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先節錄兩段從科博館的網頁抄來的話:
為了讓社會大眾也能分享博物館幕後的蒐藏研究資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1995年開始利用立體劇場下方具有獨立出入口的空間,設置了的一個免費開放大眾利用的自助式學習區。其原始定位就是以之作為本館蒐藏研究服務大眾的窗口,其設置宗旨即為:「提供標本文物開放大眾使用,使之得以透過實物觀察及相關資料,自行學習以科學方法探索自然的奧秘」。
此外,為使教育推廣更深入地方,本館以和地方單位合作的模式成立自然學友之家,提供場所、設備、圖書以及諮詢服務,並有動物、植物、礦物、化石、昆蟲等標本提供民眾使用。民眾亦可以將採集的標本帶來鑑定、或烘乾保存,也可以查詢相關資料,並藉由各類的教育活動提升一般民眾對自然科學的知能,至目前已輔導設置的自然學友之家,請參閱下表。
資料來源:
http://www.nmns.edu.tw/nmns/05edu/about/naturalist_center.htm
學友之家:
http://enroll.nmns.edu.tw/uweb/naturalist/index.asp
——我是正文——
這次要介紹的主角是新竹自然學友之家。
新竹自然學友之家(以下簡稱學友之家)成立於民國85年10月10日,剛好是我上大學那一年,當時科博館請清大生科系的曾晴賢老師負責,而曾老師則找上了保育社負責籌畫及後續管理的工作。當時因為才大一,很多前置工作在我入學前就開始進行了,而從入學到開幕這段期間,我想我當時忙著到處參加迎新,因此也未特別注意這個消息。總之呢,當我發現學友之家的存在時,它就已經在那裡了,而且工作人員大多是保育社的學長姊,所以很快就跟這個地方混熟了。
如前言所述,學友之家是一個對外面的民眾開放的場所,因此有藏書、展覽,展覽又分為常設展覽及主題展覽;常設展覽顧名思義就是很少會更動的,例如學長姊自己壓的植物標本、科博館來的牛頭、羊頭、澎湖巨象(我忘了正式中文名了,抱歉偷懶一下,知道的請告訴我)臼齒等等;而主題展覽每3-4個月會換展一次,題目是學友之家負責人決定,或由工作人員討論出來的。(也許還有曾老師或科博館方的意見,不過我沒當過工作人員,所以詳細過程並不清楚)以前展示過台灣的鯨豚、猛禽、森林……不好意思,都是上個世紀的事了,請原諒我懶得把它們查出來,畢竟現在寫出來也只是流水帳罷了。
當初98級為了「是否要接下自然學友之家」這件事情,有過很深入的討論,學友之家有很豐富的資源、可以提供社上許多對外接觸的機會,對於保育社這麼一個具有推廣性質的社團而言,是非常好的機會;然而在另一方面,接下學友之家也勢必耗去社上非常龐大的人力,如果沒有處理好,甚至有可能拖累社務而成為負擔。到了00級主事時,學友之家與保育社有經有了非常緊密的連結,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員是保育社員,此時的焦點已經變成了「學友之家與保育社的定位」。在當時非常明顯的,保育社的社務加上學友之家的營運,對於社團的人力需求一直處在臨界或接近臨界的狀態。很可惜的,00級卸任之後,保育社(事實上是大部分的社團)的活動力越來越薄弱,當社上無力再維繫這麼龐大的人力開支時,勢必有一方必須被放棄。「是否要繼續接手學友之家」這件事情,在我當兵的第一年有了明確的決定。儘管還在學校時就已經偶爾有所討論,但是看到這件事情發生時仍免不了有些驚訝與落寞。但我已經不在社團了,只能接受。
寫下這些文字時,我無意批評學弟妹,即便拿我們跟比我們大2-3屆的學長姊比,我們的活動力也是不如從前,社團衰退是伴隨著網路興起的一個趨勢,沒有個人應該為此遭受責難。(在我們入學之前,學生活動的焦點還有「質」的改變,這以後再說了。)但畢竟那裡面有許多屬於我自己的回憶,要說一點難過也沒有,也是不可能的。
——不負責任的話——
其實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的長相,與我剛開始寫下的樣貌是非常不同的。但是越寫越發現我的記憶有許多漏失的片段,對於其中許多歷史無法做夠清楚而簡潔的交代。比較簡單省事的作法就是只留下最梗概的部分。追究其中的細節我恐怕無能為力,書面的紀錄(如果有留下的話)在新竹,曾任的幹部散落台灣各處(還有些在國外),社版精華區上的紀錄我竟然找不到,希望是我不夠仔細。
這篇文章只能當作自己的追憶吧。而我會記得曾經在裡面養過的山蘇花、一葉蘭。被送來之後旋即宣告死亡的傷鳥們。保育社的社課、荒野的演講,我們曾經在這裡的笑聲與對於社團的爭辯。初來民眾接觸到各式展品而讚嘆的眼神。升大三那年暑假,為了辦教學股訓,在學友之家裡反覆推敲的的課程行事曆、整理的調查表格、組長報告,在外面的公共電話打了一通又一通的電話,還有同一段時期,為了整理社上的幻燈片,兩個星期看了近1600張片子……那些日子,哎!你知道的。