還不清楚此為何種蚱蜢,手邊資料不足,留待日後補充,並歡迎幫我解答。
【補充資料】轉錄自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6/05/14/59993.html

蚱蜢變蝗蟲 Posted on 2006-05-14 10:38 李偉文

..... 原來,蝗蟲就是蚱蜢,牠們是同一種昆蟲,一群群的蝗蟲是發狂的蚱蜢...讓牠們處在擁擠,彼此碰撞的環境下,牠們就會開始產生變化....可是,人呢?是不是都市化後,從憂鬱症到精神疾病的增加,以及更高頻率更嚴重的暴力傾向,都是環境影響到人類行為的徵兆?


住在山上最大好處是可以與大自然做朋友,但是最大的困擾也是大自然的朋友很容易登堂入室。
  
偶爾隔壁鄰居會要我幫忙,把不知從什麼地方爬進他們家裏植栽上的赤尾青竹絲給請走,同時每天我們進進出出大門或陽台,只要動作慢一點,家裏就會飛進來許多昆蟲。前一陣子,拿鑰匙開大門時,總覺得怪怪的,黏黏的感覺,轉動得很不順暢,直到前些天,終於開不了大門了,請鎖匠來把整個門鎖拆解下來,赫然發現,原來是狩獵蜂在鑰匙洞裏築巢,隨後我們也陸續發現,陽台休閒椅的把手,都是小蜂巢,甚至只要具有類似細細長長通道般的結構,都有可能被狩獵蜂用來築巢。
  
昆蟲多,當然是因為花園新城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維護得不錯的關係,每當與AB寶在社區步道散步,只要走慢一點,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看到隨著們我們步伐前進,總會有一些昆蟲被我們驚嚇得四處逃逸。其中,蚱蜢是經常可見的。

參加自然導覽的活動時,幾乎所有解說員都會告訴你「蚱蜢就是蝗蟲」,似乎你可以找到的昆蟲圖鑑也都這麼寫。可是,眼前這麼溫馴無害,甚至還可以算得上可愛的蚱蜢,真的是歷史上惡名昭彰的害蟲嗎?
  
全世界各國的歷史裏記載裏,每隔一段時間,就傳來大批蝗蟲肆虐的消息,這種令人聞之色變的「蝗災」,似乎總是與饑荒、民不聊生連在一起,而且古往今來世界各地描述的蝗蟲過境都一樣,滿天遍野的蝗蟲,將一切東西全都一掃而空,包括所有植物、甚至牲畜、皮草,無一倖免。

只是忽然出現的蝗蟲,往往也忽然不見,數百萬數千萬隻的蝗蟲,神秘地突然出現,也神秘地突然消失,找不到任何一隻活的蝗蟲,直到下一次乾旱災變牠們再度猖獗。

幾百年來,所有生物學家都為此困惑,也想找出答案,一直到1921年,一位俄國生物學家才解開這個千古謎團。原來,蝗蟲就是蚱蜢,牠們是同一種昆蟲,一群群的蝗蟲是發狂的蚱蜢。
  
如果你把一群蚱蜢養在瓶子裏,讓牠們處在擁擠,彼此碰撞的環境下,牠們就會開始產生變化!翅膀慢慢變長,原本土褐色的身體逐漸變得鮮艷,呈現鮮黃色甚至粉紅色,鞘翅上出現條紋和斑點,顏色甚至會深到變成亮黑色,產的卵也比原來的蚱蜢多很多。牠們也由原本溫馴變得不安、躁動、貪吃、於是本來只吃草葉的蚱蜢變成什麼都會吃的蝗蟲。

  環境會造成生物形體個性改變的例子,我們在蝗蟲身上看到了最戲劇化的例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旱災時特別容易產生蝗災,因為乾旱將散居各處的蚱蜢趕到少數找得到食物的山谷裏去,可是聚集多了,同類的推擠碰撞,讓蚱蜢變成蝗蟲,蝗蟲又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後代,於是整個山谷裏層層疊疊堆滿了蝗蟲,在某個日子,牠們就飛向天空,就形成了蝗災。
  
蚱蜢變蝗蟲,以基因傳遞或演化上,我們可以找到之所以如此的脈絡,就如同旅鼠繁衍過多,喪失了族群生態平衡時,會大規模地跳海自殺一樣,這是生物在族群繁衍上的本能。
  
可是,人呢?
  
是不是都市化後,從憂鬱症到精神疾病的增加,以及更高頻率更嚴重的暴力傾向,都是環境影響到人類行為的徵兆?
  
每當看到報章雜誌報導,那裡又有社會暴力事件,又是飆車、又是砍人,我總是會想到,那些凶殘的眼神,在沒有多久以前,還是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啊!到底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那裏出了差錯呢?

每當我陪著AB寶在社區裏散步,看著一隻隻可愛的蚱蜢,就會想起這個問題。美國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現在我知道造就最好人才的秘密,就是在野外成長、與大地一起作息。」

就如同大人一樣,孩子在現代社會承受的壓力也非常大。因此,帶孩子到大自然裏去,自然體驗能提供我們一種新的生命能量以及與萬物合而為一的連結。就如同梭羅所寫的:「不管是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我們都是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而為一。」

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裏,對孩子平衡的情緒發展,我相信是愈來愈重要的。

【參考書目】
《昆蟲入門》 張永仁撰文、攝影 遠流出版公司
《昆蟲圖鑑》 張永仁撰文、攝影 遠流出版公司
《喜蟲天降 梅峰、春陽常見昆蟲》 台大山地實驗農場
GOOGLE的網路資料

台長: 圓恩
人氣(21,59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蟲心‧從心 |
此分類下一篇:【蟲心‧從心8】嚙蟲
此分類上一篇:【蟲心‧從心6】黃盾背椿象(黃斑角盾椿)

aero2000
蚱蜢原來是很孤僻而且各自行動的
但是
蚱蜢變成蝗蟲的觸發點在它的後腿
因為擁擠
蚱蜢與蚱蜢間會彼此碰觸到後腿
進而觸發變成蝗蟲的機制
變成蝗蟲後
不在像以前那麼孤僻
反而變的很團結
這就是為什麼蝗蟲總是成群結隊出現的原因
2007-01-03 17:33:18
版主回應
謝謝
2007-01-04 20:29:36
包子
蟲蟲是非常奇特的生物
我覺的呀~大自然真的教會我很多的東西唷!!
2007-01-05 19:36:3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