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02 02:39:34|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一˙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一般從心理學探究起,尤其是實驗心理學。唯,實驗心理學亦有文獻回顧與分析這一大區塊。然而,這正是心理學從哲學歧出之本。就此,本教學以心理學文獻為緯,反經於哲學,從心理學拉回哲學- -存在。由哲學的存在,探究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存在意義,筆者特謂存在的訊息-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此中的核心意義是: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教學重點置於人存在或活著的整全回應,乃ABCDE的整全存在分析與回應,不僅於身心斷裂的心理回應,更非特殊個人的孤己回應。實存有的分析:解讀訊息→回應訊息→解決問題(掌握訊息的意義)→不向問題歧出而迷眩留連於情緒、情感、意願的漩渦中→理性(知識或智慧的面對問題而收服情緒的解決問題)。(理性即解決感性的訊息)

    二˙因為,一般的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多以情緒本身為探究的核心,實存有的遺忘而人才是根本者也。人在此,特以情理意為結構而展現個體存在的整體情境實況。故,《中庸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是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多經典的文本啊!另,《論語17.21》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又,《論語5.26》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最後,《易經˙繫辭》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辯義,巽以行權。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案:這正經典了存在的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訊息,喜怒哀懼(憂患)之未發中節中和中庸時中叩兩闡釋。乃:正表徵了存在的最佳情境,憂懼表徵了存在的不情境,直示了存在的痛苦或垂死掙扎,表徵了存在的憂苦無所逃的哀怨也。即:中國經典特以闡釋人存在的真實情境為主,國家與經典的意義即以此為意義而曰嚮明德治王道仁政,是謂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享天倫之樂吾與點也

    三˙這是說:一般以理性與感性探究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甚將理性與感性切開的以情緒(感性而切開感情)處理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在此更混淆了情理意的情與意。蓋,情理意乃人的內在結構(相對於心身的身),即感性、理性與道德人格脾氣個性品格習性意願等也,意乃後者矣。尤其混淆的即情與意願,佛洛伊德的利比多即混淆之至也。因為,情理即我們內部運轉的兩大樞軸齒輪,齒輪運轉順暢否,取決於潤滑油在其中的潤滑作用,道德人格脾氣個性品格習性意願等即潤滑油的意義。初始,意無所內涵,由情理互動而漸生意,意由心顯與操持,積成而為性(意)。(此即孔子的射御意義)故,性有善惡,潤滑油乃有良莠之分。因此,王陽明曰:不善不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致知。所以,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乃致知之事也,是謂情理意焉。

    四˙因為情緒是生命的安全訊息它是生命存在的當下情況表徵透露著生命存在的當下否訊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是說生命存在遭逢不的時候它就本能的發出的警訊要我們提高警覺對當前所處的情境狀況及環境做快速而有效的分析與評估以為決心及行動的依據即已知能改善而不改善自然發也有修養的人不是暴虎馮河也不是鄉愿提點的祈其改進或能忍則忍或惹不起而躲得起吧這就是未發發而皆中節因此情緒都是有原因的沒有原因的就是情感了乃意願的喜惡了特為發而皆中節。深刻的情感為感情,乃牽扯了男女的相悅情感,特為存在的超越訊息,即共譜戀曲的創造存在也。就此,親情由是而生,友情由是亦出。愛情,就是情感的最高、最深處,特為情感、感情之源,乃存在發動的根本又一源。其雖可比擬情緒之已發未發,卻無俚頭的動心忍性或歇斯里底。無對象,想像亦可為她憂、為他喜。有他、她,更是小鹿亂撞,失去了方寸,卻靈臺靈敏。因為,愛就是心加受,受即授予與接受。把心給別人,自己就是失心瘋了,卻愛得最真切。然而,若無適切的回應,那就是心戀了,滿苦的。如果,我們把心給別人,別人既珍藏,更把她的心給我們而我們也珍藏,這就是愛了,尤其是愛的最高境界而曰兩情相悅、共結連理開創存在。所以,詩經與《易經》曰:窕窈淑女,君子好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一索得男女,生與生生。萬花喜春,蝶舞蜂飛。彩繪芎蒼,美逸人生,存在是這麼的美好。何來: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矣!在愛裡超越了生死(安全),在愛裡昇華了存在,從存在邁向存有而生與生生的再現。再現,既是子代的再現,更是性德自身的再現而為不朽矣,特為生命存在的真相而曰盡善盡美這就是儒家的宗教情懷,更是我們世代傳承的相信之!故《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真正的美是文質彬彬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自然之美 

台長: 楊冀華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