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04 06:00:00|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與藝術的不是、亦非乃是

    夫樂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性也。合其體,得其性則和。離其體、失其性則乖。昔者,聖人之作樂也,將以順天地之體,成萬物之生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陰陽八風之聲。均黃鍾中和之律,並群生萬物之情氣。故,律呂協則陰陽和,音聲適而萬物類。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歡,九州一其節。奏之圜丘而天神下,奏之方岳而地祗上。天地合其德,則萬物合其生。刑賞不用而民自安矣。(《阮籍集》)作樂(雅樂)四面:第一雅樂的價值根源是萬物之性,第二和是美學意義的美與善統一,第三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天地合其德萬物合其生。俗樂不是發自人的本性,而是發自人的情欲愛好,這種美感只能起到肆情縱欲的作用,而不能使人得其性情之正。樂由中出,即是樂由性出。性自本自根的自然而感,與感於物而動不同,其感的性格依然是靜的。樂係由性的自然而感的處所流出,才可以說是靜。於是,此時由樂所表現的只是為性之德。性德是靜,故樂也是靜。(《中國藝術精神》頁18。(頁180-181)中、性若不能成立,如果沒有自我樂何以出之乎?中、性若是自然,樂無以出而只是音、聲也(這就是莊子)。又,自然異化為今日的科學,科學主義而無以為藝術矣。即:科學無以為藝術,科學主義更無以為美。因為,美與藝術不是一道標準程序或制式歷程,更不是實驗室、機器或數位等的產品或輸出,亦非天籟、偶然靈感或激情)、自然或應然行為動機人格尊嚴價值根源、存在自身而為終極價值,乃是《易》的和而不同從心所欲不踰矩也。源頭活水的呈現本質因此,其絕非:人格的光輝和生命的氣象,不是天才而是人人可學且可達到的,所謂人人都可以成聖人,這便是實體主義型態的實踐哲學的全體大義。(頁361)尤其不是:眾生根器不一,並非人人有所覺悟而自覺地去做實踐的工夫。故眾生需要學,但學不是智知,而是感通、覺(《白虎通》:學之為言覺也。),即直接與聖人的光輝相遇,與其生命作存在的呼應,而反照自家生命的沉淪與陷落,從而一念回轉,作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實踐工夫,而使自家生命從沉淪與陷落中躍起與超升,此即是先覺覺後覺也。《論語》中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即是顏淵對孔子的人格境界的描繪與體悟。這表明顏淵的生命與孔子的人格境界存有呼應。但聖人千載而難一遇,故眾生能與聖人(如孔子)的真實生命直接相遇者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只能看到聖人為點撥和啟悟眾生所留下的文字,即聖人之言……黑格爾便是以思辨的興趣去讀《論語》,因此他說孔子那裏一點思辨的哲學也沒有。這雖亦是實言,但他得到的只是糟粕。而他卻由此嘲笑孔子膚淺與平庸,表明其對中國學問的實踐性格根本不能了解。實際上,這種沒有一點思辨哲學的文本就是為了豁顯人的實踐理性。更非恩典、自悟或修道成仙,乃一天人、合內外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及教學相長的文王操也,即述而不作的為志學舉一三反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與利由是志應聖功的各得其正及繪事後素地盡善盡美矣。因為,儒家的論點是:根器一,不一的是認識、決定、實踐、堅持也,乃為仁知勇。自己知道該怎麼作就怎麼作,更勇敢的那麼作乃仁與知鼓動與支持勇作勇更由知現仁。其之習俗化是謂禮也。此中的不一,即父母、師、儒、夫子不同,教材內容亦不同,(原儒與新儒家即異,新儒家多有出入佛老而終歸於儒,尚如王陽明標誌了前後三變的典範,更如中外古今百家多元雜家的一般人脫俗入勝。唯,這不是學問的爭勝或渾沌。)生活條件不同,總之為禮。(師、教材、生活及自我的和而不同重點是我而自我也。關鍵是仁知勇的博學百千之弗學弗措,尤其是眾物表禮精粗無不到、吾心全體大用無不明的豁然貫通。其蟄伏,乃如潛龍的田龍、水龍而飛龍,甚而群龍,尤其是終日乾乾此即春雷乍響的生與覺也,乃能下學上達的天人合德地小成大成聖功也。故,確實是根本不能了解只是糟粕而自膚淺與平庸,只是非中國學問的實踐性格,乃未透學思再、意象言、知行合一及致良知。

 

台長: 楊冀華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