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09 01:00:00| 人氣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再論認識自己的關鍵:從臺灣再不積極解決人才困境將淪為三流國家再論

        臺灣再不積極解決人才困境將淪為三流國家再論者,文出101.8.8《聯合報˙A1》)的「臺灣再不積極解決人才困境,不出三至五年,將淪為三流國家。」簡稱引文,全文乃:國日衰,民日弱,不旋踵之間,國將無可用之人。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套用清朝大臣林則徐描述鴉片問題的說法,表示臺灣再不積極解決人才困境,不出三至五年,將淪為三流國家……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其實不是臺灣沒有人才,而是臺灣經濟現況,沒辦法提供好舞臺讓年輕人發揮。施振榮表示,現在社會都講一代不如一代,但這並不符邏輯,對年輕人也不公平。當今社會沒有提供舞臺給年輕人,也不願投資,把舞臺越做越小,今天一代不如一代,是我們的責任。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說,臺灣不缺臺清交成的碩博士生,也不缺基層人才,但缺乏有創意、會創新的中階人才,更缺少把科技轉換為經濟價值的人才……人才培育應該從小學、國中、高中就要開始做。十二年國教要跟大學結合,甚至應是國家人才培養的基礎。大學校長或主管人才培育的精英,應該參與十二年國教的前瞻規畫。我們的高中教育很強,學生參加國際比賽都有好成續,但最近幾年落後了,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仍強調記億,高中生很會應付考試,因為那些知識是用一再地背誦記下來的,考試也偏重各種記憶的整合,以致學生都變成考試機器,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進入大學後要跟國際學生比創意、比解決問題能力時就敗陣…好的人才是能夠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也要具有判斷力與溝通能力。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不應該再花太多時間去背誦無意義的僵化的資料。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有批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大學校長們有義務參與十二年國教的規畫,明確要求準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這樣從國小到高中的教育方式才能改變。(101.8.8《聯合報˙A1215》)再論者,我們就在上述的引文背景下繼續思考認識自己的關鍵,乃國人皆關心國祚,實欲探索自我而曰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希望自己能為上述的問題提供個人的微薄貢獻。但是:

    回應當代的所有問題,若不站在現代性的基點上思索與回應者,所有的思索或回應,確實即後現代的達利戲謔而深中現代性的詭計得逞之毒。

因為,身處現代我們應該像達利及畢卡索共擁與共振的西班牙文化藝緼,呈現中國文化的回歸自家無盡藏地一以貫之呈現,讓故國的現代性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命維新的百世可知,別讓現代性被西方專利了。此,就是認識自己的真諦,更是走出李歐塔的詭計得逞之關鍵,此關鍵正是以下引文的深沉反省:關於「自戀」一詞,源自於希臘神話,意即自我陶醉。故事中一美少年名為「納西瑟斯」,因自戀其水中之影,卒至憔悴而死,後化為水仙花,後人以其名字代表自戀。按精神分析理論,自戀因心理發展的階段不同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原型自戀,指嬰兒喜歡自己的身體,以身體作為慾力[1]的對象,從而獲得滿足。[2]另一類是次型自戀,指兒童期以後,個體將自己原型以外的慾力收回,由愛戀別人轉而愛戀自己,從而陶醉於自我想像之中。[3]如《納西瑟斯的變貌1937》便是達利以此神話故事為主題,來表現「自戀情結」的典型例子。佛洛依德認為「原型自戀」是一種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慾望,[4]根據拉康的說法,在鏡像期之前,嬰兒一直認為[5]母親與自己為一體,直到照鏡子時才意識到自己的主體。這種渴望重回母體的「伊底帕斯情結」,在達利於1929年所創作的作品《慾望之謎:吾母、吾母、吾母》更是表露無疑。(?)作者註:法國新佛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學家拉康,在三六年發表的《論鏡像階段》標誌著他本人的新佛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學的誕生,他的學說也引起了精神分析學運動的分裂。因為,拉康所探討的「我」已經不是佛洛伊德與傳統意義上的「我」或「主體」,而是同語言及其潛意識結構基礎相關的新概念,拉康學說的精華集中在他的一句名言之中:「語言結構是潛意識的內在結構的外化」;或者說,「潛意識就是被內在地結構化的一種語言」[6]……戀母情結又稱伊底帕斯情結,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對此有很精闢的解釋: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是心理學上公認的心理現象。是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的心理階段。戀母情結是男孩在其成長過程中的某個階段(一般是在哺乳階段)[7]在潛意識裡有一種把母親佔有為愛人,而把父親作為競爭對象的心理,[8]因為父親總是擁有他的母親,[9]所以他有排除父親而佔有母親的一種本能慾望,但這種意識是不道德的,是不為社會所接受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在他逐漸懂事以後,就把它打入潛意識,[10]但這種潛意識會以某種形式影響他的性格、行為以及他對女人的選擇[11]拿「希臘神話」故事為題材,並加以改編成屬於自已風格的藝術創作,較有名的例子包含自戀情節的「納西瑟斯的蛻變」及具原子畫風格的「原子麗達」等。觀賞者應該凝視著背後臺座上的青年,直到他從潛意識的世界消失,這時就會發生神畫般的變化,納西瑟斯的形體轉眼間幻化成為一隻手。達利在1938年曾帶這幅畫拜訪佛洛依德,當時佛氏的反應是:「我在你畫中找到的不是無意識,而是有意識,在一般大師的作品裡達文西或安格爾,引起我興趣的,或讓我感到神秘困擾的都是對無意識的探索,在一種謎的形態下,隱藏在作品的某個地方,但你把秘密直接表達出來,你這幅畫呈現的就是表露它的技巧。」。由這幅畫也讓佛氏改變對超現實主義的態度,不再認為超現實是無聊的東西。(張淑雅撰:《國中視覺藝術課程之教學成效研究- -以達利之超現實表現手法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98.6,頁34-35。)案:若《納西瑟斯的蛻變》被佛洛依德批評為意識,《原子的麗達》則為潛意識,尤其是陸海天的暗示,乃一切都是意識的飄浮物,就連天鵝都是,尤其是天鵝的暗示佛洛依德象徵,乃控訴佛洛依德不了解他也。蓋,畫絕對是意識的產物,是謂繪事後素。除非,小兒的塗鴉或天才的神筆,就是美術館共祭的祭品,由是反而毫無人文矣,美術館反而不是美術館了。因為,大自然既是最好的藝術家,大自然更是最好的美術館,人類蓋美術館不過是樹木開花的自然生殖之事,上帝乃高高在上的藐視祂所創造的宇宙。其實,樹木的開花自然生殖,絕不是利比多,乃意識無以掌握原始衝動而幼稚無知或歇斯底里也。就此,自我絕不是佛洛依德的「passage自然啟蒙→自覺→覺醒→覺悟position」歷程,尤不應故國的傳統及我們的生活,更尤其是伊底帕斯關鍵。

 


[1] 原始慾望的本能必有事焉,其乃生命的吃喝拉撒睡色生命基本現象。自戀,乃色的迷惘也。色,更有教育與成熟的先決條件。故,佛洛依德由此論述認識自己而以康德的先驗主張潛意識,其乃佛氏的真實而德勒茲《反伊底帕斯》焉,筆者更以典範不可共量性的意義詰難余英時的朱熹世界而直反佛洛依德的三我觀點。尤其是:潛意識如何正常的主導意識而為人生之主呢?文化之主呢?因此,達利以《納西瑟斯的變貌》請教佛氏卻以《原子的麗達》反諷佛氏。

[2] 這應該是自我安慰的自慰意義,乃生命現實的欲望無法滿足之自我慰藉,絕非美的迷失自戀。

[3] 這是反常的心理現象,可以說是佛洛依德的潛意識衝動而意識無法掌握之精神病徵。學問的意義即說明、澄清、預測、操作及效果的一以貫之誠不欺人也,絕非天下本無事的以真實為事實混淆知識與認識。認識係自我認知的結果,知識是兩個人以上的認識共識結論也。知識論即西方知識的歷史歸納共識,特為系統的主張如理性主義及經驗論等也。故,佛洛依德的論點即典型的該一自戀意義,其唯一的貢獻頂多為絕對的懷疑論者之知識論詰敵,卻無意識笛卡兒、康德、黑格爾、李歐塔及哈伯瑪斯的努力回應絕對懷疑論者之歷史意義。因此,達利的《納西瑟斯的變貌》不無反諷佛氏自身的自戀病態意義。

[4] 這是生命自我保存的基本生命原理,母親即該原理的原型慰藉,特為生命存在的基本需求象徵,這也正是佛洛依德利比多的意義。但是,《孟子》必有事焉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更叫我們認定其知識而經義的意義。經義者,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知識也。

[5] 這應該是佛氏、心理學及精神分析的認定,頂多為無法證明的佛氏、心理學及精神分析認定之先驗獨斷潛意識。

[6] 此若以他者來理解則益明矣,尤其是康德預設的天才神話及基督宗教天啟傳統的文本及其詮釋系統,更尤其是此之前的羅格斯超驗傳統。

[7] 這確實是生命自我保存的基本生命原理,母親即該原理的象徵而為具體食物、安全、慰藉與嬉戲,特為生命存在的基本需求。但是,在核心家庭中,孩子很快就會覺醒的修正該象徵而理解其為具體事實也。

[8] 基本上,這是自然啟蒙的事,乃經驗累積即漸除如是的依賴,甚至訓練他獨立卻行必有方。然而,經驗不足,乃學。學思再,乃消除了該意識。

[9] 這已不是心理現象的問題,乃教育的認知問題,更是哲學的認知問題。即:這一現象,不僅要教,還要提供完整而恰當的資訊,更要對各種資訊作利弊分析、綜合比較、歷史裁取、時代絕斷及個人取捨的例說與為什麼。這就是夫子的因材施教意義,同時帶著有教無類及教學相長的意義施教,是謂春風沐浴舞雩也。

[10] 驅除於整個意識之外,反而以為這就是人生的歸宿而為幸福。自己由是以父母為典範努力,展開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為人生奮鬥的目標之一。此之謂三才的陶鑄而兼三才陶養,終為自己奮鬥的基點與起點。因此,陶鑄與陶養的哲學認知問題未釐清與建構,基點與起點即無穩固的意義,若再加上技、師、儒、夫子自身,既無如是的經驗或知識,更無教學相長的意義,那就是揠苗助長的罪過了。這是教育的最大忌諱,卻是政治與社會的最佳愚民利器而為新奴隸制度的製造器與保障。

[11] 這是嗡嗡!乃三才兼三才的太極相摩相盪意義,最終卻是萬物皆備於我的取捨而已。唯,教育的認知問題、哲學的認知問題及夫子的施教問題,特為影響的實質所在。

台長: 楊冀華
人氣(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