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01 01:12:53|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儒家的政治哲學4.24

<儒家的政治哲學>:4.24

一˙原理:仁-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顯諸仁藏諸用,仁即無限在有限忠之下學上達的事實論。
二˙即本體即方法的內容與實踐:
(一)仁禮學:仁體禮用學顯(實踐)。
(二)意象言:人不學不知道,道在言裡,它象徵著人、人欲、人心、人性、人群(禮、傳統與文化)與天而曰意。
(三)學思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再斯可。
(四)兵食信庶富教齋戰疾:這就是它要解決的問題而為政正的正當性。
(五)承諾德治王道仁政寶位與權經權惡罪吝悔過擾嚮明而治:這就是政治的正當性而曰民為邦本的本立則道生民無信不立本固邦寧。
(六)百世可知之因:正當性於道統→政統(民有)、治統(民治)與學統(社會流動)→血統(中國一人、天下一家、民胞物與、天地萬物一體的民享)→傳統(保我子孫黎民聖賢傳承開創不斷永賜永錫)。
(七)孔孟荀的批判:禪讓(讓賢- -人之彥碩、有技若己有之)與吾猶人也的無訟也。
(八)中節中和中庸時中的帝力于我何有哉吾與點也。
(九)利永貞的見群龍無首吉從心所欲不踰矩如其仁再現七世夫妻或盡善盡美焉。(無限的開展與再現,是謂未知生焉知死。)
三˙意義:故國傳承開創以來的政治哲學,可用徐復觀先生的彝→禮→仁表徵。(勞思光先生:天道觀→人性論→心性論。筆者:問仁為仁仁難→識仁仁說→仁體體仁→仁即無限在有限忠之下學上達的事實論。案:筆者接續《乾坤衍》而說。)乃:原始天人合一而曰彝,(命)周公制禮作樂天人合一而曰禮,(天命)孔子三才兼三才天人合一而曰仁,(知命)至今仁襲不斷而曰百世可知也。(識仁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其內容與現實,既在經典裡,尚在歷史中,更在代代傳承不殆的中國人身上而為中國文化的載體與本體。仁就是本體而曰體,禮就是仁本體形成的傳統而曰用,學就是形成(學與其實踐)的意義而曰顯。仁體禮用學顯就在言裡,它借言象徵出來,告訴我們人、人欲、人心、人性、人群(禮、傳統與文化)或天的意義。這樣了不得的意義,既是《易經˙乾卦》的勿用、在田及終日乾乾,更是《易經˙乾卦》的或躍在淵,這也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再斯可的意義了。因為,學而優則士,士而優則仕,士、仕之責即兵食信庶富教齋戰疾而民信邦寧。信者,承諾德治王道仁政寶位與權經權惡罪吝悔過擾嚮明而治也。這樣的信,就是我們的百世可知之因,即道統→政統、治統與學統→血統的傳統也。這樣的傳統,實踐起來不無孟子的治亂歷史循環意義,乃有孔孟荀批判的警惕與救濟。如是,《書經》與《禮經》的大同意義,乃能開出「中節中和中庸時中的帝力于我何有哉吾與點也」的幸福。然而,這樣的幸福仍不足,我們又不同於基督宗教的真福,尚不同於佛教的永恆之渡或彼岸涅槃,更不同於道家道教小國寡民、悠然南山或藐姑射山,乃道道地地的利永貞的見群龍無首吉從心所欲不踰矩如其仁再現七世夫妻或盡善盡美也。
四˙這就是故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原因與原理,(含真諦:宗教性[利永貞]。)還是我們血脈澎張的中國,尚是我們腦袋上信仰的中國,更是我們世世代代傳承開創且生活其中的中國。故,《易經》、《孟子》與《荀子》說: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習俗性矣而不察焉。《論語》更說: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天下歸仁的游於藝焉。

台長: 楊冀華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