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與研究藝術美學,半百許。更準備寫藝術美學的書,亦花了逾十多個春秋。還動筆寫了好幾個寒暑,總是不滿意開頭。現在,總算有了較為滿意的開頭。就像《大學》,一開始既以大字吸引筆者,更以學為徑為動力為終。乃34歲的某晚,在木柵高工值班,手握《大學》,仰望天空,就像:
*如下圖*
既叫我勃起,更叫我心動。滲入魂魄,匯為生命的謳歌與韻味。我們合作上帝,生兒育女,創造周公孔子孟子荀子,郁郁乎乾坤古今天地世間。
多美!
是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可以興、觀、群、怨、事及識,筆者乃志為儒家的學儒歸仁矣。轉瞬,一甲子許的日出日落,志升(生、孚)謳歌如韻:
萬物
盡己所能的一再
告訴你
它、牠是誰
它、牠就是
雲
石頭
花
鳥
一再就是不變
這就是雲和石頭
一再也是循環
這就是花和鳥
人不同
是謂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然而
怎麼不同呢
我們從美來理解
美
是孔子最奇特的概念與真實
幾乎美º仁而美=仁
孔子的學問
就是為己之學
熊十力先生在《乾坤衍》說
不敢不敬恭領受明了自己
明了自己
就是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
就是為己之學
是謂
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
然而
認識自己
是什麼呢
有什麼可能呢
因此
未知生
焉知死
可能
到底又是什麼呢
近悅遠來遠懷
驚喜驚豔不斷
從心所欲不踰矩
見群龍無首吉
吾與點也
再現
美
好美
對不對
嗯
因此
祂跟
雲
石頭
花
鳥不同
祂亦跟
張伯伯
李媽媽
陳奶奶
你他她不同
祂更跟
無
自然
空
罪不同
因此:
天下,什麼東西沒有用呢?天下,什麼東西最有用(價值)呢?天下天上,不管是天上或天下,終極價值(意義)又是什麼呢?有終極價值嗎?
人不學,不知道。知道什麼呢?知道有用的東西,知道最有價值的東西,知道終極價值的東西。知道有用、最有用、終極價值,又有什麼用呢?不知道,又怎麼樣呢?有用,在哪呢?是什麼東西有用呢?
在外,我們就會去追求。如水,我們就會去喝水了。在內,那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了。如楊貴妃,集三千寵愛於在一身。就此,內在也不是內了。內在乃:自然也。自然,我便不見了。然而,由古迄今,以至於未來,天下只有一個楊貴妃。重點是:天下非楊貴妃,卻千千億、萬萬兆。甚而有:先天缺陷或後天人禍者。因此,有用到底在哪裡呢?
有用在外,我們追求有用。問題是:怎麼追?有用嗎?有危險嗎?追到了以後,有什麼意義呢?更重要的是:在外,那就永遠追不到了。
有用在內,問題更麻煩。最大的麻煩即:命定論。甚或是:天縱之聖,不學而會,不思而得,甚或是相反。故,和而不同的天人合一,乃斅、學、下學上達。斅則技,學則師,下學上達則夫子。即:
汝何器也,周公之才之美,聖人與我同類也。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個個發揮自己的有用、最高價值、終極價值。但是,如何做到呢?
非信,不信天的三千寵愛在一身(天才),亦不信天的自信(悟),更非自然(本能、經驗)。乃學思再:
沉思、學習、下學上達,化他人的經驗,成自己的經驗,尤其是他人經驗的精華,更尤其是精華的歷史傳衍及開創。即:即內在即超越,即本體即方法,人不學不知道。禹何人也,舜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這是說:
有用是什麼呢?有用的是自己。最有價值的又是什麼呢?最有價值的是美。終極價值又是什麼呢?終極價值是仁。但是,為什麼呢?
有用的是自己,有用的是講自己有用是、是講自己的價值,最少自己能養活自己而非家庭、家族或社會的負擔或禍患。唯,這個有價值是什麼呢?亦即價值是什麼呢?價值就是事物自身及其散發或縕涵的特性功能,例如2H2+O2D2H2O等,這是物理特性、功能與作用,乃第一性的存在特性而非空無。即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連無都沒有,即尼采的虛無意義。該特性功能作用於己、人或存在有益,那就是價值而曰第二性了,有用就是講第二性也。因此,有用的重點是自己的特性、特質、個性、脾氣、能力、心胸、視野、涵養及人格等,如身高、體重、長像、煮飯、書畫及氣質等,有用就從這裏滲透引申而出,讓自己有價值。即:自己的誕生與活著,最少是對自己有益而不僅於自我保存的有益,是謂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非今之學者為人而庶富教富而好禮的喪教忘禮,更別說禮之本,尤別說得本棄禮了的異化矣。
最有價值的是美,用的開發就是學,用的提升就是美,學的提升就是價值根源的覓得與開發,源頭活水而盡美盡善矣。因此,美不是偶然或靈感,其只是涵養,如尼采的戴奧尼索斯缪思、達利的麗達、拉康的小它物或傅柯的TNX-355。所以,美的歷程乃:美的涵養→美的追求→美的要求。美的涵養者,即美是可遇不可求的靈感或刺激反應或感覺,猶如浪花、賀爾蒙或蝶戀花等,只不過是黑格爾美學的自然而不堪謂藝術哲學。(雖然黑格爾等同二者,卻未命名該著為《藝術哲學》,可見二者還是有差異的。尤其是藝術終結而美學,美學終結宗教而哲學,絕對精神由是達臻矣,乃為價值根源的探尋與實踐巨著。)美的追求者,正是價值根源的探尋與實踐,這正是美的追求。然而,如是的追求,不是美之在外的追求。我們現在用《孟子》的由仁義行、行仁義、假仁假義、不仁不義、賊仁殘義來理解,不難明白仁義美內在的意義。然而,也不難得體會仁義美的外在意義。因此,美的追求乃美的要求之自我意識覺醒,即我們追求美、以美為標準,這就是藝術了而非用的特性功能作用矣。美的要求者,美的追求不僅是美的要求之自我意識覺醒,此乃美的意識冥冥運作,如靈感、缪思之名等。但是,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乃為新辭強說愁者,甚而為感覺下海出賣人格、踐踏靈魂的徹底淹沒價值根源,真是幼稚無知到了極點矣。因此,美的要求是:我們思行一切,美係我們學習與自我要求的基本意識。當該一意識本能化或習慣化後,冥冥化作價值根源,乃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創造美,以任何材料及形式創造。因此,我們躍入價值根源。然而,價值根源是什麼呢?價值根源就是創見、創意、創造力、原創力的原鄉,乃我們可以從心所欲不踰矩的思行,甚而源頭活水的盡美盡善矣。創見者,改良所見或因見有得(感)也。創意者,不因見而有得或感也。創造力者,人運用自身的特質及潛能,不居形式與質料的再現或開發事物也。(具體意念)原創力者,空前絕後或形成風潮或制式的創造力也,尤其是源頭活水的原創力。由是,自己浸淫在價值根源裡而全開,既無需為尋覓價值而操勞,更無須為創造而煩惱的為價值根源矣。
終極價值是仁,這是說:我們從有用到美,說一說就到了。意象言是孔子前的意象,認識論的意義強,所學全看學者的慧根了。學思再是孔子的意向,知識論的意義方啟,慧根及努力雙張而立為己之學、道問學。較清楚的說法即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黑格爾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倚概念正反合的歷史哲學辯證,藝術終結宗教終結美學哲學自由自我絕對化的自由上去後像《臥虎藏龍》的絕地天通李慕白及自學上達玉嬌龍茫然不知所措。探尋或臻終極價值價值的意義,實住不朽(價值根源)而再現不虞且驚喜驚豔不斷的近悅遠來遠懷正德利用厚生惟美惟和仁矣,是謂孔子之美。
談用,我們不能不回應:
一˙黑格爾及丹托的藝術終詰,後者謂藝術界,還原即返。返回前者,即精神現象學的歷史哲學,(思想精華)乃正反合的藝術終結而宗教終結的哲學自由,精神借概念由主觀精神經客觀精神而絕對精神。案:黑格爾及丹托的藝術終詰,實即終詰藝術的超越操作、藝術而回歸美、存在、價值根源,這也才是真正的藝術、美學。
二˙《老子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案:老子思想,可以簡單的以辯證回應,尤其是此處的天下皆,乃普遍與特殊的二元辯證,其下乃例舉二元,終在自然與名教的二元上著定:無價值的超越價值也。(孔子問禮後,跟老子說再見者,此也。)
三˙《莊子˙人間世》:
(一)<5>:匠石之齊,至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於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匠石覺而診其夢。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曰:密!若無言!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也。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與眾異,以義譽之,不亦遠乎!
(一)<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案:說實在的,莊子也是在談用,只是抑他揚己而已,尤其是道術天下裂的術而以道為標準,更尤其是其接續老子的辯證而有無用、大小用(一般與非一般之用)等者。唯,即內在即超越,即本體即方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