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30代要重新出發好像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以前在寫東西之前怎麼完全不用思考就可以批哩趴拉的一直寫,現在要寫東西之前,卻還要因為多了一個「30代之我愛日本」的標題想了一整個下午,這樣到了我50代的時候要怎麼辦才好…
去年(2014)的12月中,在出團的空檔中間,我給自己放了五天的假,前往日本放鬆與放空。雖然回來後就一直想要把照片整理出來,並以文字留下旅遊中帶來的感想(否則我以後一定會忘記)。但可能是太久沒有寫東西了,下筆(打字)前一直思考著部落格類型的問題,不知為何就是遲遲無法將這次的旅遊好好地記錄下來。於是我嘗試著把心裡想的東西彙整出來,不知不覺就變成了下面這段文字…
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常常習慣性地會看很多部落客的文章,雖是很沒系統的閱讀,也沒有所謂的忠誠度,但在我的心裡,隱約將其分成了下列幾個類型,以便於在開始閱讀前就能判斷我該花多少心力來閱讀。
首先是寫的非常仔細與務實,我暫且稱之為「功能導向」的旅遊文章。從事前安排交通到實際每走一步幾乎都會用照片記錄下他所看到的畫面,讓其他也想前往的人可以透過他的文章身歷其境;除此之外,還列出許多的交通、景點、門票以及其他有用的連結,這種貼心的懶人包,這對很多不懂日文且比較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真的幫助非常大,常常在做功課時都會懷抱著感謝心拜讀。
另一類是「體驗與評價彙整導向」的旅遊文章,這一類的部落客大多有很多的資源來支援他們前往各個景點、飯店與餐廳等,範圍更不限於日本,還有台灣。這類的文章某種程度上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包括當地的最新狀況更新、多間飯店的比較以及餐廳美食的美味指數等,但有鑑於稍微了解其背後的商業模式,所以每每對於這類的文章我自己會抱持著比較客觀的角度,當作參考就好,因為畢竟「感受」這種東西是非常抽象的,每個人的選擇也有所不同。但不得不否認,諸如薯條三兄弟、雷神神話等,都是這一類型的部落客所創造出來的,對於日方旅遊業來說,他們真的是不可或缺最佳sales!
最後一類是「深度型」的旅遊文章,這一類的作者是我最佩服與敬佩的,因為他們對於旅遊的態度是最值得嘉許的!在事前努力的閱讀該地相關的人文與歷史,在對該地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後再前往體驗,並回頭寫下極具深度的文章與大家分享。雖然我承認這種文章有時我看得會有點痛苦,因為我只要知道了一個頭,就會開始發散式的瘋狂尋找相關的資訊,等我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已經三個小時過去了。但看見他們寫下對於當地文化的尊重時,又不得不讓我佩服不已,旅遊,就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文化並反過來省思自身或珍惜己有的文化財產,進一步成長卓越…(好像有點開始造神了…)。因此,我總是跟著他們的文筆,在電腦前走過一趟又一趟深度之旅,這一類型的文章也是我最愛的。
當我將自己的思緒整理出來之後(也就是這篇東東),整個就豁然開朗了。原來我會困擾的原因是因為我好像都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型,所以我決定了!我要做我最拿手的創造型,不要因為既有的類型而拘泥自己,所以姑且就稱自己為…印象派吧,哈。
如果可以,我想在部落格裡,不當部落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