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棚搭造完成。底架離地五尺,正方形,棚的北南西三方都用藺草蓆垂圍,東方空出。那個外鄉人身穿繡金線杏黃色道袍,不戴通天帽,說是表明心誠,願受烈日曝曬。他準備好登棚作法了,要向東海龍王祈雨。
老廟祝先行在棚上置放陶甕,半大人高的大甕擺正中,擺四角落的是大人膝節高的小甕。外鄉人檢視一番,手持仙拂立正,照例有請玉皇大帝,默念、禱告、讀祭文,祭文寫在黃紙上。接著,作法者步罡踏斗,有時像跳有時像跑。人們都找陰涼處蹲坐著看,農夫農婦拿笠搧風,表情急盼,小孩在棚腳追逐嬉鬧。
乾旱連數月,小孩是無所謂的,啊呀啊呀大叫奔玩,正興頭呢,四周同時響起長長幾聲「啊──」。外鄉人彎腰、鬆手、頭後仰、屈足,暈倒了。
大雨來了,外鄉人作法後半個月。是不是祈雨生效?贊成反對各有說詞。誰的二姑婆堅持是,因為「龍王附身讓道士躺落,落就是落雨的意思。」誰的大表兄堅持不是,因為「龍王從東海來台灣,用不著兩星期,祈雨而暈倒,敢是真法道士?」
大表兄派與二姑婆派的爭論,期間短暫。颱風掃走一切閒話,也掃走原本渴死一半後剩下來的另一半稻蔬。「這是什麼天年?」人們憤怨難平:「天庭還有人在管事嗎?」直到有個喜歡被叫保正伯的老人開口糾正,人們才省悟口誤,將人改為神。老人一臉莊肅:「神一直都在管事的,不可胡言。」那,怎麼管成這般悽慘?老人更嚴色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他還要繼續說呢,大家嘀咕已經夠酸了,轉頭走。老人在日據時代讀過四五年漢學堂,漢學堂俗呼子曰店。他若三天沒講子曰說文言,「連牙槽都會癢」,誰的大舅如此形容。
大風大雨真是令人恨得牙癢。大風不會超過一整天,大雨可未必。往往,人們懷疑雨神不只一位,料是好多位輪班當值潑水,雞鴨嚇得噤聲,屋瓦反而叫痛似的嘩嘩嘩哭號。鄉下人韌性,水淹到前庭,不急,淹到門檻底座,不急,淹入正廳,那不行,涉水出門狂呼,住高處的親友顛顛歪歪趕來,一部分在屋內合力舀水,另部分在屋外以鋤掘水道。舀水的人偶爾停下,合掌面向祖先牌位頓首,掘道的人偶爾停下,合掌面向天空晃頭。
水總要退走的。但也有漲得讓人來不及對付的時候,半夜,風兼雨,飄風發發,興雨疾疾,天地黏在一起,求生之門在哪裡?天亮,親友倉皇尋覓,心知肚明,沿著溪圳溝渠找就對了。人命貴重嗎?不一定哩,人命有時候一如草芥、無異螻蟻。
螞蟻大規模遷徙,人看著,當注意了。蜻蜓金龜子低飛或忽然不見,更該留神。蚯蚓集體爬上樹,那更確定,風雨隨時會很粗暴的出現。小孩喜歡這種景況,尖嗓帶鼻音唱歌,瞧,黑雲滿天是吧,唱「天烏烏」,天烏烏,欲落雨,鯽仔魚,欲娶婦,魚擔燈,蝦拍鼓,水雞扛轎大腹肚,田螺舉旗叫艱苦──。大人心焦不耐:「莫唱莫唱,風雨過了再好好唱。」這是脾性好的。脾性不好的大人,雷吼一句:「停!不怕大水淹死你?」小孩緩緩慢慢喘氣,各自溜回家。
颱風其實與小孩一樣有可愛的有不可愛的。人如做得了主,不可愛的颱風逃不掉受詛咒而亡,可是,詛咒若有聖,棺材做未應。年長者解釋,詛咒沒有用,恨天怨地不如照顧身體。那,可愛的颱風長相怎樣?其一,風速二十五米以內,其二,他的雨兄弟緊跟來去,勿待賴多時,其三,白天來晚上就請便,最好別等吃晚飯。
有沒有好處?有。可愛的颱風頂多除去一些先天不良的樹木,掀去幾塊瓦片、幾排久未整理的籬笆,當然,一些人小傷免不了。但,雨水剛好足以滋潤農作,水庫也財源廣進,城裡人用的自來水不虞匱乏,溪流中還能撈到許多好木材及土虱魚,而且,空氣會清新好一陣子。
鄉下的空氣本來清新恆常,自來水須花錢買,偏僻聚落真還裝不起管道呢,水公司說,成本太高,你們付費用才辦事。沒關係,水井多啦,平日飲用完全足夠,有的水井,五六七八代人喝過,井水仍舊飽滿。城裡人批評,不衛生。是喔?鄉下人不信這一套,自來水廠裡,化學藥物大桶大桶的灌入濁水中,那叫衛生?
好井水壞井水,可以用時間辨別證明。優質的井水,裝在鋁鐵水壺中煮滾,三兩年不積沉垢。劣質的井水,掬起喝一口便知,就用來溉菜圃或小面積的田。好井水是不受天候影響的,颱風過後,地面上有水必濁,井水卻絲毫未變。城裡人到鄉下作客,舉起水杯,欲喝不喝,強裝笑顏,主人若是直腸一條通,說話省掉客氣了:「滾又滾,沒細菌活下來,喝吧。」城裡人尷尬:「喝,喝,喝,這裡的水出名的好,人人知曉哪。」
知曉天理人理的,鄉下老人居多。城裡人口房子日漸增加,颱風暴雨為害成正比上升,所以腦筋動到溪河,堵住乃無事,對吧?對,地方頭人說的能不對?於是,正正經經測量規畫,水泥堤防一段一段直直站好。鄉下老人一看,怪啦,溪床從二十丈瘦成八九丈,再一看,十來丈的原溪床上建了工廠、房屋、道路。堤防築到鄉下,老人們帶頭反對,稍有歷史常識的說:「古早那個治大水的什麼人的父親,圍堵水流,敗得慘,知否?」城裡頭人溫和有禮,眉眼舒開:「知,知,好,好,好。」然後,不多久,堤防還是站好了。全線連貫後,開慶祝大會哩。誰的四伯公因此傷心的說:「以後,颱風來,記得趕快跑,莫再等著舀水了。」
年年有颱風。一年兩年三四年,淹大水的情況確然減少,城裡頭人嘴巴笑開近耳根。少少幾個讀書懂事的專家忽然提出與鄉下老人相同的看法:「溪河天生成,該當任其行」,證據是,溪床年年長高,比青少年發育還快,持續下去,總有一天要出大問題。
五年六年七八年又過了,大問題浮現。颱風風速才三十米,大雨只落兩天,溪水竟然漫出,鄉下城裡都不用舀水掘水道了,肉眼見及的全是大水。街路成為溪河的支流,而這些支流根本不流匯主流,反倒是主流供應支流。大風吹不倒新式的樓屋,大水代勞,大風吹不倒根深的樹木,大水代勞,大風吹不走農田,大水代勞。
權勢頭人派與專家老人派,何是何不是?兩造支持者各有說詞。爭之執之,十年十幾年再過了,颱風照例每年造訪,大水照例每年造河。一造高心壯氣:「人定勝天,科技可以征服自然。」另一造平心靜氣:「天定勝人,要與自然談和才好。」
人們懶得亦無閒管這些,過日子呢,颱風來就來吧,大水來就來吧,人的習慣總會改的,不是嗎?凡事習慣了就行。寄望兒孫吧,誰的大兒子、誰的六女兒、誰的長孫、誰的曾孫女,趕搶孤似地衝向極大極大的大城,為著討幾口飯。可是,世間並非月月做普度,究實在汪洋人海中,還是得隨時應付看不見的颱風與大水。而且而且,逢上真正的颱風大水,怪咧,和家鄉一樣用不著往屋外舀水。只有一點與昔日不同,但凡天災地變,勿論大城小城鄉村聚落,觀光客都像老曆七月初一被放出來的那些曾經在世者,惡狠狠爭著觀看壯景。「這幢大樓震成這樣,哇,神奇!」「厲害,一次大水,橋斷作三截,這趟值得。」「酷啊,土石流太炫了,咦,住山上幹什麼?」
山上的水滑入平地,平地的水滑不出去。到處是水,人們卻發現無水可飲,老年代的乾旱也不至於嚴重若是,所以,鑿井吧。臨渴而掘井,新時代,小事一樁。少少的人會嘆息,誰的三妗說:「人無照天理,天無照甲子。」什麼意思呢?誰的四叔解明:是這樣的,人不依順天理而行事,天就不依順自然法則運作。那,真有這樣準驗嗎?誰的老師莊重正經:「山崩地裂在眼前,人有眼無珠啊?」
不識山不識水的人,不信這一套。呼戚引朋坐車直上兩千五百米的高山,比勝利手勢拍照,以示征服了這座山,然後留下足以覆蓋整座山的塑膠袋保麗龍,凱旋下山。待得颱風大雨結伴重遊舊地,才還給高山一個清白,保麗龍塑膠袋全部歸還,一次償完,同時向人們討去該付的利息。利息不苛刻,河道淤積、橋孔塞堵。卻苦了水,找不到生路,只好從倒楣的人家行去,借過借過,這一借,可能借了幾十條街道幾千百幢住屋。倒楣或不倒楣的人們忽然眼中有珠了,嗨,怎麼泡在黃水中的塑膠袋如此熟眼?
自鄉下小城移居大城的人,對暗黃色的大水特別眼熟。而且,大城各角落也經常像故鄉一樣搭棚演戲祈神,規模略小些。戲棚概由木竹搭造,若演歌仔戲,棚的左右用塑膠布圈圍,前後空出。觀眾離離落落坐在塑膠椅上,棚腳鮮見小孩,小孩放學後去上才藝班的課,或是在家裡玩電子遊戲、看卡通節目。戲班人少,戲服簡約,通常,旦角穿得較華美。
開演了,戲棚右柱寫「風調雨順」,左柱寫「國泰民安」。新世紀,省減扮仙告神一段戲頭,擴音器調整到規定要處罰的分貝數以下。老生小丑陸續出場,演一陣子,旦角適時現身了,妝色沒馬虎,指動腳移合節奏,唱腔普通。唱什麼曲?不一定,但總不至於唱「波斯貓──啦啦啦啦啦──波斯貓──啦啦啦啦啦──」之類草莓族群歌。戲棚對著廟門,心要誠的。
旦角手拿無線麥克風,唱了,曲是台灣老調。人們以塑膠扇搧風,天氣悶熱,但汗不成滴。旦角樣子很興頭:「二步珠淚,淚落土──日來割腸暝割肚──望君玉體要照顧──免得與吾加添苦──」戲後台有個老旦在餵嬰兒,奶瓶上的圖案是神隱少女。小丑閒說話:「這次淹大水,領多少錢?」老旦放下神隱少女:「上回颱風厲害,夏甲子雨,搖船入市。」小丑追問:「多少?」老旦不理會:「等一下我得出場踏幾步,來,幫忙抱嬰。」立起將衣服拉扯平正。小丑抱住嬰兒,像對誰說又像不對誰說:「看到新聞否?聽說有個大法師會用百龍圖作法下雨。」老旦轉頭笑:「喔,他會作法中樂透嗎?」說完閃身出場,小旦叫了一聲:「娘啊,爾為我做主啊!」麥克風音量稍稍不穩定,老旦的聲音忽高忽低:「唉,我子也,今年無欠水,爾哭得這般,嫌風雨不夠是否?」觀眾顯然樂了,幾聲叫好幾聲喊「哈──」。
(阿盛,本名楊敏盛,台南縣新營市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經擔任記者、編輯,後成立「寫作私淑班」,專以培訓創作人才。出版書籍至今近三十種。)
本文刊於 2004年9月27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