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許,我花了很大的精神及工夫研究.體驗與驗證美與藝術,此處的標題即給出了其之總結!但是,它的真諦由是亦被喚出了,此即孔子之美,特呈現了哲學危機及美學死亡的出路意義!因此,請看官詳閱拙作:
〈尼采鞭策入理的批判(還原黑格爾正反合於目的方法整體的美學原義):失天失地的徹底存有遺忘之上帝死亡與不堪三變(傅柯為什麼的人已死)〉:
尼采者,是近代西方的哲學家1844-1900,反省了現有的一切價值,乃殺了上帝的突顯三變(孩子、駱駝與獅子)超人新價值:一種形而上的安慰(戴奧尼索斯)一剎時間提升(阿波羅)起來,將我們高高舉出於瞬息萬變的現象之上。(《悲劇的誕生》,頁110。案:提升與高舉,這是文學的幻想嗎?這是美學的想像嗎?這是神學的恩典嗎?這是宗教的奇蹟嗎?這是迷信﹝自我絕對化或擡轎造神運動﹞的信仰嗎?這似奧古斯丁的向上之道與向下之道的相遇。﹝陳榮華著,《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3.12初版,頁iv:這不是靠邏輯方法,也不是靠一瞬間的直覺,而是要靠個人的努力和天份,缺一不可。﹞但是,我以為:這是形上學的進路,尤其是儒家的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鞭策入理者,尼采徹底的批判了一切,乃殺死上帝的以戴奧尼索斯取代卻以悲劇收場。這樣的批判,就極的說,乃換名不換實的批判。因此,傅柯(1926-1984)接續的說人已死或人之死。(《詞與物》的再現﹝傳統本質主義的符應為底之符號化或概念化﹞→相似性→人的有限性﹝無法區辨﹞人之死結論,實為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的符應真理觀反動或相應闡釋,乃李歐塔及哈伯瑪斯合法性與合法化危機的變形,即知識的主體性在一次次的皺摺下死亡。然而,傅柯忘了主體性的主體,傅柯更忘了主體的本體存有之源,知識型乃其所謂的虛假論述。因此,典範的不可共量性不來於教外判教,竟源於自身的知識型斷裂,乃無知識考古學而為斷裂皺摺的真實建構論,即知識型非符應真理觀的產物而是現象或皺褶堆砌的想像,知識型便無須主體創造力的剪貼簿大拼圖、皺摺或重複曝光底片。故,史學、人文主義或人文科學沒有了人,還談什麼史學、人文主義或人文科學?)但是,為什麼人已死呢?我們可以從海德格的存有遺忘反瞻:存有遺忘者,即海德格(1889-1976)反省哲學提出的病徵:存有的遺忘。乃:一切不從存有(人)起步。特闡釋:心理學外的哲學遺忘,乃誤解存有(普遍﹝空洞、預設﹞、不能定義﹝無法說明或探究- -不能用較高或較低的概念推或引導﹞及自明﹝反膚淺而非反清晰明瞭,乃哲學是清晰、釐清而非創造認識或知識,讓大家系統的接受該認識或知識,實非神學、文學或美學的創造或賦予知識- -特性也。﹞)的論述及操作也。因此,我們乃需親自探究的去蔽與還原而讓存有自身彰顯。(存而不論)但是,這有非常大的自然主義傾向,人文主義的義涵盡失,即萬物自然彰顯而無需人的代言。就存有及存有者言,這是非常有義意的。然而,這是存有的經驗論,實連論都該去掉的僅為存有經驗,由是為徹底的自然主義矣,人文主義的義涵盡失焉。人文主義的義涵盡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從存有者的優先性、存有學的優先性及存有者與存有學的優先性三個存有的優先性導出了時間,時間竟然是彰顯(派生或流出- -自然或上帝)的標誌而非黑格爾(1770-1831)的正反合絕對精神或尼采的三變超人,(《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仍然是人的伊底帕斯覺醒反抗或浮士德的出賣靈魂悲劇而為唐吉柯德或納瑟西斯自慰自戀,尤其是撒但的永恆控訴與耶穌的最後吶喊。所以,一次次的皺摺造成了人之死,在此浮顯了人不得不死的真諦,皺褶、輪迴、救贖或樊我如一,依舊無法正面回應人的死。故,傅柯吶喊出了人之死。(晚期,傅柯由此重新起步,展現了主體詮釋學或生存美學。然而,其自身的生命實相,卻是其主體詮釋學或生存美學的反證,乃確實人已死矣。)失天失地,在此給出了一個參照系。因為,失天失地於故國,有著性與天道的心理學與哲學雙重遺忘義意。即:故國在現代性挑戰以來的現代化中,文化帝國主義的詭計得逞讓我們遺忘了性與天道的文本,進而讓我們遺忘的誤解了三才,其竟外銷轉內銷的逆格義闡釋故國傳統而全般接收,最有名的例子即中研院文哲所何乏筆研究員的莊子與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何乏筆等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0卷第4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99.12。重點:何乏筆等,中研院文哲所2011跨文化理論研習營- -主體性。)尤其是余英時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光宗內聖外王詮釋。(余英時著:《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公司,92.6.10初版。)蓋,失天失地者,就故國《易經》三才傳統的天地人基本之道言,失天失地乃現代性的斷裂虛無主義詭計得逞讓我們徹底被擊敗的與傳統絕裂,自己對自己的終極關懷與宗教信仰與傳統絕裂的斷裂了。乃:終極關懷與宗教信仰即虛無主義的義涵,此即三才中的天。傳統即自己的歷史文化,尤其是善的歷史文化累積,更尤其是盡善盡美的歷史文化累積,這也就是三才中的地。然而,現代性的斷裂虛無主義詭計得逞讓我們徹底被擊敗的與傳統絕裂,我們乃成失天失地的人。這是說:這樣的人,頭上沒天,腳下沒地,人標浮在現代化中卻無以現代性拋錨,中國人乃生不如死矣。(它的真諦是:人已死的慢慢殺死中國的祖傳秘方而現人類危機。)尤其是內地,他們從馬克思的幽靈吶喊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吶喊卻像失聲的啞巴。因為,中國特色絕不是馬列史恩,中國特色更不是馬列史恩的現代性源頭,乃孔子回來了的中國。但是,中國是什麼?中國是世界中心的中國嗎?如《決戰春秋》的孔子?這只是黃禍的中國,如安倍在白宮宣稱日本回來了,實喻第二次的偷襲珍珠港,即帝國主義的中國或新帝國主義的中國。唯,這絕對不是傳統的中國,傳統的中國是以仁為底的近悅遠來遠懷安仁利仁中國。上帝死亡者,上帝乃尼采批判的價值總象徵,死亡即尼采的價值批判宣判。不堪三變者,三變即尼采宣判的依據,不堪即該依據無以成立。蓋,永恆回歸的悲劇也。以下的引文,正好對筆者的主張做了最好而最直接的回應:我們如果考察一下在這種理念之光裡的蘇格拉底,他就是那第一個震驚我們的人,他不僅能在那本能底科學之確定性之引導下生活,並在此引導下終其生命,而後者是更為困難的。因此之故,那垂死之蘇格拉成的意象(一個被知識將他從死與恐懼之中解放出來的人),他如一個象徵物一般,高懸在每一行科學之入口的大門上,告訴那些所有的工作者說,他的職責是使存在成為(100)智慧的,因此也是正當的。如果光是推論還不行的話,邢麼就用神話的因素來加強他們吧!神話,如我已說過的,乃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是一切科學的最終極的意圖。在蘇格拉底之後,只要一旦我們完全了解了科學是個如何的神秘之解釋者,一派接著一派的哲學家出現,然後又離去了。只要一旦我們了解了那一代接著一代的探尋者,是如何地被一種貪得無厭的求知欲所剌戟去揭開宇宙的每一個部分。只要一旦我們了解了如何由於這種普遍的關懷,於是一個知識的共同之網便在整個地球上撒開來了,以窺探整個太陽系是如何地運行著的。只要一旦我們都了解了這些,及此今日之知識的不朽的金字塔,則我們就不得不認為蘇格拉底乃是整個西方文明之旋渦及轉捩點了。(《聖經》知識果的魔咒,《莊子》的渾沌死夢魘,皆預設了存有、美學與知識論同一性的命定厄運。儒家在此給出了學的意義,乃志學志應下學上達的識仁聖功意義。)因為,只要我們想像那些所蘊藏的巨大的能量一旦加以應用,不是為了知識的目的,而是為了實際上的、利己主義的個人或國家的目的,則我們便馬上可以看到一個結果:一個毀滅性的宇宙戰爭將爆發。由於人民不斷的遷逃將使得人類對於生命之熱愛的本能,大大地削弱了,以致於自殺變成為一種當然之事,兒童將被命令去殺害他的雙親,朋友去殺害朋友,如斐齊島民之所作一般。(故國傳統的禮壞樂崩)而我們知道,凡是那裡藝術不能以某種形式(宗教或科學的)去作為野蠻的解毒劑的話,那裡便是大規模的屠殺所蹂躪的地方了。蘇格拉底表現了一種理論上之樂觀主義的原型,以對抗那實際上的悲觀主義,他堅決地相信自(101)然是可以理解的,認為唯有知識才是真正的萬靈藥,錯誤才是真正的最根本的罪惡。對蘇格拉底式的人來說,一個高貴和真正的人底職業乃是表露揭發天地自然之造化,乃是將真正的知識和那些虛幻的、錯誤的知識分開來。所以自從這個概念、判斷及三段論法的機械主義的蘇格拉底,被認為是人類之能力的最高運用,被認為是自然中最令人欣羨的秉賦之後,蘇格拉底和他的繼承者,直到我們這個時代,都一直認為所有道德上的和感情上的成就,(高貴的行為、悲憫之心、自我犧牲、英雄主義,甚至是所謂精神上的寧靜,這種難能可貴的造詣,阿波羅式的希臘人稱之為的spophrosyen)都是完全從那知識上的辯證中導發出來的。因此,道德上和感情上的成就或境界,是可以致育的。誰只要嚐過蘇格拉底式知覺的愉悅的、誰只要經驗到以一種無限擴張之環去將整個現象世界包圍住的,誰就知道再也沒有比這種要完成克服的欲念對生活更有銳利的刺激了,同時也就知道再也沒有比這種要織成一張絕對嚴密的網的欲念對生活更有銳利的刺激了。對這種人來說,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就成為那些希臘的寧靜與斷言之嶄新底形式的導師了。這種對於存在之實證底態度,必須使它自己從行動上解放出來而施之於絕大部分之優秀青年的教育學上,為了造就天才之遠大目標。由於那奮發的見解所驅策,科學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其外限推進,在此涵蘊於邏輯中的樂觀主義必定崩潰。因為科學的外圍有著無窮盡的點。在達到其事業之終點以前,每一個高貴而有秉賦的人都會反對這個外圍中的某些點而忽視了他之知解,而遠離於我們無法(102)知道此圈圍中之地區是否曾經被完全地策略過了的這個事實。當追尋者來到了此外圍,並知道了在此地邏輯是如何地作繭自縛、自咬尾巴,於是他被一種新的知覺所衝擊:一種悲劇底知覺,它要求藝術之補救,以使之成為可忍受的。如果我們今日環顧吾人之四週,用那被希臘的奇景所洗淨的、所加強了的眼晴來看,則我們將看到那蘇格拉底所預示的邪術之需求了。而更確切地說,在一較低下的水平裡,同樣的這種熱烈底需求,都顯得是反對所有的藝術,尤其是對於真正的悲劇(戴奧尼索斯式的藝術)懷有敵意,如同我在前面已說過的例證:被蘇格拉底主義所顛覆的亞斯柯羅斯底藝術。基於此,我們發覺我們自己,戰戰兢兢地敲著現在與未來的大門。這種辯證底反轉,將引導出一種彌新的天才之構形嗎?會引導出一種蘇格拉底式的音樂老手之彌新構形嗎?這種無所不包的藝術之網(不管它是宗教的或科學的名義),將被組織得更為嚴密、更為精緻嗎?或者它將被吾人今日之無休止的、且野蠻的行動撕成絲絲碎片呢?我們深深地加以考慮,但並不是全無希望。我們以旁觀者清的立場,站在一邊來觀察這巨大的抗爭與變動。然而,天啊,這便是這場大抗爭所具有的特別吸引力:你無法旁觀,只要你看到它了,你就無法不加入戰鬪的行列。(《悲劇的誕生》,頁100-103。)說穿了,尼采批評蘇格拉底乃以美學反知識論也。但是,我們細看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其美學義涵實係戴奧尼索斯>阿波羅的意義,自己更陷入了永恆回歸的謎思!其之真諦乃為:反道德系譜學的悲劇也樂意,尤其是反命定論(人的必死反基督)的終極價值探尋。寫實了西方傳統的理性與感性弔詭,卻跳不出康德三大批判的知性、理性與感性黑格爾美學實踐,乃美學非合知性與理性的感性,實美學與感性仍隔著美而成兩橛,由是乃該還原正反合於目的與方法之整體。孔子之美,即牟宗三先生道德形上學即本體即方法圓善給出的還原而跳出了康德的崇高天才預設,(似唐君毅先生的黑格爾三向九境意義,﹝唐君毅著,《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似於內外合的道德主體而非一天人、合內外的性與天道下學上達一以貫之從心所欲不踰矩存在與存有。)實黑格爾整體的形上學基礎與其歷史哲學的目的方法辯證時間而為絕對精神- -敬畏的和而不同臻實。這是說:我們用惟敬與德及和而不同理解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二者相互發明的意義,叫人不禁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